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打造“对接式”

2009-5-29 12:3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从京沪高速宝应出口往县城方向不到1公里,投资6000万元的淮江公路复线临城段正夜以继日地施工,再过4个多月即可建成通车。宝应县交通局局长姜一超对这条只有3.01公里、被宝应人称为新环城路的省级公路作了精彩点评:“它是优化县城周边地区交通结构的点睛之笔,沿线5个乡镇、6个工业区可 
  直接由此驶向京沪高速,无需通过人车拥挤的主城区,整个开发区新区已建成主次干道,也可实现互联互通,车流、人流、物流全活了!”
  这只是宝应县去年以来斥资20多亿元加快实施“对接式”交通的一个侧影。宝应身处苏中腹地,远离都市圈、铁路大动脉和长江黄金水道,尽管有京沪高速、京杭运河“过境”,但与沿江兄弟县市比,对外交通条件仍略逊一筹。然而宝应县委、县政府认为,对县内“小交通”进行科学布局,使其与县外“大交通”紧密“接轨”,就可成为宝应的后发交通优势。
  依托现有京沪高速公路和即将入境的淮扬镇铁路搭建县内干线公路“六横六纵”骨架,加快实现城乡公路连片成网、水路运输内外畅通,是宝应打造“对接式”交通的重要步骤。为此,该县实行了县内交通规划修编,计划于2012年前完成100公里省市级干线公路、50公里县乡公路、300公里通村公路的建设任务。“到那时,宝应最闭塞的村庄到达市级以上公路不会超过30分钟,最边远的集镇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或铁路货运站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之内。”姜一超作了这样的说明。
  被称为宝应交通末梢的广洋湖镇将成为宝应“对接式”交通战略的受益者之一。“安大路通车后,我们到最近的京沪高速公路出口至少缩短30分钟!”镇党委书记苗培俊兴奋地说。安大路是扬州南北走向的重要地方干线公路,也是宝应中东部地区第一条南北大通道,建成后将成为宝应接轨京沪高速、宁通高速、宁启铁路进而靠拢沿江、跨入苏南的又一捷径。为此,宝应县一咬牙硬是筹措了4.5亿元巨资与上级交通部门进行配套建设,同时对与其相连的县乡公路实行改造升级,今年即可实现部分路段试通车。现在,宝应县已开始规划一个沿安大公路特色产业带,使其成为地方工业经济的又一增长极。 
  范水镇的运河西部地区是宝应有机稻米和特色水产品的主产地之一,但运河的阻隔使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半岛”,进出要么轮渡要么绕行数十公里,运输效率低、运输成本高不仅让本地人苦不堪言,更让一些投资商望而却步。不过,随着一条跨越运河的省级干线公路金宝南线的通车,这一切将成为历史,宝应县为此拿出了整整1.8亿元。中宝德园有机农场老板伏贤怀看到公路修到农场跟前乐坏了,他们的有机大米向东15分钟可直接上京沪高速公路,向西可取道金湖县直达南京,向北可通过与金宝南线对接的生态大道输送到县城。和伏贤怀一样乐的还有附近新荡村的村民,村支书董爱忠说,今年春天北京一家公司在他们村新建了一个有机农场项目,投资1个多亿呢! 
  300公里新一轮乡村公路建设将使宝应一大批“草根老板”尝到不少甜头。射阳湖镇盛产荷藕,荷藕种植加工大户无数,随着近几年通村公路的实施,藕农们不但告别了藕产品运输“船运+担挑”的无奈,还纷纷搞起了生态观光、天然温泉、野外垂钓、特色餐馆等休闲旅游项目。今年初,又有一条投资2200多万元、长达6公里的天水公路穿越射阳湖镇荷藕种植观光核心区,接上了东至盐城、西至京沪高速和南京市的省道331线。在路边开了一家农家乐饭店的农民老板胡定阳喜上眉梢:“这下生意要比往年更好了,我还得到城里再物色个厨子呢!” 
  小官庄镇是著名的玻璃工艺品出口基地,全镇大大小小100多位玻璃老板分布在10多个村庄。今年“五一”前后,该镇12公里通村公路全面升级,路面由3.5米拓宽至5米,中小型卡车畅通无阻,大批量的玻璃工艺品不用转运可直接出县上高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