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主动融入珠三角金融圈

2009-5-1 0:4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核心提示
    截至3月末,全市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突破2000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突破 1000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繁荣的金融业成为中山抵御经济危机的重要力量。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金融在中山未来的发展应如何定位?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珠三角仍将承担改革创新的重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邓小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抓住《规划纲要》为中山金融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既要整合资源,主动融入"珠三角金融圈",又要先行先试,主动创新。


■ 接受辐射

建设金融创新的实验基地

    邓小兵表示,在金融业欠发达,人力资源储备相对薄弱,信息技术应用并不充分,金融资源禀赋仍不丰富的中山,主动接受港澳、广深的金融业辐射是又一选择。


    中山在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和完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主动接受港澳和广州、深圳的地区金融中心辐射,以自身的产业基础,成为这一地区金融创新的实验基地。
    邓小兵表示,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调整优化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向,是发展非资源型产业的战略选择,是推进地区产业高级化的重要标志。处于珠三角发展新一轮竞争这样一个关键时点,中山要站在增创中山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战略高度,整体系统地规划研究,尤其要在投融资体系上改革创新,以提升地方产业为核心,做大金融业。在金融业欠发达,人力资源储备相对薄弱,信息技术应用并不充分,金融资源禀赋仍不丰富的中山,主动接受港澳、广深的金融业辐射是又一选择。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邱晓明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接受广深辐射方面,目前中山可以利用中山的区位和产业优势,与深圳交易所紧密合作,为其提供优秀的企业资源和风险投资的土壤,打造创业板孵化基地和中小板的培育基地;同时,可以整合中山的服务业的资源,引入高级金融人才,打造金融高级人才的培训基地和创业基地;而在市政府大力推动投融资体系改革的背景下,可与广深乃至港澳等金融机构合作,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打造金融创新的实验基地。
    与港澳合作方面,中山可抓住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机遇。邱晓明说,随着香港人民币业务范围继续扩大,中山可与香港适时推动两地人民币、港币、美元实时支付,乃至两地银行机构在银行卡清算、票据清算、代理汇划、信贷业务、人民币和港币业务等方面的合作,为中山深入接受香港辐射打下基础。

■ 先行先试

金融与物流"联姻"

    邱晓明建议中山可以根据现代物流和金融相互融合的特点,将现代物流业(包含物流信息)和银行、保险、期货公司等金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构建珠三角区域的物流交易平台、信息平台和融资平台。


    《规划纲要》让珠三角再次站在全国先行先试的桥头堡上。邓小兵说,中山金融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整合资源,主动接受辐射,还需要在投融资体系改革以及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面大力创新。
    而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和中山市政府发展新型工业城市的愿景,以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山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邱晓明建议,中山可以让金融物流"联姻",创新金融物流服务。
    "中山目前暂不具条件成为珠三角的金融、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中心,但结合中山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中山市具备成为珠三角地区物流中心的潜力。和物流业发展比较好的佛山、深圳和广州相比,物流业发展后发城市中山要实现赶超目标,就需要在发展模式上有所创新。"邱晓明说,但中山可以根据现代物流和金融相互融合的特点,将现代物流业(包含物流信息)和银行、保险、期货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整合在一个区域内,以集聚效应降低物流业、金融业以及生产制造企业的交易成本,构造珠三角区域的物流交易平台、信息平台和融资平台。
    这一创新的提法得到了包括国内物流专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以及平安保险、中山市物资集团等业界的认可。据了解,目前中山的广发、兴业等银行,已经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紧密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在融资路上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广发行中山分行国际部总经理陈皓洁表示,金融与物流的结合,不仅能为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银行)等进行业务创新,而且可以提供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明确定位构建现代金融业后援"平台"

    知名经济学家常修泽表示:从《规划纲要》的总体框架看,无论是对珠三角三大经济增长极还是对广深两城市的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架构后援服务平台是中山现代金融业未来的新定位,这一定位可以从服务外包做起。


    根据《规划纲要》,珠三角在承担改革创新重任的同时,依托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把珠三角建设成辐射亚太地区的现代金融产业后援服务基地,而广州、深圳都将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粤港澳深度合作,优势互补,构建一个共同发展的金融创新圈是珠三角的金融业远景。
    邓小兵说,《规划纲要》第一次将珠三角金融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使未来金融业的创新有了更好的政策基础。其次,《规划纲要》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重点发展金融业等,突出了金融业的战略地位。《规划纲要》明确了珠三角金融业的地位:一头面向欧美、港澳、东盟一头辐射大珠三角、泛珠三角甚至全国在扩大开放的格局中,珠三角联系内外的 “重要国际门户”的地位尤为凸显。
    此前,知名经济学家常修泽在中山解读《规划纲要》时表示。从《规划纲要》的总体框架看,无论是对珠三角三大经济增长极还是对广深两城市的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架构后援服务平台是中山现代金融业未来的新定位,这一定位可以从服务外包做起。
    据了解,近年来金融业务流程外包得到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的跨国金融机构纷纷将非核心业务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包括发卡与收单服务、呼叫服务、信用卡数据处理、贷款数据处理、金融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等。国内有多个城市已在追逐这一市场,身处市场前沿的中山,未来在金融产业后援服务上,发展空间巨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