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博弈"杭州都市圈" 沃尔玛将在年底开业

2009-5-26 22:4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拿着杭州的市民卡去德清享受医保,甚至到景点宾馆还能打折。 
    这种“同城待遇”,已经是杭州人实实在在能享受到的东西,这也使得本周即将在吴山广场等地举行的“德清融入杭州”主题活动的公众关注度高涨。 
  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品牌,也逐渐被推入大众的视野。 
    从2005年起,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就对中国发育中的18个都市圈进行了综合竞争力的跟踪研究。在他们的评价报告中,杭州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前列。 
    研究小组的评价是:“圈内经济梯度合理,圈域经济联系基础好”。而这当中,德清率先实行的跨行政区域间融合方面的屡屡创新,使之成为“融入杭州”的示范和样板区域。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德清的先手,博弈的是“圈子里的经济”。 
  德清规模工业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杭资企业 
    产业的梯度转移,利于解决就业,更多牵动的是企业品牌、技术、市场等诸多资源的迁移,这无疑是杭州都市圈最希望构建的“产业共生”系统。 
    现金流充足,声称在金融危机里“不差钱”的杭州天堂伞业集团,眼下正忙着在德清建设新厂房。这是一笔总计3亿元的投资,随之牵动的是这家企业在品牌、技术、市场等诸多资源的迁移。 
    公司负责人黎正平介绍,在决定了要整体搬迁之后,德清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他们去过杭州周边的许多地方,“由于德清在交通、人文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我们最终选择在这里落户”。 
    这个湖州的城市,几乎算得上和杭州零距离。11个乡镇有7个和杭州接壤,距离上海也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 
    起先唯一让“天堂伞业”有点担心的,是当地的物流系统。仅就销售网络而言,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制伞企业之一,“天堂伞业”在全国就涉足了5000余家商场、700多个市场和550家专卖店。 
    考察的结果是,这几年德清当地的物流产业发展很快,许多杭州的物流公司都在当地增设了分支机构,浙北地区最大最深的内河航运物流码头也建在了德清新市。 
    于是,“天堂伞业”拍板落户德清。5月24日,在“2009德清融入杭州活动周”开幕式上,德清县县委书记王勤说,目前在德清570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杭资企业371家,每年投资20个亿左右,占德清近年引进内资的80%。 
    相关部门的统计称,德清规模工业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杭资企业,杭资企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黎正平表示,公司搬迁后,很多熟练工人也将乔迁到德清。他们肯定会扩大生产规模,届时会在当地举行大型招聘会,招收更多的技术工人。 
    同时,伞具作为一项具有文化内涵的产业,为了更好地和生产地的文化融合,在其多达数百人的设计团队中,也将物色当地人作为有效补充,让公司的产品融入更多的“德清元素”。 
    这无疑是德清最希望构建的“产业共生”系统。随着都市圈内分工合作的日益深化,在不同的利益体之间,因同类资源共享或异类资源互补,形成一种共生体。而这样的共生体,将会促进内部或者外部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杭州都市经济圈合作发展协调会办公室副主任徐文霞介绍,自2007年5月杭州、湖州、嘉兴和绍兴4地正式启动共同构建都市圈以来,德清实施“开放带动、接轨沪杭”战略,在跨行政区域间融合方面的屡屡创新,已成为“融杭”的先行区、示范区和样板区。 
  在郊区造沃尔玛是主动呼应中心城市发展的需要 
    作为杭州都市圈内新兴的服务业态,城郊购物式的shopping mall与城市化发展速度和圈内人口的流动有密切关系。 
    在徐文霞的印象中,杭州都市经济圈的许多做法,在全国都是首创。 
    K588路,正在运营——这是一条可以在杭州市公交集团网站上查询到的公交线路,眼下每天在杭州武林门北和德清汽车总站之间往返。 
    开通一年多来,在德清和杭州市民的心目中,这条长三角地区首条跨行政区划的公交线更大的意义在于,缩短两地的“心理距离”,而这背后,是杭州的人才、技术、资金要素向德清的流动和配置。 
    上海交通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汝熹认为,在开放竞争的市场条件下,都市圈中心城市能级的集聚与辐射与通勤距离、产业结构、经济落差等因素相关。而通勤距离的远近,无疑是抢夺竞争先机的前提。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条具有破冰意义的公交线路由杭州和德清两市合作运营,较好地解决了股权配置和利益分配的问题。按照德清方面的统计,目前杭州每年到德清的游客达70万人次,德清每年前往杭州的市民超过50万人次。再加上德清现有杭资企业中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群体,这次全国率先的跨区划交通合作,也有其现实的意义。 
    “长途客运是点对点的交通模式,一般是直达,而城际公交是由多个点构成的线,方便沿线居民乘坐,而且票价便宜。”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的负责人认为,这两者的差异还将会对地区的社会发展产生诸多影响,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朱李鸣说,长三角地区的大都市正在呈现郊区化的趋势,随着都市圈内中心城市产业布局的调整,圈内城市的功能也会逐渐差异化。最为明显的表现是,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CBD区的经济功能会被强化,而居住功能则逐渐弱化。 
    这意味着,“郊区居住”的概念,会被人们慢慢地接受。因为市中心的空气质量和噪音污染等问题,一部分人萌生了住到郊区的想法。这一模式,眼下已经在德清出现雏形,当地的一些住宅小区,住进了不少的杭州市民。 
    其实,更让德清人期待的,是已开工的杭宁城际铁路,这条经过德清的城际轨道线建成后,从德清上车到杭州将缩短至15分钟。 
    这种迅速被拉近的距离,让他们自己也感到吃惊。 
    德清县副县长方芳透露,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种服务业态的兴起和繁荣。德清的沃尔玛购物广场预计会在今年年底开业,这样的“城郊购物式shopping mall(超大型购物中心)”将来在德清还会有很多。 
    作为商业零售业发展历程中的最高形式,美国的shopping mall就大多依托市郊高速公路建立,集购物和其他商业服务于一身,面积通常在10万平方米以上。专家指出,这种业态的产生,与其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都市圈内人口的流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德清方面已经在设想,将来在杭宁城际铁路德清站旁,也建一个大型购物中心,他们认为这是“主动呼应杭州城市发展的做法”。 
  圈子的诱惑所索 
    商人们懂得一个道理,要在某个行业里做成生意,必先进入一个圈子。所谓的“圈子”,通常情况下只不过是一个隐形的概念,指从事同一行业的一群人。 
    圈子的诱惑在哪里? 
    对于传统的制造业来说,某一个产业链条也是一个圈子。上下游的合作者,因为共同的利益目标走到了一起。涉及这个行业越深,关系网就越广,获得的信息也越多。于是,他们把这叫做“圈子里的经济”。 
    这一说法,在商业领域表现得淋漓尽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任何一个行业中,最大的企业也不能通吃掉全部利润,或者没有兴趣吃掉那些利润不高的东西。因此,在任何一个圈子里,每时每刻都流动着很多商机。 
    与之相对的,是“圈子外的不经济”。脱离了专业产业链之外的单打独斗,所付出的成本将会大大增加。 
    上海交通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汝熹发现,从目前来看,长三角的都市圈是中国城市体系结构最完善,产业体系最完整的都市圈。相关生产商、专业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等在区域内相对集中布局,经济辐射和产业扩散的渠道相对顺畅,基于市场作用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基本成型,工业生产更趋专业化和高效化。 
    这样的圈子,吸引力自然最大。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凌云说,通过接轨杭州,周边的县市在承接杭州产业转移当中,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据了解,除了吸引杭资企业成效突出的德清之外,在钱江新城的迁建过程中,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承接了大量的杭迁企业,诸暨则承接了杭州的造纸、链条、铸造等产业以及萧山的包装业转移。 
    同时,杭州周边县市的一些企业,也开始把总部或研发、销售等部门迁到杭州,在人才、技术、信息集聚的都市圈核心层,获取最大的收益。 
    全球化和区域化,是世界经济两大并行不悖的趋势。以巴黎、伦敦、东京、纽约为中心的大都市圈,正成为全球竞争的引领者。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同样,中国的城市化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杭州都市经济圈合作发展协调会负责人表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城市间更需要“抱团取暖”,有效地规避化解风险,增强整体对外竞争力。 
    目前在酝酿的设想有很多,如设立杭州都市经济圈“共同发展基金”,解决圈内不同行政区域内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或是借鉴日本都市圈成立“政策投资银行”的经验,建立“杭州都市经济圈联合银行”,通过发行区域性项目债券等方式,用于圈内的重大项目建设和规划落实。 
    杭州都市圈要向“帕累托最优状态”逼近 
    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诸多要素在民间的自发流动,杭州的“溢出效应”已在不少层面显山露水。 
    拿着杭州的市民卡去德清享受医保,甚至到景点宾馆还能打折。这种“同城待遇”,已经是杭州人实实在在能享受到的东西,这也使得本周即将在吴山广场等地举行的“德清融入杭州”主题活动的公众关注度高涨。 
    德清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届时吴山广场露天舞台将上演桑叶龙、轧蚕花等德清民俗的表演。杭州都市经济圈合作发展协调会办公室负责人评价,此类积极的宣传,更大的作用是将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品牌推入大众的视野。 
    高汝熹曾经提出当前构建都市圈的简单模型,要“有一个具有很强的吸引和辐射能力的中心城市;都市圈内部城市结构完整,城市体系特征明显;各城市之间,尤其是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紧密。” 
    在他主编的中国都市圈评价报告中,按照发育指数、中心城市地位、交通联系程度等方面综合评价,杭州都市经济圈在全国18个都市经济圈综合排名前列。 
    杭州都市经济圈合作发展协调会办公室区域合作处负责人陈国军介绍,规划中的杭州都市经济圈,以杭州市区为中心,湖州、嘉兴和绍兴三市市区为副中心,区域总面积3.46万平方公里。目前,杭州的“溢出效应”已在不少层面显山露水。 
    在破除行政区划壁垒的共识下,涵盖杭州、湖州、嘉兴、绍兴的杭州都市圈正在积极打造“同城公交”。 
    一条被称为“杭州二绕”的都市经济圈高速公路环线大致线路走向也已清晰,它不仅圈起了杭州主城区,还涉及余杭、临安、富阳,以及邻居湖嘉绍。 
    来自杭州市信息化办公室的消息,杭州都市圈的信息一体化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各地的市民卡的技术标准和互通互用,已在商谈当中。 
    同时,杭州发达的商贸业已吸引了都市圈内的各地客源。最明显的表现是,湖州的血拼一族,已经将武林商圈作为他们的目标。在余杭的宾馆饭店里,不少客人都来自海宁、桐乡、德清等地。德清的商业街“余英坊”,甚至直接起名叫“杭州后街”,多家极具知名度的杭州商家即将入驻。 
    这意味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诸多要素,已在民间自发流动。 
    从国际上来看,巴黎、伦敦、东京、纽约都市圈的形成,都制定有缜密的城市规划。巴黎和东京直接由政府负责编制都市圈规划,英国的“巴罗委员会”属于官方机构,“纽约区域规划协会(RPA)”则属于民间机构,但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朱李鸣透露,由杭、湖、嘉、绍四市共同委托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编制的《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已起草完成,现正按规定程序报批。在总体规划出台后,四城市将各自编制分规划,有关交通、旅游、产业等的专项规划也将适时编制。 
    意大利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帕累托有一个著名“最优理论”:如果改变资源的配置,已经不可能在不损害任何一个人的前提下,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得比以前更好,这意味着资源的配置达到了最优状态,公平和效率都达到了“理想王国”。 
    “最优意味着共赢,是区域合作最理想的状态,目前我们还有差距。”陈国军表示,“不过,杭州都市经济圈正在努力向这个状态靠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