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牌战略要慎用

2009-5-23 11:0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李卫卫
    在汽车行业内,一提到多品牌战略,多数人都会很自然地想到通用、福特、大众等国际汽车巨头。因为这些跨国车企旗下都拥有数量不等的子品牌。但今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加重,这些曾经“笃信”多品牌战略的车企却不得不挥泪卖掉很多品牌,以专注于核心品牌的建设。
    而正当这些跨国车企正在积极收缩战线,反思“品牌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的时候,部分自主品牌车企却反其道而行之,纷纷祭出多品牌发展大旗。
    先是吉利汽车全面启动多品牌战略,宣布计划到2015年实现200万辆产销量,新推出42款车型,分别统领在吉利、华普、全球鹰、帝豪和英伦五个子品牌下;3月份,被视为自主品牌老大的奇瑞汽车,又高调发布其将实施奇瑞、瑞麟、威麟和开瑞4个品牌战略。
    多品牌战略提出之初,不管是奇瑞还是吉利,都对这一战略构想充满了信心并给予热望。奇瑞董事长尹同耀甚至认为这是奇瑞对接国际的一次全局部署。但是,两个月过去了,这些企业多品牌优势非但没有出现,反而显现了很多弊端。据了解,实施分品牌销售战略后,由于产品划分不均和网络铺设缓慢,致使奇瑞的销售体系中出现产品分配混乱、渠道建设受阻等诸多问题。
    这种状况不禁让人为奇瑞捏了一把汗。而有鉴于此,很多人也开始反思自主品牌车企选择当下实施多品牌战略,是不是有些为时过早。
    不可否认,不少跨国车企都曾借助多品牌运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这对于车企来说也的确是做大做强的一个途径。但是,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实施多品牌战略的时机。
    对于自主品牌车企来说,虽然近几年的发展让其成长速度突飞猛进,但是在全球汽车业中仍只是新兴力量。对他们来说,多品牌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定位重叠、管理混乱、市场内耗等问题,并没有完善的解决途径,这就使其多品牌之路在充满诱惑的同时,也面临着潜在的市场风险。
    而且,自主品牌尚处于推广和强化的阶段,并不属于强势品牌。如果出现多品牌,可能会让消费者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反而会弱化了其品牌影响力。此外,从推广一个品牌到多个品牌,企业进行品牌宣传和推广的投入也将大大增加。这就需要企业的家底要比较厚实才行。但是,面临着此轮经济危机,自主品牌车企似乎还缺乏足够的智慧、经验来完成多品牌运作。
    如此看来,自主品牌车企实施多品牌战略,还需再谨慎一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