河南船员耗资千万造万吨轮 续

2009-6-22 11:2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200万新蔡个体船员造出河南首艘万吨轮 
   耗资1200多万元,河南新蔡个体船员刘华轩打造的河南首艘万吨货轮6月4日在武湖船厂下线。消息从省交通运输厅航务局传来,河南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对一个缺乏内河航运的省份来说,首艘万吨巨轮的诞生,确实意义非凡。但媒体所知道的也就是刘华轩这个名字和万吨巨轮这个名号而已。刘华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又是如何打造万吨巨轮的,这艘巨轮又是啥样子的?6月16日,本报记者奔赴武汉,进行探访。
穿带破洞T恤的,竟是万吨轮船主
  见到刘华轩是在6月16日11时30分。我们打车奔赴武汉汉口武湖镇,刘华轩说他就在梅教街一个饭店门口站着,下车就能看到。
  车到了,一个黑黑胖胖的男子站在路边跟我们打招呼,身穿咖啡色的T恤,T恤肩上破的小洞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白光,脚上的皮鞋已经变形。“真是不想让你们来。”这是刘华轩跟记者见面后说的第一句话。
  为采访刘华轩,记者打了十多个电话,刘华轩一直都是一句话:不想出名。多次做工作,刘华轩才勉强同意。既然不想出名,那他在武汉造万吨巨轮的消息又怎么传到河南了呢?刘华轩说,那天船造好下水,省交通运输厅航务局驻武汉办事处的人来视察工作,刚好看到了。办事处工作人员觉得首艘万吨巨轮对河南造船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于是几天之后,给河南媒体传来一篇约400字的文字稿,6月11日,省会媒体进行了报道。
  跑船世家,从爷爷辈开始拉纤长大
  “真是没啥可报道的,你都不知道跑船挣这俩钱有多难。”坐定之后,刘华轩讲起了他的跑船生涯。刘华轩说,他1955年生,今年54岁,可以说家里是从爷爷辈开始的跑船世家,他从小就在船上跟着父亲来回运货,基本上没上过学。
  一个新蔡人,为啥会世代跑船呢?原来新蔡并不像现在这样没有内河航运,新蔡原有红河、淮河等两三条河流,新蔡人为了生活,就自制小船在河流上拉货过活,刘华轩的父亲也是其中的一员。
  刘华轩在船上出生,童年也是在船上度过的。他记得很清楚,父亲当时用的是能装两三吨货的小木船,船上没有动力装置,跑船全靠人用纤绳往前拉,遇到石头或泥沙挡道,刘华轩、父亲、母亲就全体出门,撅着屁股肩拉纤绳往前拽,肩膀上常是旧趼子未去,新趼子又来,尽管这样,也只能是刚填饱肚子。
  如果遇到下雨天,外面大下里面小下,刘华轩的衣服经常是湿漉漉的,寒冷的夜里,刘华轩最渴望的就是一处遮风避雨的房屋,一份不用再拉纤就能吃饱饭的工作。1982年,刘华轩离开老家外出打工,他希望从此摆脱拉纤生涯。
  借钱买船起家,三五年就换条船
  没有文化加上当时机会少,根本找不来工作。刘华轩找一个朋友帮忙,没想到朋友沉默了很长时间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别的啥也干不了,还是跑船吧。
  一直找不到工作的现实,加上朋友泼的“冷水”,刘华轩对改行也有些心灰意冷,朋友借给他一千元钱,刘华轩又找亲戚朋友借了一千多元钱,买了一条报废木船,重新走上了跑船之路,不过不同的是,这次他是“船主”。
  报废木船船缝漏水,最厉害的时候,刘华轩曾一夜起来抽八次水。两年后,刘华轩把船卖了,船卖了一千多元钱,加上挣的一千多元钱,还清外债之后刘华轩又两手空空了。不过,借钱就还给大家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刘华轩再次找亲戚朋友借了三千多元钱,买了一艘带柴油发动机的木船,一年下来,就挣了2000多元钱。
  刘华轩的人生从此起步,他靠着吃苦耐劳,不间断地跑船、挣钱,平均三五年就能换一条新船,从小木船到水泥船,再到小铁船、大铁船,到1990年刘华轩转到长江跑船时,他已经拥有一艘能拉两三百吨货的铁船了。
  从运货到贸易,27年成“老大”
  刘华轩的船主要在长江沿线的武汉至上海之间跑,靠着一艘载货两三百吨的铁船,一年挣几万块钱不成问题,而且稳定。“跑船的要是光想着安生,你就发展不起来,跑船就得会一分钱办两分钱的事,这样才能永远跑在形势的前头”。刘华轩所说的一分钱办两分钱的事,也就是不断地买船,买最好的船,揽最多的活儿,当然也就能挣最多的钱。
  靠着比别人大的船挣了不少钱后,刘华轩又不满足了,他琢磨着自己联系货,用自己的船拉,然后到长江沿线去卖。武汉本来就是个工业基地,钢铁、沙子都比较多,刘华轩的“贸易”很快就做起来了。
  一趟到底能挣多少钱,刘华轩笑而不答,但陪同刘华轩前来的河南籍船员、刘华轩的“连襟”杨晓成说,基本上是对半利润。他说,比如拉黄沙,在汉口装沙一吨是30元,但拉到常州或是南京,一吨能卖到50元,中间有20元的利润。
  十几年贸易做下来,刘华轩到底积累了多少资产没人清楚。2008年,刘华轩在跑船27年后,终于打造了我省首艘万吨货轮,耗资1200多万元。
  船上四层小楼,豪华堪比“别墅”
花费1200多万元建造的巨轮会是啥样子呢?刘华轩带领记者来到了武湖船厂。武湖船厂临长江而建,空旷的场地上,有几十艘建造中的货轮,刘华轩说,都是正在给河南人建的船。刘华轩的万吨巨轮“江韵”在距离江面不远的地方停着,看上去非常庞大,船尾的地方绑着一个舷梯,上船必须从梯子爬上去。 刘华轩说,这条船长118米、宽19.2米,型深7.2米,最多能拉11500吨货。上船之后,首先看到的是两个巨型、红底的大仓库,这是货仓,所谓万吨也就是这两个仓库的载重量。沿着船舱往前走,看到一栋四层别墅样式的小楼屹立在船尾,这就是刘华轩在船上的家。
一直听到的是刘华轩讲述的跑船如何艰难,但进去之后,发现里面的装修跟刘华轩所说的“艰难”根本沾不上边,很是豪华气派,就一层而言,客厅摆着牛皮大沙发、电视柜上摆着超大屏幕的液晶电视,两个柜式空调放在房间的两个角落,豪华程度远远超出一般工薪阶层的房屋。“哇,你们这明显就是别墅!”刘华轩笑了,领着记者上楼参观,二楼、三楼、四楼皆是如此。
万吨巨轮动一圈,基本能挣下20万
  为啥要造这么大的一艘船,刘华轩有自己的想法。“我这辈子、儿子这辈都不可能再干别的,就靠这条船了。”刘华轩说,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媳都是在船上长大的,除了驾船也不会别的,他想不发展都不行。
  按照刘华轩的设想,他这条船建成之后主要搞贸易,拉黄沙。
  根据杨晓成之前所说,一吨沙从武汉装船,运到长江沿岸的常州、南京等城市销售,一趟下来利润就是20元,船按载重1万吨计算,一趟六七天下来就能挣20万元。
  而据了解,刘华轩因为诚信、精明,货物的来源基本上不成问题,用他大儿媳黄艳的话说,“一年四季除了春节就没歇过”,而他们,一年四季除了购物外,很少下船。
  刘华轩跑船也只用驾驶,装货、卸货都有专门的工人负责,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月几十万元的利润,自然是相当可观了。
老伴儿媳全上阵,工资一月省几万
  记者采访时,刘华轩的老伴儿,两个儿子、两个儿媳,还有两个外孙都在家,加上家里雇的两个水手,以及前来串门的亲戚、前来验船的武汉市船舶检验所的两个验船师,屋里热闹非凡。“跑船为啥要带着全家人啊,在船上生活难道比在陆地上还舒服?”记者觉得疑惑。
  验船师马勇笑了:“他这一家子可不是吃闲饭的,都是帮他挣钱的。”
  马勇介绍,根据规定,一个船要在江上运营,至少得有船长、大副、二副、水手等多种角色。在刘华轩家,刘华轩和两个儿子是船长,老伴、两个儿媳是大副、二副,只有两个水手是雇的。因为家里人分担了这些角色,所以刘华轩家每个月跟同样跑船的相比,就可以少开几万元工资,而且,家里人还能负责做饭、洗衣这些家务,又省下了一大笔钱。
  杨晓成说,他非常羡慕姐夫家,他家因为孩子还小,只有他和他媳妇两个人,他们雇了两个船长、两个水手,还有大副、二副,一个月工资得开两万多元。不过,可不是只要有人就能当船长或者大副、二副的,这都得经过专业的考试,得由海事部门发放相关的证照。
  船上的生活舒服吗?刘华轩说他已经习惯了。
  刚巧,记者采访时,赶上刘华轩的巨轮首次试航,记者进行体验,发现由于船比较大,加上前行的时速在20公里左右,非常平稳,要不是看到后退的浪花,根本感觉不到是在长江上航行。
长江10个跑船客 必有一个河南人
  刘华轩只是河南籍在长江上跑船的代表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长江上,有两千多艘河南籍船舶,“河南帮”威震长江。
  他们大多和刘华轩一样,以船为家,装饰豪华。这种生活看似令人羡慕,背后却也有着难以叙说的辛酸和无奈,譬如江洋大盗,譬如孩子上学难,譬如文化素质低,考取不了执照……
  ●2000河南船,实力相当雄厚
  在刘华轩船上采访时,又一艘货轮挨着刘华轩的船停下了。“万工,来看看我的船咋样!”船上的男子看到甲板上的验船师,上前打招呼。“这是你们河南老乡,也是新蔡的。”武汉市船舶检验所的万国桥说,他在武汉做船的检验工作几十年,几乎所有的船主他都认识。在他认识的船主中,河南人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以驻马店、信阳、南阳三地人居多,“长江上十个跑船的,就有一个是河南的”。
  这部分人都是世代跑船,后来河南的内河航运被截断,他们开始到长江上发展。目前,他们在长江上已经发展得初具规模,船达到两千多艘。据刘华轩透露,这部分人经济实力都相当雄厚,其中有人打造的货轮超过了他的船载重量,再有两三个月就能造好。
  ●长年在江上,家中不存一本书
  这些人都和刘华轩一样,长年在长江上生活,因为很少上岸,所以岸上就没有家、没有房子,很多女人连生孩子都是在船上生的。“上岸就是买买东西”,所以,他们在长江上的家,都打造得相当豪华。杨晓成说,他现在打造的船船尾是三层楼,装修打算花五六十万元,豪华程度要超过姐夫刘华轩家的。
  但是孩子大了该上学了咋办?爷爷奶奶在老家的,就送回老家,爷爷奶奶不在的,就放在长江沿线的全寄宿学校里,放假了才到船上跟父母团聚。孩子们没人管,好多初中没毕业就不上了。刘华轩的两个儿子初中都没毕业。记者在刘华轩家转了一圈,也没发现一本书。
  ●每家多个防盗门,屋里必备保险柜
  除了装修豪华外,据了解,在船上的房屋里,保险柜和防盗门每家都是必须要有的。“为啥,防江盗呗!”万国桥说,虽说现在船都比较大了,风浪不怕了,但是江洋大盗却是每个人的心病。“见过,坐着快艇来,速度可快就爬你船上,都是不要命的。”刘华轩的大儿子刘伟说,两年前在长江上江洋大盗非常多,特别是春节前。那时候,他们返航的时候,都是好几家船绑在一起前行,从不敢单独行船。
  虽说现在长江上治安好多了,但是江洋大盗依然是每个跑船人心里的痛,为防万一,每家都是多个防盗门,必备保险柜。此外,文化素质低和考证要求提高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现在挣钱是不愁,以后咋样谁也说不了。”杨晓成也有一艘船,正在打造中的船载重9000多吨,他也拿到了船长证,一个月挣个几十万元不成问题,不过对未来,杨晓成就没有刘华轩那样信心百倍。因为,他的儿子只有2岁。“他现在2岁,将来要是初中没毕业,考证考不过,即便是自家的船也开不了。船上高中毕业的都可少,家里大人都在船上,孩子没人管上学咋能上成?”而根据相关规定,今后船长必须有大专以上学历,而且考试还会越来越严。而如果考不了证,无法驾船,船就只能租出去,而一条船按照标准配备下来得七八个船员,一月工资就得三四万,收入大大减少,长期下去,还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