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产能沿海布局的前景分析
2009-4-7 1:2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房荣荣
3月下旬,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公布。细则指出,我国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细则中多次提到优化钢铁产能布局。我国钢铁产业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受到环境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因素的严重制约。细则提出控制总量与优化布局相结合。按照沿海、沿江、内陆科学合理布局和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要求,结合淘汰落后,企业重组和城市钢厂搬迁,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到2011年沿海沿江钢铁企业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40%以上,产业布局明显优化,重点中心城市钢铁企业污染明显减少。规划指出在不减少或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加快调整钢铁行业布局,第一条就是要建设沿海钢铁基地,按期完成首钢搬迁工作,建成曹妃甸钢铁精品基地。结合广州钢铁搬迁,推动宝钢与广东钢铁企业、武钢与广西钢铁企业兼并重组,通过淘汰或减少现有产能,适时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按照首钢在曹妃甸减少产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结合济钢、莱钢、青钢压缩产能和搬迁,对山东省内钢铁企业实施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结合杭钢搬迁以及宝钢跨地区重组和淘汰落后、压缩产能,论证宁波钢铁续建项目。
我国钢铁企业近年来产能布局已逐渐向沿海地区转移。2008年,大中型钢企中沿海沿江钢厂约26家,这些钢厂的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产量的39%。沿海沿江产能基本已达到规划中要求的比例。国内龙头企业早在2003年前就开始布局沿海产能,其中宝钢地处沿海,凭借其地理优势近几年迅速壮大,牢牢地稳固了行业龙头的地位,并且参与湛江港项目。而国内其他钢铁企业龙头也开始向沿海布局产能,2008年鞍钢鲅鱼圈项目陆续投产,广西防城港、广东湛江港也于2008年3月获批,首钢曹妃甸项目已经投产,山东钢铁集团的日照钢铁基地等项目也提上日程。目前已投产及在建的大型沿海钢铁项目设计产能已达到6000万吨以上。
钢铁生产企业在选址的时候主要考虑资源的可获得性,运输成本及市场距离。钢铁工业是运输大户,每吨钢的外部运输量为5吨左右,钢厂的选址对降低吨钢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就开始往沿海沿江布局钢铁产能。以安赛乐米塔尔为例,其在全球的钢厂分布主要集中在欧洲沿海及主要河流附近、北美及拉丁美洲东部沿海地区、亚洲南部及东南部沿海地区以及非洲沿海地区。一方面,钢铁产能沿海沿江布局能够减少运输成本,水运成本要大大低于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而炼钢炼铁需要大量的铁矿石、焦炭、煤炭,沿海沿江的地理优势能够降低这些原燃料的运输成本,从而降低钢材成本;另一方面,沿海沿江水资源丰富,钢铁行业是耗水大户,目前国内大型钢企平均吨钢耗水量为14立方米左右,一些钢厂的存在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而沿海沿江便利的水资源使得钢厂的环境压力减少。此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主要的钢材消费市场,钢厂沿海布局更接近消费市场而且也有利于钢材出口,节省出口成本。
尽管我国钢铁产能沿海布局已经初具规模,但我国钢铁沿海沿江的规模效应并不突出。笔者分析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1.相关配套设施成为瓶颈。
我国港口规模不大,在海运高峰期,许多船舶无法按时停靠港口,由此产生的滞港费数目也很大。据资料显示,武钢每年因轮船停泊超时的罚款就高达1亿多元。
2.日本的钢材出口占钢材产量的30%以上,而我国钢材受产品结构和高端产品少影响,出口仅占钢材产量的10%,钢材进出口比例低于主要产钢国家,无法突显沿海出口优势。
3.由于沿海沿江钢企良莠不齐,受技术设备、配套设施的影响,部分沿海沿江的钢企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
沿海沿江布局产能能够降低钢铁企业生产成本,获得便利的水资源和较少的环境压力,但是大规模地兴建沿海沿江产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内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甚至有可能导致重复建设,进一步扩大产能。因此,在现有投产、在建、获批沿海项目的情况下,不宜再上大的沿海沿江产能。规划提出的控制总量与产能布局相结合,而解决国内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创新不足等问题,仍需要依靠技术改造,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钢材是我国控制出口的 “两高一资”产品,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近几年,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由于工业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未来伴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钢铁行业粗放式能源消耗型生产方式基本改观的情况下,国内应鼓励高附加值钢材产品出口,使得国内钢铁行业处于更宽广的市场,以竞争促发展。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