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我国物流业运行情况与2009年走势统计分析

2009-3-18 12:3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2008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我国物流业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但已出现需求放缓、增速回落、价格低迷、效率下滑等调整态势,物流业稳定运行的压力和矛盾加大。作为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物流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效益,促进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2009年物流业列入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是我国物流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预计全年物流业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物流业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物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一、2008年我国物流业运行基本情况
    (一)物流业经受严峻考验,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2008年,虽然经历了雪灾、地震、金融危机三重考验,我国物流业应对挑战,开拓进取,克服困难,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
    从物流需求来看,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89.9万亿元,同比增长19.5%。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3,即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3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
    从物流费用水平来看,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5.5万亿元,同比增长16.2%,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1%。从物流业贡献率来看,2008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为2万亿元,同比增长15.4%,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6.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6.5%。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物流设施能力来看,2008年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8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1.3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占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75%。
    从物流企业规模来看,2008年重点物流企业统计调查汇总数据显示,我国前50名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4178亿元,同比增长35%,排名第50名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7.4亿元,同比提高19%。
    (二)物流需求放缓,发展速度回落明显
    尽管2008年我国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在经济增长放缓、外需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物流需求放缓、物流效率下滑、发展差距加大、服务价格回落的调整态势。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1.物流业发展增速明显回落。
    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物流业增加值、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同比增幅分别比上年回落4.4个、4.5个和6.7个百分点。
    从社会物流总额的构成看,工业品物流总额79.9万亿元,同比增长20.8%,增幅比2007年回落7.1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7.9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幅比2007年回落6.6个百分点。工业品物流总额、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分别为88.8%和8.7%(见表1)。
    表12008年社会物流总额构成及增长变动情况 单位:%
    从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构成看,运输费用为28669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比2007年回落6.4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6%,比2007年下降1.8个百分点。运输费用增幅回落以及占社会物流总费用比重的下降,反映出物流需求有所减少。
    保管费用为18928亿元,同比增长21.8%,增幅比2007年回落0.7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4.7%,比2007年提高1.8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为6945亿元,同比增长14.3%,增幅比2007年回落5.6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2.7%(见图1)。
    预计2009年社会物流总额将增长15%左右,我国物流业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
    图12008年社会物流总费用构成
    物流实物量增速回落,直接表现为物流市场需求趋缓。2008年全社会货运总量完成245亿吨,货运周转量10.3万亿吨公里,分别比2007年增长9.3%和3.5%,同比增幅分别回落1.4个和8.3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3.7%,增幅回落4.7个百分点;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4.5%,增幅回落0.9个百分点;水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5%,增幅回落10.6个百分点;民航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9%,增幅回落2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58.7亿吨,同比增长11.5%,增幅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9.2亿吨,同比增长7%,增幅回落5.6个百分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28亿标准箱,同比增长12.2%,增幅回落9.3个百分点。
    2.物流市场价格低迷,波动明显。
    除2008年上半年国家上调铁路货运价格、航空燃油附加费等价格之外,国内物流市场价格多数低迷,波动明显。其中,铁路运输由于品种结构影响,综合运价平均上涨4.5%左右,公路运价综合指数平均上涨1%左右,中国沿海水运价格平均上涨3.5%左右。进入第三季度以后,物流市场价格普遍呈回落走势。从公路运价看,2008年前3个季度总体呈现逐步上扬态势,截至10月达到2008年最高点,公路货运市场综合价格指数达到75.7,12月下降至71.2,比年初略有上升,但比本年最高价格水平下降了4.5个百分点。国际干散货航运指数波动剧烈,上半年一路飘红,5月20日冲高11793点,在经历了6、7月的动荡后,8月下旬开始先后跌破3000点和2000点,10月28日跌穿千点大关,12月5日报收663点,较上半年的最高点跌幅达94%,是十几年来的最低点。
    3.物流总体效益增势趋缓。
    由于物流需求减缓和经营成本上升,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不断增加的趋势有所减缓。从物流业增加值情况看,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和服务业的比重,比2007年均回落了0.1个百分点。反映出现代物流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有所下降。由于物流成本提高较大,而物流行业分散,竞争激烈,难以通过提价把成本压力转移给下游客户,不得不挤占行业自身利益,导致物流总体效益增势趋缓。
    4.物流企业面临困难明显增加,经营风险加大。
    受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影响,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加大。与此同时,公路运价、海运价格则处于前高后低的震荡走势,企业提价空间有限。据部分重点物流企业调查统计,2008年前3个季度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同比增幅高出业务收入2.3个百分点,同期利润率下降了近一个百分点。超过四成的企业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些企业甚至出现亏损。部分地区中小物流企业陷入困境,开始退出物流市场,大型物流企业利润普遍下降,有的已出现严重亏损。一些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规模、开发创新型、增值型业务,寻求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市场面临重新 “洗牌”。受经济环境影响,物流企业普遍遇到了客户压低物流服务价格,市场萎缩、业务减少、成本升高、利润下降和资金短缺问题,回款不畅和拖欠账款现象屡有发生,物流企业经营压力和困难明显增加,经营风险加大。
    5.外资企业竞争加剧,对我国物流行业和国内物流企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跨国公司快速进入我国物流市场的过程。目前,国外比较著名的物流商,基本都已进入到国内物流市场。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先进的物流理念、全球化的运作模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全行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外资物流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后,凭借自身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加快网络布局,抢占核心城市和高端市场,而本土企业多处在利润较低的产业链下游,或物流相对不够发达的地区,对我国物流行业特别是国内物流企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目前,外资在国际快递、航运物流以及进入中国的国外制造企业、餐饮企业带来的物流业务中,已经占据了短期内难以打破的垄断地位。日前,个别外资快递企业在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的情况下,依靠其雄厚实力,采取逆市大幅降价,低价、亏本销售的方式竞争,造成国内快递企业经营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
    二、2009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形势展望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情势的深化与国内经济自身调整需求的叠加,使得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物流业面临的困难前所未有,物流业发展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就经营环境看,2009年有可能是我国物流业发展30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
    结合我国经济运行和物流发展的实际,我国物流业将进入增长趋缓、结构调整阶段。客户要求高、运营成本高,市场波动大,经营风险大,企业利润低,将成为总的基调。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物流业仍处在大建设大发展时期。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我国物流业在思想观念、人才储备、基础设施,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发展的活力大大增强。因此,我们既要冷静观察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增强忧患意识和物流业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做到科学应对,又要切实看到物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立足于保持我国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升级转型和结构调整,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好物流基础保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国务院已确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继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十项措施,扩大消费稳定外贸增长的七大措施和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七大措施。2009年2月底,国务院通过了物流业等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大好契机和巨大空间。而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物流业,其振兴不仅会推动物流业自身的提升,也会大大推进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2008年12月份以来,采购经理人指数、发电量、钢价等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出现回暖迹象。据此,有专家认为宏观调控措施的短期刺激效应可能已经显现。2009年第一二季度GDP增速可能继续小幅回落,但幅度有限。从国内外环境变化看,全年经济增长可望实现“保八”目标。在世界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扩大投资力度已经成为2009年我国的主要政策导向。
    在2008年和2009年的新增投资中,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较大,特别是铁路建设投资投资力度前所未有。预计2009年社会物流总额将增长15%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和物流业增加值将分别增长10%左右,物流业固定投资将超过30%左右,我国物流业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