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宏调新政遏制钢产量增长

2009-5-18 14:2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盲目生产企业将减少或停止贷款! 
  此次工信部下发的《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中明确提出坚决遏制钢铁产量过快增长,责令列入淘汰类的落后炼铁、炼钢、轧钢生产线停止生产,已经停产的严禁死灰复燃;要求进一步加大银企衔接工作力度,对落后钢铁企业、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要商请当地商业银行减少或停止贷款。
  对此,中钢协人士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虽然遏制产量是中国钢铁业的老话题,但这次力度比以往都要大。
  我的钢铁网咨询总监徐向春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工信部此次紧急通知的原因已经很清楚了,即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需要通过限产、淘汰落后产能等去产能化的过程达到市场供求的平衡。
  工信部认为,目前钢铁业存在产能过剩和钢企过快过量进口铁矿石两方面的问题。
  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4月国内生产粗钢4341万吨,折合日产粗钢水平为144.7万吨,相当于全年5.3亿吨, 据测算,2009年产量只需保持4.7亿吨就能保持供需平衡,产能与国内消费和出口的实际需求相比过剩约25%-30%。
  同时占总量80%的板材表现明显逊色于长材,说明板材产能已超出现阶段经济发展需求。
  由于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形势严峻,此次工信部政策力度也很大,工信部要大中型钢铁企业带头停产部分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产能,而大钢厂是目前产能过剩的板材主要的生产企业。
  工信部下发通知认为,在下游行业尚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钢铁行业必须把控制总量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事实上,钢铁行业是中国诸多产业产能过剩的冰山一角。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就指出,在中国许多依赖国际市场的产业领域,比如造船、化工、机电产品、工程机械等领域,都存在与钢铁行业相类似的情况,即明显的产能过剩压力。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
   “去产能化”漫长艰难
  产能过剩规模空前,消化过剩产能的“去产能化”之路则异常艰难漫长。
  此次,工信部首次紧急下发钢铁企业限产令,业内人士对其效果并不十分乐观。
  徐向春认为,在行业存在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本来应该是市场本身做出调节,完成这个“去产能化”的过程,如果政府主导这个过程,哪些该限产哪些不该,如何限产,政府很难摸得很清。
  他举例说,2000年前后,当时的国家经贸委和冶金工业部曾联合组织钢铁业限产保价,当时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此次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祝宝良则表示,从经济学来讲,“去产能化”过程是市场发生作用的过程,政府不能主导,但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和引导,甚至对落后产能强制性限制淘汰等措施,加快市场的“去产能化”过程。
  事实上,从二季度开始,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诸多行业已经开始进入艰难的“去库存化”之路。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就指出,“去库存化”只是经济调整的初期,从二季度开始,我国“去产能化”过程就将展开。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认为,以钢铁为例,目前看来短期内需求不会有大的回升,所以工信部要采取措施限制产能的过度释放,政府在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帮助企业加快完成“去库存化”的过程。
  范剑平则指出,我国上一轮扩张期长达创纪录的5年,连年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积累了巨大的生产能力,从我国目前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自身的结构性矛盾看,短期内形成稳定回升、快速回升的可能性不大。
  “对’去产能化’过程中经济运行的波折起伏要有心理准备,不要以为库存消化完成后经济很快会稳定回升。”范剑平这样告诫。
  祝宝良分析,“去产能化”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市场重新实现一个平衡点,而政府的政策干预则可以加快这个进程,加快经济的复苏进程。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