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 加快实现"三化"

2009-4-22 23:1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改革开放30年来,通化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把中央和省委精神与本地实际紧密相结合,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埋头苦干,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1978-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倍、财政收入增长4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5倍。2008年与2005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总量和效益、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倍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通化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攻坚克难、实现突破。当前,重点是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抢抓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的机遇,加快推进并实现产业规模化、交通快速化、人居生态化,为全面振兴通化老工业基地、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提供有力支撑。

    一、突出抓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实现产业规模化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抓经济发展,很重要的是构筑产业支撑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通化已形成涵盖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各门类的产业体系,冶金、医药、食品已经成为支柱产业,能源、新型建材、机械制造、旅游等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柱和优势产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重要的是牢牢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牛鼻子",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规模化。

    倾力打造产业集群。重点打造4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拉动GDP到2012年达到1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一是打造冶金产业集群。全力支持通钢建设千万吨级特大型钢厂,大力发展"围钢"配套企业,延伸加粗产业链条,加快建设吉林省冶金产业基地,到2012年,冶金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二是打造医药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中国医药城"的品牌效应,按照医药工业、商贸、科研、教育和中药材基地"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加快建设现代中药及生物药产业基地,到2012年,医药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三是打造食品产业集群。加速振兴通化葡萄酒,大力推进人参制品、绿优米、果仁、林蛙油、山野菜等产业化,发展壮大农特产品加工业,加快建设长白山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到2012年,食品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四是打造能源产业集群。重点推进油页岩、煤炭及水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快资源产业化步伐,到2012年,能源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构筑产业发展基础。一是抓大企业发展。持续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全力推进资本向重点企业集中,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改造提升、扩充产能,加速打造经济总量大、经营机制活、外向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到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现在的500户发展到1000户、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发展到100户。二是抓大品牌培育。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具有通化特色、能在全国叫响的区域创新品牌,走用品牌提升产业的路子,到2012年,中国驰名商标由现在的8件扩大到10件以上、中国名牌和吉林名牌由现在的55个扩大到100个以上。三是抓大项目建设。围绕产业链上下延伸、产业集群配套协作,大力开发建设贡献率高、带动力强、集聚功能突出的工业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扩张总量的基础。2005年以来,全市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280个。未来4年,要再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500个。

    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一是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真正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同致力于项目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扶持企业创建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二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办好国家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以及一批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积极争取再有一批新的创新平台和基地进入国家级行列,明显改善我市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基础条件。三是加强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养。鼓励和支持以企业为主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并能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国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以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为抓手,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创新意识、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企业家;培养一批高技能生产一线创新人才。

    注重强化政府推动。一是注重提升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使其成为资源深度利用的平台、产业相互融合的纽带、产业链经济发展的基地,促进项目、企业、产业集聚。二是注重破解资金和土地两大"瓶颈"。加大招商引资、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力度,积极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和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多渠道破解金融"瓶颈"。深入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高集约用地强度,超前搞好土地储备,优先用于支柱和优势产业的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三是注重强化领导责任。把全市支柱和优势产业细分为10大产业,并相应成立了10个重点产业推进组,由市级领导牵头,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责任机制,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全力抓好发展。

    二、突出抓好开放通道建设,加快实现交通快速化

    通化作为内陆地区的一个山区边境市,建设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是实现大开放、大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解决运输成本偏高、影响投资意向必须跨越的坎。着眼于改善通化与外部的时空格局、提高通达深度和等级,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建设,打通通化连接周边城市的大通道和出海大通道,构建起有利于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发展所需要的现代运输体系,实现交通快速化。

    提速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在公路建设方面,重点按照"进关、出海、通省、连县"的发展战略,在已建成通化至沈阳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加快建设通化至丹东、通化至长春、通化至集安、梅河口至沈阳高速公路,加大县乡村公路升级改造力度。到2012年,实现市县高等级公路连接,干线公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县乡村公路网络化,形成"1小时域内"(通达县、市)、"2小时周边"(通达沈阳、长春)、"3小时出海"(通达丹东港)的进关出海通道和覆盖全市的公路运输网络。在铁路建设方面,重点加快推进东北东部铁路(通化段)和沈吉铁路复线(通化段)建设、通梅铁路升级改造,提升境内通行能力,实现客运快速化和货运重载化。在空港建设方面,力争"十一五"末建成通化民用机场,打通通化与外界的空中联系。通过建设立体交通体系,使通化成为"进关出海、连接腹地、通达国际"的区域交通枢纽。

    加快建设区域物流中心。通化作为吉林省东南部中心城市和东北东部重要物流节点,目前已基本具备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未来,要把建设区域物流中心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加以推进。重点加强与沈阳经济圈、长春经济圈内的城市协作,积极引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建设一批以冶金、医药、食品、建材为主的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近期重点抓好总投资15.6亿元的长白山药谷物流中心建设,有效解决药农卖药材难、药企采购中药材成本高、产销供需错位等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员5万人以上,带动通化及长白山区种植中药材100万亩以上,实现中药材年交易额及加工业产值200亿元以上,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医药产业链经济。

    谋划建设通化国际陆港。建设陆港是内陆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切入点。抢抓建设东北东部铁路、通丹高速公路的机遇,充分依托冶金、医药、食品等产业优势,丰富的林木、矿产等资源以及周边城市众多的进出口企业,把丹东港延伸到通化,将"内陆地区"变成"沿海地区",使本地及周边城市企业的进出口货物减少周转环节,加快报关、通关速度,降低流通费用,促进通化物流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升通化在国际交往中的知名度。

    三、突出抓好宜居城市建设,加快实现人居生态化

    宜居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的城市理念。通化群山环绕,浑江穿城而过,生态环境良好,曾获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是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百佳投资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具有建设宜居城市的比较优势。在城市未来发展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坚持以人为本,既注重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又注重提升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实现人居生态化。

重视搞好宜居城市规划。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把生态宜居的理念贯彻到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到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园林绿化、环境保护、人口发展等各个专项规划里,渗透到城市道路、城市建筑、城市景观、住宅小区等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科学确定城市各分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以及空间"红线",充分体现规划的前瞻性,切实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和刚性约束。

    彰显北方"山水城市"特色。山水相连是通化的特色风光,也是宜居环境的主要因素。在通化的城市建设中,应更加重视建设项目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紧紧围绕"显山、露水、增绿、添景",推进浑江两岸升级改造,实施平湖三期工程,打造亲水休闲区和山水园林景观大道,使之成为通化形象的代表;推进二道河绿色休闲长廊,城市道路和绕城公路绿化带,城市出入口绿化景观和城市周山绿化屏障建设,提升绿化档次和绿化率;推进玉皇山公园、南山森林公园等生态区建设,保护生态植被,形成城市"绿肺",努力构筑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天然绿色氧吧。

    完善城市综合承载功能。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功能。着眼于经济生态系统与城市配套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统一,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江南新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抓好城市供水、供热、供气、供电等一批基础性重大项目建设。二是完善商贸旅游功能。加快欧亚高档购物中心二期、义乌国际商贸城、北京恒坤家居博览中心、中东新天地购物公园、东润五星级酒店等大型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城市新商圈,建设区域商贸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功能。立足加快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发展,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四是实施新一轮环境提升工程。突出抓好城市沟河整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饮用水源保护,推进生态工业系统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市区产业"退二进三"、节能减排,着力解决好影响环境的突出问题,使通化尽早进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行列。

    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行为准则。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与保护生态相适应的文明观、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认知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使生态文化渗透到城市建筑、市民行为、社会风气、城市精神等各方面,努力把通化建设成为更有品位、更富特色、更具竞争力的生态宜居城市。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