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考验与发展机遇——金融危机之下河南物流业的现状及出路浅析(一)

2009-6-1 0:5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张庚申
    编者按:起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还在继续,对我国物流行业的影响也在加深。在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郑州成为全国性的物流节点城市,中部物流区域也首次被列为全国重点发展的九大物流区域之一。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物流行业同时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段时间以来,笔者做了大量的调查和走访,并整理出了以下文字。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危机、回放;第二部分,现状、问题;第三部分,冲击、考验;第四部分,思考、觉醒;第五部分,突围、提升。因篇幅较长,分期刊发。希望能为以河南物流业的发展壮大为己任的各界物流界同仁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危机回放
    2008年9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下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收缩迹象明显。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权威观点认为,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逐步加深。
    主要表现为:一是实物量增速回落,需求急剧减少。二是市场价格波动明显。三是企业经营困难,效益普遍下滑。四是资金严重短缺,投资不足。五是外资企业恶意竞争加剧,国内产业安全的压力骤增。
    目前,这场金融危机对物流业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有专家指出,结合我国经济运行和物流发展的实际,中国物流业将进入增长趋缓、结构调整阶段,客户要求高、运营成本高,市场波动大、经营风险大,服务价格低、企业利润低,将成为总的基调。就经营环境看,2009年有可能是中国物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
现状问题
在讨论河南物流行业的现状及问题之前,不妨先在宏观上了解一些有关河南的一些背景材料。
    情结——交通枢纽
    河南是一个对交通物流业非常热衷的省份。或许,当年京汉与汴洛两大铁路选择在郑州交会,当 “二七大罢工”在郑州轰轰烈烈展开时,河南和郑州就再也无法割舍铁路枢纽这一情结。
    除了铁路,河南省内有多条重要国道及高速公路交会或贯通,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841公里,位居全国第一位。在航空运输方面,新郑国际机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和八大空中枢纽之一。
    可以说,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流基础设施是河南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物质基础。这一切突显着河南省在发展物流业上所具有的不可比拟的突出优势。然而,正如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汪鸣在参加2009中部物流发展研讨会时指出的,交通大省并不必然就是物流大省。郑州因为其得天独厚的交通地理条件被确定为全国21个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但它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物流枢纽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破解从交通大省到物流大省和强省的难题,正是政府和物流业者应该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省情——经济结构
    一个地方的物流发展状况是与当地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河南的物流业也不可能超越整体的工商业发展结构及其发展水平。
    河南经济连续十几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GDP位居全国第5位,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国人眼中的河南正从一个传统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昂首成为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然而,河南并不是经济强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经济的结构、质量、效益等指标差距较大,经济总量有一大部分来自资源开发型产业,而其中加工链条短、综合利用程度低的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占到60%以上。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曾指出,河南省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破解的时候。
    与此对应,河南的物流业发展不均匀,偏重于商贸物流,生产性物流所占比重较小。传统商贸业是河南经济的一大特色,以郑州为例,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政府主要致力于发展商贸业,而忽视了工业的发展,使得郑州商贸的发展缺乏后劲和潜能,制约了商贸业进一步发展升级的速度、规模和层次,进而加大了包括现代物流业在内的河南新兴服务业的发展难度。
    也正是由于加工能力的不足,使河南成为全国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及初加工产品的重要输出地,同时由于巨大的人口及消费量,也成了发达地区重要商品的输入地。这也就在客观上为以运输、仓储为主的传统物流业以及商贸物流业提供了赖以发展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改善相对比较单一的物流业务模式不光是物流企业自己的事情,更应该引起担负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责任的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
    沿革——基础薄弱
    同全国其他地方相似,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河南省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交通运输、物资供应、对外经贸等部门相继变革,原归属于上述系统的一些企业,慢慢向物流业靠拢和转型。由于整个行业多脱胎于传统的仓储、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比较薄弱,导致河南省现在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经营业务比较单一,行业向上提升的后劲不足。另外就是河南整体上发展现代物流也只有最近不到十年的时间,所以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还不高。
    关于这一点,早在2006年4月,时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的丁俊发来到郑州,参加全国物流标准化评估会议时,就曾指出,河南物流绝大多数还是以仓储和运输为主业的粗放型企业,这样的企业严格意义上甚至不能被称之为物流企业,但作为行业基石,这些企业应该被积极引导和提升。
    弄清了以上三个问题,有助于加深对河南物流行业现状的理解。
    为了描述河南物流业发展状况,笔者曾试图找寻一个合适的分类方法对河南的物流企业进行描述,也请教了不少专家,大家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标准来对全部的企业进行准确细分。不光是分类困难,找到合适的语言能够将河南物流业发展的情况做一概括同样很难。对于任何一位物流方面的专家学者来说,这足以成为一个物流课题。既然全景式的描绘河南物流业的全部比较困难,所以尽量用简单的线条来勾勒出河南物流企业的大致现状及问题。
    先进与落后并存
    由于河南特殊的经济结构,在物流的发展方面有许多与沿海发达地区不同的做法。河南有着非常发达的商贸批发业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区域零担配送物流业,还有与之相匹配的健全的各级物流网络和相对比较成熟的配送业务运作模式。可以不夸张地说,省会郑州的货物可以夕发朝至河南省内任何一个县级城市或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并且还可以保证客户资金流的安全快捷。
    但同时,河南又有着不太发达的以服务于生产厂家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进出口物流、园区物流等物流业态。而在整体物流链条的几大环节上,运输、仓储和配送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在装卸搬运、物流信息应用环节,基本处于比较原始粗放的状态,而对于包装和流通加工等环节的物流服务,则很少有物流企业涉足。
    业务模式单一,产品附加值低
    郑州这几年的商贸业发展很快,以批发市场之间的层级批发为主要货源的区域零担配送物流业也迅速发展了起来,并在物流行业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以至于在很多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心中,有一种零担配送就代表着现代物流发展方向的误解。
    现代物流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的经营模式有很多种,也有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操作模式。从理论的角度分析,这种以零担配送为主的业务模式虽然属于物流范畴,但它只能算是物流较长的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或者说是物流很多种业务模式中的一种,只是在河南特殊的历史与经济结构的背景之下,被一枝独大的零担配送物流业态遮挡住了其他的方面。如果仅仅认为它可以代表整个物流,就有些以点代面了。
    客观地分析零担配送这种业态,将有助于理解河南物流业的现状及思考将来的发展方向。在2005年以前,这种业务运作模式对于大多数传统的仓储和运输企业转型到物流业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发展空间,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同样的业务模式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问题就逐渐呈现了出来。投入产出率不断降低,盈亏平衡点不断抬高,为了抵消新进入者对原有市场份额的占有,需要不断地增加场地、设备及人员的投入,而利润却越来越低。当初看似较低的门槛,正使越来越多的进入者感到困惑和无奈。
    如果说,当初零担配送业对河南物流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起到了明显的引导与示范作用的话,那么今天这种模式已显现出对整个行业重复投资的错误引导作用,以及对行业提升及业务运作模式创新的拖滞作用。这种运作模式好比一头大象,不断增加着体重,而四肢却在不断地缩小,它能够不倒下去就已经很不错了,但如果大家期望它带领整个行业飞起来,着实是件很困难的事。
    行业发展处于自发状态,企业规模普遍不大
    分析河南几家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走上现代物流发展之路的过程,尽管背景与起点不尽相同,但企业出于自发状态却是相同的。河南近几年也出现了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但同全国性的知名物流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郑州庞大的物流总量相比,这些大企业所占的份额也相对较小。
    另外,众多的物流企业各自为战,行业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整体的发展水平不高也是现实。早在2005年河南召开的一次物流论坛上,河南省物流协会会长谭荣铸就指出,由于物流行业门槛较低,近年来大大小小的物流公司、货运部、托运部遍地开花,河南物流业出现小、弱、散、乱、杂的局面,多数物流企业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效益低下的问题。几年过去了,当初的局面似乎仍没有太大的改观。 (未完待续)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