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建立供应链合作的信用体系

2009-6-1 0:38:00 来源:董海涛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编者按:就目前国内制造业企业供应链及分销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e-works 记者张敏采访了“e-works特约撰稿人 董海涛先生”。 
    e-works 记者:中国市场目前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关系中,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谁唱主角?目前的供应链协作存在那些问题?如何建立和谐供应链协作关系?
    董海涛:供应链上的合作企业是利益共同体,可以说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现实中,往往零售商会占有更大自主权,也更强势,也就是常说的"终端为王"。
    交货和回款周期长,需求波动大、预测不准、成员企业库存高,供应链响应迟缓都是供应链商常见问题。供应链上存在的问题说到底都是相互协作的问题,都是利益争夺和分摊的问题。如何建立互信、共赢、长期的供应链协作关系是企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e-works 记者:供应链协作中,各级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如何消解库存管理中的"牛鞭效应"? 第三方物流是否能够有效抑制"长鞭效应",并降低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库存水平?
    董海涛:消除库存管理的"牛鞭效应",从根本上来讲是增强供应链的可视化,可视化其实就是消除供应链企业各自为政,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共享而导致的需求扭曲,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和库存风险。可视化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如可以通过EDI平台和VMI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根据客户的滚动预测以及寄售库MIN-MAX(最高最低库存)自动补充库存,VMI的好处是总装厂可以把自己的库存做到很低,对供应商来讲可以提高对需求的透明度以及生产安排的灵活性,同时减少交货的时间与数量方面的压力。第三方物流是"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实现方式之一,可以有效抑制长鞭效应。虽然不经由第三方物流也可以实现VMI,但如果能由利益中立的第三方物流来协调则效果更佳。因为这能使供需双方都取消各自独立的库存,提供的需求信息更为准确,增加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
    
    e-works 记者:如何制定和实施高效的供应链协作分销与配送战略?
    董海涛:供应链成员企业共同探讨建立供应商和零售商联合共管库存JMI是值得尝试的模式。JMI是上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合作关系和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实施中通过将条码技术、扫描技术、POS系统和EDI集成起来,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作用,可以共享库存信息,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交换与协调,改善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成本与风险,改善客户服务水平。但JMI建立和协调成本较高、企业合作联盟的建立较困难,建立的协调中心运作困难,联合库存的管理需要高度的监督。
    
    e-works 记者:是否有必要建立企业供应链联盟?在供应链联盟中如何实现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的透明度?
    董海涛: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建立企业供应链联盟是供应链竞争的最高层次。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建立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信息共享和集成来降低协调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关注整个供应链的优化,以获得最大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度要借助信息技术,如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和BARCODE智能条形码技术来构建高效敏捷的采购和销售平台。
    
    e-works 记者:企业与供应商或客户间的协同,如何通过供应链协作实现?供应链上的企业如何实现快速反应?
    董海涛:我认为提高供应链企业的快速反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对供应商来说,按单生产,用JIT生产方式组织生产,减少浪费、降低库存,加快周转,缩短生产周期。改变以往大批量的生产模式,进行少批量、多频次的生产和配送,降低零售商的库存水平,提高顾客服务水平。
    ②、借助信息技术和工具。比如使用ERP系统和条形码代替仓库出入库的人工记帐和录入,提高效率,减少出错。交易企业之间通过EDI传输订单、发货和发票等信息,避免人工干预,提高整条链的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降低交易成本。
    
    e-works 记者: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如何建立面向供应链合作的信用协调体系?
    董海涛:国内现阶段,企业信誉的"缺失"现象普遍, 严重阻碍了企业间的合作,因此加强供应链信誉管理也是非常迫切的。我认为,首先企业要加强自律,重视企业信誉、形象和社会公德,构建诚信文化,致力于为供应链上合作伙伴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建立长期和稳固的关系,而不是一锥子买卖,短期利益为主导。
    其次,企业要强化合作伙伴的信用管理工作,尤其是在交易之前对对方的信用情况进行收集调查和风险评估。在谈判过程中定期调查和评估对方的信用状况,确定客户资信等级,并按资信等级制定和执行相应的信用政策。在交易过程中,要对对方履约情况进行登记,建立信用档案。
    再次,借助信息系统,如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SCM供应商协同系统和企业信用制度和资信数据库体系,全方位建立供应链合作的信用体系。
    最后,就是呼吁社会和政府加强企业信誉引导、评估和监督,银行、信用咨询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工商税务质检等执法部门齐抓共管,对诚信经营企业给予支持和奖励,对商业欺诈行为,假、冒、骗等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