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系列评论(四)优化布局 协调发展

2009-4-4 1:4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评论员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规划提出,现代物流业的区域布局将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十大物流通道和一批物流节点城市,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规划要求,要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按照经济区划和物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物流区域发展。积极推进和加深不同地区之间物流领域的合作,引导物流资源的跨区域整合,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格局。这一布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的全国物流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这一布局将我国东、中、西部各个区域连成一片,形成了一幅 “大交通、大物流”的宏伟画卷,对推进区域物流一体化,提升我国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这一战略,首次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阐述了四大区域的战略布局,而要推进四大区域的协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物流系统的支持。区域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格局,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经济的运行质量;有利于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说,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有利于提升我国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这一基本国情同样体现在物流发展水平上。目前,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南部区域物流网络相对完善,物流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区域间的一体化布局正在不断得以推进和改善。但在广大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刚刚起步,基础设施落后,物流结点配套不好、区域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明显存在。而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东南部物流巨大的辐射和集散功能,激活这些地区的物流、人流、信息流,不断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物流成本差距,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提升我国物流业的整体水平。
    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还有利于加快区域物流一体化的步伐。区域物流一体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其跨行业、跨地区的特点十分突出,只有不断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才能为推进和加深不同地区之间物流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切实引导物流资源的跨区域整合,进而快速推进区域物流一体化的步伐。
    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等原因,一些地方形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行政管理部门政出多门、扯皮现象大量存在,争资源、争项目等无序竞争严重,导致区域间资源无法有效整合,重复建设等难以遏制。与此同时,企业在经营理念上仍存在 “大而全”、 “小而全”等落后观念,物流外包发展缓慢。这些都制约着科学、有序的区域布局的形成。
    如何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物流行业高度重视,务实推进。当前,一定要深化物流体制改革。要改革现行物流业相关行业管理体制,打破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分割和封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资源利用的市场化,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一定要统一认识,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要增强优化区域布局的紧迫感、机遇感和责任感,创新理念,形成共识,密切合作,将建立科学有序的区域布局变为部门和企业的自觉行动,努力形成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的良好机制和氛围。一定要加强规划指导,注重协调联动。要统筹国内与国际、全国与区域、城市与农村物流协调发展,做好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部门之间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协调和衔接,走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道路,合理布局重大项目。各地区要从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引导物流业的发展,防止盲目攀比和重复建设。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