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三高速催生南安“道口经济”

2009-5-18 0:4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3月15日,泉(州)三(明)高速公路泉州段建成通车。至此,这条经过3年多建设、贯通福建东南沿海和西部山区的快速大通道全线贯通。

  泉三高速公路是我省第一条从泉州起点的高速公路。它使泉州、三明两地市区的距离大大缩短,全程只要2.5小时,比过去缩短3个小时。随着泉三高速的全线贯通,拥有过境里程46公里的南安,正在发生一次深层次的嬗变。

  码头镇的机遇

  闽地多山,一山一重天。多少年来,那些地处山区的乡镇与沿海发展之间的断层,无不苦于交通的重重阻隔。

  码头镇位于南安市西北部,东临山美水库,北与永春相接,有着独特的水电优势,但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发展速度一直就提不上来。2005年泉三高速公路开建,让码头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泉三高速公路从南安穿境而过,境内里程46.46公里。经过南安市委、市政府的沟通协调,泉三高速公路将在码头、霞美、省新三镇各设一个互通口。

  码头镇党委书记黄婉清说:“现在我们从码头到泉州,走半个钟头就够了。尤其是沈海复线开通之后,我们到厦门的距离只有80公里。”

  空间距离的变化,带来的不仅是出行往来的方便,更是发展定位的巨变。码头这个山区镇,终于进入泉州“一小时经济圈”,真正融入到沿海城市之中,迎来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泉三高速公路2005年开建后,2006年码头镇就开始规划建设码金山工业区。“码头属于南安的西北翼,开发码金山轻工产业基地,能够覆盖整个南安西北域的5个乡镇。”黄婉清说。

  码金山轻工产业基地去年列入南安市重点工业园区。已全线贯通的泉三高速公路、正在施工中的环镇公路,以及境内山美水库水资源和库区供电优惠的有利条件,让码金山成为南安西北翼最理想的投资兴业的工业基地。

  “企业主纷纷前来考察,尤其是近阶段有几家企业意向非常强烈,已到我们这边来洽谈。”码头镇工作人员介绍道。

  高速公路经济效应

  关于高速公路经济,专家的解释比较玄奥,但说白了,就是由高速公路所带来的一种快速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能促进城市融合,促进区域互动,促进以城带乡和城乡一体。

  “泉三”使南安、永春、德化成为闽西、闽北通往闽南沿海的枢纽,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有利于沿线各地更好地融入大泉州,对接闽西北,借势发展,实现山海联动。

  泉州市委常委、南安市委书记骆国清说:“高速公路是让经济列车高速运行的重要通道,南安市将借此契机发展‘道口经济’。”

  泉三高速途经南安7个乡镇(街道)、33个村,设有三个互通口和两个枢纽互通。“泉三”建设伊始,南安沿途各城乡、产业都在重新论证布局、蓄势待发。

  省新镇檀林村的黄种敬从2006年5月份开始养成一个习惯,隔三差五地到“泉三”的建设工地询问一下工程进度,盼望着早点通车。泉三高速公路设在省新镇的出口,距离他的物流公司只有300米远。他说:“我有60多辆货运车辆,以前是从水头、晋江、泉州上高速,现在是从家门口上高速,从泉三高速公路走,每趟可以省100多公里路程。单单油钱这一项,一个月每部车就可以节省1000多元钱。按30部车来计算,每年就可节省五六十万元钱。”

  南安经济开发区扶茂工业园区紧邻泉三高速公路南安出口,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锡峰告诉记者,为充分利用“泉三”这个交通优势,他们特意在紧临高速公路的地方划出160亩地,整合省新镇5家运输公司,投资1.2亿元成立福达物流公司。他说:“这个项目建成后,能更有效地服务园区的企业。企业生产的产品由物流公司进行承运,走2公里就通过收费站,进入高速公路网,三者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有了高速公路的链接,沿途城乡与中心城市形成一种“同城效应”,促进了山海协作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南安市发挥金淘和霞美两个交通枢纽优势和产业优势,规划建设了观音山现代物流园区、光机电贸展中心等基地,产生高速公路出入口效应,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发展先机。

  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只是南安市发展“道口经济”的一个突破口。在泉三高速建设的这几年间,南安市还在沿线高标准规划建设滨江机械装备制造基地、泉州(南安)光电信息产业基地、南安经济开发区扶茂工业园、码金山轻工产业基地等,打造泉三高速公路经济带上的投资高地,形成一条充满生机的产业带。

  路越修越长,网越织越密,时空概念不断在演变。“泉三”的通车,其意义已不再只是一条路的竣工,它将作为公路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在历史画册上抹上辉煌一笔。南安,便是一个缩影。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