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建设大港口 打造鲁南临海产业区

2009-3-6 16:1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位于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全国重点发展区域沿海轴线上的鲁南临海产业区,由于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日照港30万吨原油码头等大项目的规划建设而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的关注。记者就鲁南临海产业区发展建设,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山东省日照市委书记杨军。 
  谈起鲁南临海产业区的发展建设意义时,杨军代表介绍说,鲁南临海产业区处于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的中间带,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作用,关系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整体推进和东、中、西部地区的互动协调发展。加快推进鲁南临海产业区开发建设,既有利于充分发挥日照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提升鲁南经济带的对外开放水平,也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推动山东省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依托日照桥头堡,鲁南临海产业区可以更好地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中日韩贸易合作,更好地服务鲁南经济带、中西部地带,并辐射整个新亚欧大陆桥沿桥地区,对进一步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促进形成我国连贯完整的黄金海岸,带动沿海后发展地区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杨军代表说,加强区域合作发展,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当前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培植新的发展优势和经济增长点的迫切需要。伴随着全球生产要素“东移”、中国改革开放重心“北扩”,日照已成为新的对外开放前沿和投资热点地区。当前,中央着力调整振兴的十大产业与日照特色产业培植、临海产业区发展密切相关,加快鲁南临海产业区规划建设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随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推进,鲁南临海产业区必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扩内需保增长的有效载体。
  关于鲁南临海产业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推进方向,杨军代表介绍说,我们将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区域开放合作为主题,主打“鲁南牌”,建立临港产业跨区域集聚发展的新机制,构建现代化临港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带动鲁南经济带及新亚欧大陆桥沿桥地区发展。立足于形成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整合临港工业区、保税物流中心和临港物流设施等资源,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争取形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和贸易中心,建立起对外开放合作新机制。
  同时,要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和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建立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的新机制,形成较为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地型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机制。实施政府“提速工程”,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打造优良的政务服务和社会环境,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新机制。力争到2020年,在临海产业区内率先基本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自主能动的市场主体、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科学有效的调控机制、公平普惠的保障体系、完备规范的法制环境。
  在谈到落实跨越发展新举措时,杨军代表充满信心清晰地描绘了加快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发展思路和未来产业发展的蓝图:牢固树立现代海洋意识,突出海洋经济的骨干作用,强化科技教育的支撑作用、建设滨海文化名城的导向作用,大力实施港口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生态建市战略和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双轮驱动”,大力推动“港城一体化、港带一体化、港桥一体化、陆海一体化”进程,以鲁南临海产业区开发建设为重要载体,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临港工业、先进制造业和综合旅游业为支撑,包括港口现代物流业在内的服务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杨军认为,港口是日照的核心战略资源,也是日照和鲁南地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日照港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国家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的审查。到2010年,港口通过能力和吞吐能力均将达到2亿吨,远期通过能力将达到6亿吨,港口生产泊位也由现在的37个增加到252个。今年,日照还将与青岛等市联手加快黄(岛)日(照)连(云港)盐(城)铁路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疏港高速公路、30万吨原油码头、晋中南煤炭外运大通道出海口等重点项目,进一步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提升完善港口功能,增强港口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区域性综合枢纽大港的功能和优势,努力把日照港打造成为面向国际的现代港口物流中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