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导致美俄两国军工业经费短缺

2009-3-9 14:4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江苏新闻网军事消息 综合媒体报道,据俄新社报道,主管国防工业的俄罗斯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不久前表示,受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俄国防工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伊万诺夫指出,目前俄许多国防企业面临严重资金短缺问题,无法完成新武器开发任务,急需国有商业银行的帮助
在俄罗斯国内,由于近年来国防开支不断增加,武器制造商也从中受益匪浅。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繁华背后并不是歌舞升平,伊万诺夫表示,流动性问题甚至已经造成一些武器制造商无法履行合同或者支付员工工资。 
  俄军事分析家米哈伊尔·阿拉莫耶夫表示,尽管近几年来俄政府加大了对国防军工企业的财政支持,但国家财政拨款得不到合理且有效的利用。军工企业出口和生产能力下降,个别军工企业无力完成国防部的订单,以及有些军工企业因在第一时间得不到国家财政支持而相继破产倒闭,这是有目共睹的。西方的军工企业把通货膨胀率、能源价格上涨、物流费用、国际市场上金属和其他原料价格的波动等所有的商业风险都计算在合同成本中,但俄罗斯的军工企业在成本核算时并没有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造成最后因价格和合同条款引发争议。
  俄罗斯《新闻报》则发表评论称,目前俄罗斯军工企业中有25%%接近破产边缘,目前的军工企业不仅出口订单在完成日期上打折扣,就连国防部用于装备俄军的订单也不能如期完成。俄专家表示,俄总理普京在今年9月宣布,俄罗斯2009年国防开支将增长25%%,用于武器更新。俄打造现代化的国防,武装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建设军事科技工业园可谓雄心勃勃,但眼下当务之急,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振兴军工企业,因为军事工业不仅仅是俄国防的支柱产业,涉及军工产品的出口以及其国内的需求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军事工业,现代化的国防建设将无从谈起,所有的宏伟蓝图都将成为泡影。
  然而,也有部分俄罗斯专家并不认同军工业将遭受重创的观点,他们认为,目前的困境虽然会给俄军工企业造成打击,但也会加速军工产业间的竞争,促使各企业在武器研发上节约开支,缩减预算,压低成本,并根据企业实力大小来重新审定未来发展规划。大多数军工企业将在这次危机中浴火重生,从原来高成本、高技术转向性价比平衡合理的方向。
  另据报道,2008年10月16日,美军参联会副主席卡特莱特将军面对着台下百余名美国经济界高层人士坦言,目前世界金融危机是个大问题,已经对美军和其他组织造成深刻影响。这里所指的其他组织实际上暗指美国庞大的军工产业。卡特莱特将军短短一句话也许将成为全球军工企业、军火贸易,乃至武器发展大格局深刻变动的序言。
  削减一般性需求,保证决定性武器装备的发展,已成为武器采办的基本原则。其中那些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的项目成了裁减的重点。五角大楼16日决定取消达信集团512架ARH—70武装侦察直升机生产项目,虽然ARH—70直升机试飞超过1700多个小时,取得多项成绩,但目前陆军现役OH—58D“基奥瓦勇士”直升机还能用,而且达信集团的研发要价太高,预算严重超支。无独有偶,美国国会情报拨款委员会又决定削减2009年度关于精确定位他国核武器研发基地和恐怖组织训练营地的间谍卫星计划,并取消今年该计划的剩余资金,该计划预算高达几十亿美元。
  然而,尽管美国深陷华尔街金融危机,但在建设导弹防御系统方面仍不遗余力。近日为加快在太空中部署1000枚拦截导弹,美国在1640亿美元预算基础上新近增加500万美元的专向研究预算,目的是超出对伊朗和朝鲜的防御需求,力求能拦截200枚攻击导弹。这意味着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目标升级。
  就在美军力图裁减中低端武器采办,确保高端武器发展,应对军费削减之时,美国的欧洲盟国釜底抽薪,矛头率先指向第四代战机F-35。F-35名为联合攻击战斗机,号称作战性能是“台风”的4倍,隐身性能和航电系统是F-16所无法匹敌的。它是美国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8国联合研制,总投资2000亿美元,预计生产3000多架,其中向美国以外的国家出售700多架,主要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
  据以色列《晚报》报道,以色列国防部长放风表示,以色列原先准备以每架8000万美元购买25架F-35战机的合同只是原则上的同意,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方可能会放弃购买。不几天,西班牙也提出将放弃购买两架F-35的计划。英国《泰晤士》报也端出英国国防部正考虑停造F-35的想法。如此一来,美国研发F-35的成本将大幅度增长。
  然而祸不单行,澳大利亚抖出上月美军F-35对苏-30的模拟演习中F-35近距格斗落败的消息,并以F-35有设计缺陷,原先采购合同上的技术指标未能实现等理由,渲染F-35不敌苏式战机的负面宣传,大有放弃F-35的可能。这一下给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美国国防部当头一棒,一起出来辟谣以正视听。
  然而问题的关键并不仅仅在F-35身上,主要是美国盟友们的集体逼宫。一是过去欧洲国家与美国联合研制高性能战机、航天飞机和导弹防御系统,一直是掏钱出力但拿不到核心技术,今后维修和进一步研发还得依靠美国。在F-35上的合作就可见一斑,合伙人有一种被套住的感觉,平时这口气不好出,现在金融危机美国大大依赖盟友,正是拿一把的时候;二是金融危机直接导致成本上升,制造商自然拿牺牲技术指标来保证盈利的目标,F-35上天后若不能在被敌人发现前率先开火,就变成了一只纯粹的“狗”,既不能在近距离翻筋斗,又不能快速攀升,加速缓慢,这下可是激怒了合伙人,从而发出了向F-22看齐的高要求。
  金融危机不仅加速了军工产业间的竞争,也促使美军在武器发展上开始精打细算。对美军来讲,追求全谱优势已不再现实,一般性武器装备的采办将以性价比为准绳,而不再强调全面的高技术化。像陆军直升机的换代就准备在全球范围寻找低成本制造商,一些中等军工企业可能获得这样的订单。这将意味着美军将走多层次武器发展道路,将带动全球军火生产不再只迎合高端需要,而使中、低端武器需求增多。这就是说通过降低一些技术性能来拉下成本的做法将具有普遍性,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对F-35采取降低性能的模式可能是未来这一趋势的先驱,不过该公司对客户不透明,有偷工减料之嫌。(钟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