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3-17 16:0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年来,吉林省通化市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实现产业规模化、交通快速化、人居生态化,为全面振兴通化老工业基地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对我国经济冲击仍在继续的情况下,继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抓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实现交通快速化、人居生态化,对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突出抓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实现产业规模化。近年来,为了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通化市立足自身优势和现有基础,形成了涵盖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各门类的产业体系,冶金、医药、食品已经成为支柱产业,能源、新型建材、机械制造、旅游等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当前,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重要的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规模化。一是倾力打造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冶金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集群、食品产业集群、能源产业集群等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二是构筑产业发展基础。一方面要抓大企业发展,持续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全力推进资本向重点企业集中,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改造提升、扩充产能,加速打造经济总量大、经营机制活、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另一方面要抓大品牌培育,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具有通化特色、能在全国叫响的区域创新品牌,走用品牌提升产业的路子。三是抓好项目建设。要围绕产业链上下延伸、产业集群配套协作,大力开发建设贡献率高、带动力强、集聚功能突出的工业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扩张总量的基础。与此同时,还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真正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同致力于项目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扶持企业创建名牌和驰(著)名商标。二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办好国家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及一批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积极争取再有一批新的创新平台和基地进入国家级行列,明显改善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基础条件。三是加强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养,鼓励和支持以企业为主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并能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国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以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为抓手,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创新意识、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企业家,培养一批高技能生产一线创新人才。

  第二,突出抓好开放通道建设,加快实现交通快速化。近年来,通化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改善通化与外部的时空格局、提高通达深度和等级,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建设,打通通化市连接周边城市的大通道,构建起有利于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发展的现代运输体系,努力实现交通快速化。

  一是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在公路建设方面,重点按照“进关、出海、通省、连县”的发展战略,在已建成通化至沈阳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加快建设通化至丹东、通化至长春、通化至集安、梅河口至沈阳高速公路,加大县乡村公路升级改造力度。到2012年,力争实现市县高等级公路连接,干线公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县乡村公路网络化。在铁路建设方面,重点加快推进东北东部铁路(通化段)和沈吉铁路复线(通化段)建设、通梅铁路升级改造,提升境内通行能力,实现客运快速化和货运重载化。建设立体交通体系,使通化成为“进关出海、连接腹地、通达国际”的区域交通枢纽。

  二是加快建设区域物流中心。通化市作为吉林省东南部中心城市和东北东部重要物流节点,目前已基本具备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未来要把建设区域物流中心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加以推进。重点加强与沈阳经济圈、长春经济圈内的城市协作,积极引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建设一批以冶金、医药、食品、建材为主的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三是谋划建设通化国际陆港。建设陆港是内陆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切入点。要抢抓建设东北东部铁路、通丹高速公路的机遇,充分依托冶金、医药、食品等产业优势,丰富的林木、矿产等资源以及周边城市众多的进出口企业,把丹东港延伸到通化,将“内陆地区”变成“沿海地区”,使本地及周边城市企业的进出口货物减少周转环节,加快报关、通关速度,降低流通费用,促进通化物流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第三,突出抓好宜居城市建设,加快实现人居生态化。在城市未来发展中,通化市一要搞好宜居城市规划。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把生态宜居的理念贯彻到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到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园林绿化、环境保护、人口发展等各个专项规划里,渗透到城市道路、城市建筑、城市景观、住宅小区等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科学确定城市各分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充分体现规划的前瞻性,切实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和刚性约束。

  二要完善城市综合承载功能。要完善基础设施功能,着眼于经济生态系统与城市配套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统一,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江南新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抓好城市供水、供热、供气、供电等一批基础性重大项目建设。要完善商贸旅游功能,加快义乌国际商贸城、东润五星级酒店等大型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城市新商圈,建设区域商贸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要实施新一轮环境提升工程,突出抓好城市沟河整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饮用水源保护,推进生态工业系统建设、生态农业发展,着力解决好影响环境的突出问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