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规划助船舶业聚力破局

2009-4-14 23:1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本报记者 杨世新 实习记者 杨会普
编 者 按
    船舶工业振兴规划实施细则即将出台,细则将加大船舶报废更新、加大买方信贷、强调对船舶工业的金融支持,支持造船业的发展。 “振兴规划的实施将使整个产业实现升级换代,优胜劣汰、强者更强。”业内人士如是说。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市场经济亘古不变的法则。不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看,规划对于中国的造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适逢机遇 治散治乱
    “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造船国,但是我国的造船行业既散又乱,散表现在地域广,在我国大部分海域都分布着许多造船厂,乱表现在这些造船厂个体者居多,技术水平落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11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金东寒对本报记者说。由于我国造船行业散而多,缺乏有效的管理。实际上,船舶行业是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资金密集的产业,同样也是风险密集的产业。“金融危机的到来,就给一些小的造船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金东寒对本报记者介绍,自2003年以来,国际船舶市场需求旺盛,我国船舶业也迎来了一波兴旺行情,几年间,我国造船能力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从几年前的800万吨跃升至几千万吨。“粗放型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国际造船市场风云突变,持续近几年的兴旺行情戛然而止。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船舶行业新接订单持续下降,产能过剩、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弱点开始显现。
    “目前,我国船舶业的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产能的问题”,金东寒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船舶业的产能已经达到了6000万吨。正常年份下,世界对于造船需求就是6000万~8000万吨。这样,我国的产能跟世界的需求基本一样了。所以我国造船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非常突出。浙江、江苏沿海一带的民企都在造船。“危机到来,首先要淘汰的就是民企,而且比例肯定在一半以上。”
加快创新 升级换代
    金东寒认为,技术创新问题是中国船舶业的最大的问题。“大企业造的船档次比较高,而民营企业造的船档次就低的多”。就是这些大型造船企业,对一些技术含量高、指标要求高的如豪华游轮、LNG等也不能完全自造。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造LNG运输船,但是技术还不全是我们自己的。“新产品的研发,是中国造船业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不仅如此,造船业还存在一个配套率发展和造船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造船业正在高速发展,2008年我国的造船总量占世界造船总量的28%以上。位居世界第二,很快中国就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虽然发展速度快,但是我们自己生产的设备不足50%。在这50%设备中,还有40%左右的零部件要依靠从国外进口,因此,造船业设备国产化率非常低,而这些都是技术含量高的设备。”
    同时,国外供应商在基础零部件供给、价格、供货期、规格等方面一直采取对我国限制的态度,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配套产品,国内企业无法取得较大突破,直接导致目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基础零部件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中国造船铁壳下多半安装“洋机芯”。而日本和韩国,配套国产化率已分别达98%和85%。
    目前,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船舶市场正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国际船舶新标准、新规范不断推出,加之船东对船型、船用设备要求也更加苛刻。因此,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性能不高,使得我国船舶工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优胜劣汰强者更强
    “金融危机为造船业优胜劣汰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政府将支持企业强强联合,造船业将迎来整合和升级的大潮。”业内人士认为,振兴规划不仅要治理船舶发展相对滞后,技术含量不高、配套能力不强,岸线整合力度不够,铺摊子现象泛滥等问题,还要着重通过对国有大型公司的信贷和产业政策支持,提高船企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核心船企产业升级;通过强强联合,兼并收购;淘汰落后,做大做强。
    业内人士指出,振兴规划政策的出台将会使强者更强,造船市场格局也将被重新分割。一些低标准的、小的造船厂将被大量淘汰出市场。规划的实施,将引导船舶行业在应对危机的同时,控制产能过剩,完成产业升级和行业整合的大变化。
    “支持造船企业强强联合、兼并重组,推进两家大型船舶集团成为世界一流大型造船企业。”这是振兴规划的主题要义。业内人士指出,造船业要抓住此次船舶市场调整的时机,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利用效率;推进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造船企业要结合产业振兴规划修炼内功,通过技术改造,优化结构等手段来提升竞争力。为下一轮造船业的兴起蓄积力量。”业内人士指出,通过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使企业结构得到优化。船舶工业振兴的重点是引导大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尽快提高大企业的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造船能力已位居世界前列,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这个规划,将对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战略目标产生重要影响。
    “金融危机对于中国造船业来说不见得是个坏事,从长远来说有利于这个行业更快地发展。”金东寒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