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双港”战略凸显天津大手笔

2009-5-26 14:4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5月20日,南港工业区围海造陆现场。站在防波堤头,向东望去是茫茫大海,背后则是一片繁忙的吹填场面。南港工业区建设负责人说,自今年2月启建以来,南港工业区一面加紧招商引资,一面昼夜兼程吹填造陆,平均每天2000余台/套车辆在工地全天候作业。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5平方公里填海造陆。“总觉得时间不够,因为项目都在等着地。”
5月初,陶氏化学公司与天津南港工业区管委会签约,投资2亿美元建设化工供应链物流中心项目。该项目的签约标志着“双港”战略提速。目前已确定在南港投资项目有7个,投资总额在1200多亿元;在谈项目5个,投资总额也在700多亿元。在“双港”战略带动下,南港工业区,一个现代临港石化产业区正在迅速崛起。
“南港工业区”概念的逐渐清晰,是源于天津确定的“双港双城”战略。“双港”之意,其一为北港区(天津港),其二即指南港工业区(前身为大港区属规划的石化物流基地)。市委书记张高丽、市长黄兴国等领导多次调研后,于去年年底决策将南港工业区升级为本市“双港”战略的重要部分,规划标准和功能定位都重新提升和优化。今年4月市政府召开的常务会议,听取了南港工业区总体规划和港区建设方案。会议认为开发建设南港工业区,是市委、市政府着眼滨海新区长远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市委下发关于组建天津南港工业区管委会的通知,《通知》明确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履行南港工业区开发建设管理职能,加上先期由天津开发区、天津港、大港区三方共同投资成立的“公司”,南港工业区开发进入快速实施阶段。
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兼南港工业区管委会主任何树山这样描述开发建设南港工业区的意义:对天津而言,一是可以拓展与整合建港资源,挖掘港口经济的优势,对巩固天津北方地区现代制造业基地地位意义重大。二是破解北港区与滨海新城的港城矛盾,支撑“双城”(指天津市区、滨海新区)战略。三是打造北方参与国际化工业竞争的新基地,使之成为天津“十二五”期间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对区域而言,带动形成南港工业区—大港—静海—河北乃至中西部的新发展廊道,打破“京滨”单一廊道集聚现状,拓展滨海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
“双港”战略蕴涵着天津抱负和视野,其中有港口发展、产业定位,也有民生考虑。国家发改委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城教授评价该战略是创新之举,是“大手笔”。他认为,这对于优化滨海新区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提升产业与港口的聚集功能和竞争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双港”战略加速大港蜕变
南港工业区所处的大港区是本市重要的临海地区,面积1100平方公里,占滨海新区总面积的一半,其中区内海岸线长达20多公里。南港工业区总规划面积为200平方公里,将近滨海新区面积的1/10,其中陆域面积为162平方公里。建成后将成为新区最大的经济功能区,是目前天津港区(天津港、东疆港区)的两倍。按照规划,南港工业区建成后,将带动20万人就业,加上带眷人口将新增40万人,届时大港的人口将达到70万人,使大港区的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发生质的飞跃。
大港自1979年建区,经过近30年的发展城市功能日趋成熟,近几年随着百万吨乙烯工程的动工建设,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纷纷落户,一大批技术管理人员定居大港。
而南港工业区的开发不仅会进一步吸引大批下游产业聚集,全面提升大港区经济实力。同时大批移民也将加快促进大港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此,大港区已规划出一片新城区,增加城市容纳能力,根据规划预计,大港老城区和东面新城区面积总和将达到50平方公里,未来的大港城区,将是一个经济繁荣、人气旺盛、商贾云集的聚金之地。
南港完成天津石化产业整合
南港工业区的产业思路是要打造以石化、冶金和装备制造为核心的成为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在国务院刚刚颁布的石化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中提出,进一步提高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产业集聚度,建成3~4个2000万吨级炼油、200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这对于天津加快实施“双港”战略,无疑是好消息。
天津作为环渤海经济中心,石化产业一直基础很好。现南港工业区所在地大港区,就是上世纪70年代因发展石化工业而成行政区。上世纪80年代,以吸引外资为主的天津开发区,曾在汉沽区建设化工小区,吸引中下游化工企业投资设厂,并颇具规模。2003年,塘沽区启动临港工业区建设,化工产业也是发展重点。2006年新区纳入国家战略后,天津从整体规划功能区建设,确立距临港工业区3公里之遥的于家堡、响锣湾地区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于家堡、响锣湾位于海河南岸,与现在的海河外滩遥相呼应。而海河北岸即现在的外滩附近已经是塘沽区的文化商业中心,加之天碱搬迁所留地块重新利用,南北两岸整体规划,无论景观、区位,都是新区金融、商务、商业之地的不二之选。在其周边不适宜发展重化工产业。如此,南港工业区自然成为承接地,临港工业区则转型为装备制造业基地。而隶属天津开发区的汉沽化工区,由于中新生态城项目,加上新区已将此地规划为海滨休闲旅游度假区,化工小区从去年已经更名为“现代产业园”,其产业定位已悄然转向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
有人说,“双港”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开发南港工业区,是天津石化产业的一次整合,既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面,又为聚集外部资源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再建港口,强化北方经济中心地位
石油化工是最典型的临港产业,由于以炼油、乙烯一体化为龙头的大型石化项目投资巨大,接踵而至的是数十、数百个中小型项目,可以形成较长的产业链。世界重化工业的发展趋势是,大产业必须依托一个大港口。此次国务院石化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中,明确项目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聚集,一个基本的依据是这三个地区是石化产品的主要消费区域。这就意味着除了生产产品,产品的进出、包括原料的流入,都需要便利的物流条件。天津港总裁于汝民介绍说,目前天津港北疆主要以发展集装箱业务为主,南疆偏重散货。南港开发对于港口建设有清楚的表述:承载天津北港区功能转移,形成天津港口发展的新聚集点。按照规划预测,10年后的南港区将承接部分天津港散货转移约1亿—1.5亿吨。南港吞吐量为2亿吨。这一数字相当于2004年天津港的吞吐量。到那时,天津北南两港可达9亿吨的吞吐量,才是天津这个北方经济中心相匹配的能量和能力。
开辟“滨—冀新廊道”共谋产业大格局
南港工业区规划中富有创意的亮点是以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思路。从规划的版图中可以看出,西至津岐公路,东面到海(-4米水深线),北至独流减河,南至子牙新河。这样的地域跨度,涉及天津的大港区、静海县,距离河北省黄骅不过5公里,经河北可向中西部延伸。这样的地理经济,既符合天津市区、新区及郊区县三层联动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北)京———滨(海)单一廊道聚集现状,拓展了滨海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河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璐认为,滨———冀廊道的形成,对于深化津冀合作更具现实意义。
其实滨海新区与河北沧州本是友好合作城市,双方高层也曾多次互访。被视为带动河北新增长极的渤海新区,依靠黄骅港的港口优势及沧州化工产业优势,规划800多平方公里,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港口物流四大产业群为定位。其发展港口经济、发展临港工业的思路、定位与滨海新区大同小异,但是就港口条件、产业基础、交通设施、城市配套等方面与滨海新区相比尚有很大距离。渤海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也曾表示,从产品结构方面来讲,天津做“上游”产品,同时带动下游产业,由此也将带动沧州发展“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促进共同发展。国务院新的产业政策中,再次提出化工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聚集,天津、河北包括山东完全可以借势而上,共谋“环渤海重化工产业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