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成区域经济布局新棋子

2009-5-26 22:5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浪拍两岸,潮涌海西。国台办主任王毅近日宣布的8项对台经贸新政策,是近年来大陆单方面推出的惠台措施中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广、也很可能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此举不仅会对提振台湾地区经济、改善岛内民生及帮助大陆台资企业渡过难关发挥积极作用,而且还将有力推动两岸经济关系格局向更高层次转变,强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

  8项惠台新政不仅是对台湾地区经济的“雪中送炭”,更把两岸投资关系由原来的台湾地区对大陆的单向格局转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局面,使两岸经济关系由过去的不正常状态向基本正常化方向大步迈进。

  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

  “从珠三角、长三角到环渤海,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都做了部署……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福建比较优势,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地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本月在福建省考察时,强调了海西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海西已成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海西战略也逐步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全国战略。

  立足成为海峡经济区

  2004年1月,在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时任省长卢展工亮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首次完整、公开的亮相。

  随后,这一东接中国台湾地区,南北承珠三角、长三角,辐射周边地区的发展规划引起海内外瞩目,“海西”也随之成为福建省热度最高的名词。

  2005年10月,在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把“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写进了“两岸关系”部分。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对福建省此战略构想予以肯定。

  此后,海西建设获各部委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派出代表团到福建调研海西问题;铁道部投资1000多亿元修建温福、福厦等数条大铁路;交通部在福建上马了多条高速公路和多个港口建设项目……部委和央企纷纷与福建签署协议书、备忘录,支持海峡西岸建设。

  全国各界对海西经济区的发展也寄予了厚望。福建师范大学校长、博导李建平说,海西区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中国又一大经济区域和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在今年的两会上,民革中央提出了构建范围更大的“海峡经济区”、“第四增长极”。福建省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吴能远日前表示,海西经济区的长远发展目标,是成为包括海峡两岸在内的“海峡经济区”,其GDP总量有望比肩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

  对台交流先行先试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王开明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大陆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诚如此言,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中国区域经济在决策层的精心布局下,已呈现多极发展、齐头并进的态势。而海西经济区的获批,表明中国区域经济改革发展的棋局上,再添重要一子,中国的区域经济改革多了一块“试验区”。

  此前,国家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等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的“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

  区域经济专家、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伍新木认为,国家出台扶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虽然有各区域之间相互竞争的因素,但也有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幅员辽阔,中央的资源是有限的,发展经济就必须考虑区域特色。中国理想的目标是找出一条符合区域特色、布局特点的经济发展道路。

  “海西经济区的主要特色就是对台交流,即以经济交流为主轴的各项交流活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指出,海西经济区将会被赋予一些对台交流先行先试的政策,比如在大陆居民赴台自由行方面,福建可能会先开通;在产业对接方面,有可能赋予海西经济区更优惠的政策,准入门槛会更低;在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方面,海西区也都会跟进。

  四大定位引发展热潮

  “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已成为大陆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最活跃地区,”全国台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何希灏表示,“正是得益于中央与地方对台商的优惠政策,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漳州台资企业无一家倒闭或停业,部分经营受损的台资企业从今年一季度末开始也出现扭亏为盈的可喜局面。”

  吴能远也介绍,中央大力支持福建省和台湾地区开展农业合作,目前双方该领域的合作已经富有成效。福建全省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漳浦市成立了台湾农民创业园,三明市成立了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等。

  除了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区域定位,《意见》还明确指出,海西经济区是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对此,福建省社科院原院长严正教授近日表示,伴随着《意见》出台,海西这片热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海西服务中西部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的定位,堪称一箭双雕。”福建省委党校产业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陈明森称,这个定位不仅是对中西部的扶持,对福建省也是重大利好。腹地太浅是福建省港口物流的瓶颈,今后,福建省的港口资源优势将在海西交通网的助推下,呈爆发式发展,江阴港等诸多港口将从此前的工业港走向商业港。

  在陈明森看来,“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定位,是对海西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优势的新提法,将扩大海西的旅游和文化品牌,构建一个高层次的海峡旅游圈,提升海西的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分量。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黄志刚教授则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已让海西走上快速发展轨道。“福建省已着手转变发展方式,产业调整的方向正朝着电子、石化、科技产业、环保产业、生物医药及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方向发展。此次提出的构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将为福建省下一步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明确目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