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陆路两相宜

2009-3-16 13:3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文旅潮起,烟水依旧如梦古时,水路、堤路的建设成就了江苏千年富庶;改革开放30年,江苏的公路建设推动了现代产业经济建设的进程;产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今天,休闲时代来临了,民族文化振兴的时代来临了。古时的水路与现代的公路咬合在一起、碰撞在一起,江苏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财富,要在这个依靠现代交通、服务业的时代重放光芒。一张古代的网络与一张现代的网络叠加,氧化,意欲生成一个魅力四射的新江苏这是多么伟大的时代呢? 
  周庄:千年水乡的当代光辉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期,周庄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周庄旧名贞体里。北宋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13公顷捐给全福寺作为庙产。老百姓感其恩德,遂将贞体里更名为周庄。元代中期,江南巨商沈万三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通藩贸易,周庄因此成为其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遂为江南巨镇。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周庄镇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小桥流水人家是水乡的特色,在水乡几乎家家都有自己的码头。“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周庄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之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桥梁,吴冠中撰文“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关于周庄有一段故事:1984年,在美国留学的陈逸飞以周庄的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连同他的其他37幅作品,于纽约的10月金秋,在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画廊展出,引起了轰动,尤其是那些运用油画和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手法创作的作品,描绘了姑苏的小桥流水、江南的田园风光,将美国观众带到了神话般的境地。美国权威杂志《艺术新闻》发表了题为《向西方潮流大胆挑战》的评论,专门介绍陈逸飞的艺术成就。足见江苏文化、中华文化这朵奇葩在世界面前的独特魅力。 
  若说,文人、艺术家能够先行一步,去发现美、传播美,休闲旅游时代来临则是普罗大众去追逐美、追逐文化沉淀的大舞台。周庄镇位于苏州市东南38公里,距上海约70公里,借助长三角地区的繁荣市场,周庄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古镇的前面。20多年来,周庄经历了10年保护、10年旅游开发,又提出“10年提升”的战略发展概念,建设“国际周庄”,建设国际休闲胜地。2007年周庄旅游收入达20亿元,旅游业产值占到全镇G D P的50%。千年水乡古镇,在现代社会休闲产业大发展背景下走得越来越有自信。 
  现代交通服务业更是为周庄的休闲旅游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苏南地区高速公路成网,周庄北有苏沪高速、南有沪青平高速、西有苏嘉杭高速,连同上海、苏州、杭州以及长三角。今天,当你从城市出发,经高速公路、国省道来到周庄,而后下车,乘坐画舫游进古镇,这不正是时空的穿梭吗?从江苏现代陆路网络到古代水网的穿梭,从现代社会到古代文明的穿梭。这是多么有趣的旅程。 
  江苏不仅仅有周庄,分布在周庄附近还有同里、甪直,与周庄一起,江苏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除却水乡古镇,还有很多未开发的古朴的水乡烟路,等待你从公路转换过来,感受江苏千年的富庶与文明。畅想未来,204 国道探索改革开放30年间,江苏公路建设的成就在行业中让人羡慕,在社会上广受赞誉。 
  未来江苏公路或中国公路应该有怎样能够与时俱进的更高形式?江苏省公路局张立早局长和他的同事们在这一两年里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或者说这是一个需要创意的课题。 
  是的,公路的发展,从简易的形式到如今的畅、洁、绿、美、安,其功能和形式应该有一个新的升了。公路局请来了方方面面的专家,结合对204国道江苏段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在全国第一次提出了“文化公路”的概念。 
  可以说,“文化公路”是公路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的必然产物。作为公路文化的载体,“文化公路”将融合和发挥各种公路文化资源,突破单一的交通功能,而赋予一条路以更多的人文色彩、美学价值和服务内涵。 
  204国道江苏段成为了一种中国大陆公路建设新理念的试验路段。张立早局长和他的班子成员再一次担当起了敢为天下先的角色。交通部规划研究院战略所、《中国公路文化》杂志、江苏省有关研究院和植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承担了课题的研究工作。 
  204国道的渊源在江苏境内,即北宋时期范仲淹主持修建的防洪堤坝范公堤。它北起山东烟台,途经江苏,南止上海,全长1000多公里,在江苏境内的这一段里程最长,达549公里,而且穿过苏北、苏中、苏南,不仅是江苏的一条经济大通道,也是纵览江苏南北风情和地域文化的景观道。 
  选择204国道江苏段打造“文化公路”,就是因为这段路富有历史文化的元素和苏北、苏中、苏南不同的地域文化资源。 
  没有现存的模式可以借用,课题组首先从理念入手,从时代文化、行业文化和地域文化3个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对204国道江苏段的历史、现状、沿线地域文化和服务需求的调研分析,并借鉴境外的相关理念和经验,以公路主体工程、服务区设计、绿化景观、数字公路、安保工程为5大载体,开始了对能够体现时代文化、行业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文化公路”的规划。 
  精于心,简于行,是“文化公路”规划的总体理念和原则。规划以“和谐、创新、节约、环保”的原则以体现时代文化特征,也就是,坚持自然和谐、尊重规律、因势利导的原则,坚持灵活创新、运用新理念、独具特色的原则,坚持资源节约、适地、适量、新材节能的原则,坚持环境友好、保护生态、维护平衡的原则。以“服务至上、追求卓越、实现自我”体现江苏公路的行业文化,也就是,坚持服务至上的原则,需求引导、合理布局、满足功能、保障安全、体贴关怀、标准服务。坚持追求卓越的原则,把握大局、精于细部、利用科技、考虑未来。坚持实现自我的原则,统一标示、创造品牌、树立典型、举办仪式、宣传行业。 
  苏北、苏中、苏南,景色不同,风情各异。对于地域文化的展现,就是要把握展现204国道江苏段沿线历史人文的原则,利用各种公路构件外观及空间平台,吸纳地域文化元素。把握展现204国道江苏段沿线风景名胜的原则,利用标志标示、手绘地图、电子检索屏等方式作旅游指引。坚持促进204国道江苏段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则,开展工艺展示、产品展卖、戏剧演出、宣传地方盛事、组织经贸活动等。把握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结合地域建筑风格,开辟地方特产专卖,引入地方美食民俗。“文化公路”的规划充分融进了途经的连云港、盐城、南通、苏州4座城市的地域文化元素。“文化公路”主体工程要体现出时代文化特征,课题组确定了几项措施,首先是修整并恢复自然景观,尽量减少改建工程对原来自然景观的影响,在建设完成的同时,做好修整与恢复的工作。其次,利用新材料与新技术,充分利用已有的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采用新材料、新技术,降低工程建设及运营费用。同时,还要灵活运用标准与指标,考虑公路个性,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标准指标,保证公路使用功能、确保安全。最后,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土建与绿化单位的协作。在建设中,绿化工程与土建工程同时进行,土建单位与绿化单位共同协作;施工过程中,以设计开挖线而不是征地红线作为施工控制线,施工中严格控制,不破坏红线外一草一木。主体工程对于行业文化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工程的细部处理环节上,如对路肩和平齐路缘石的细部处理等,同时建立纪念标志等等。主体工程对于地域文化的体现,主要表现在挡墙、护栏以及桥梁与建筑的特色设计上,利用地域题材,吸纳地域文化元素。 
  “文化公路”的其他载体,也都确定了相应的原则和措施,以体现时代文化、行业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特征。服务区作为重要的服务设施,对于时代文化的体现,就是结合自然巧妙选址,合理规划布局场区,将服务区与公路的线形、沿线构造物的分布结合起来,场区布局充分考虑项目特点,房屋建筑建设规划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功能完善,建筑单体结合当地自然人文景观的特点,适应地形、地势,因地制宜,形成高低错落。观景台合理选点、保障安全,避免全线设置过多的独立式观景台,应结合服务区、停车区合并设置,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服务区妥善利用空间、合理布局。采用各种节能新材料和环保装置,条件许可可设置雨水回收装置,获取再生水,作为卫生间冲厕、停车场冲洗、室外道路和绿化浇洒用水的补充,减少对自来水的消耗。服务区设计要充分考虑所处地区的位置与特点、历史与文化、公路使用者的构成与需求、挑战与机遇,将设计融入周边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寻求协调和统一,各个服务区体现独一无二的特色设计。服务设施对于行业文化的体现,就是要分析需求、科学选址,要满足温馨舒适、体贴关怀的服务,考虑到各种交通参与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则和措施,以体现时代文化、行业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特征。服务区作为重要的服务设施,对于时代文化的体现,就是结合自然巧妙选址,合理规划布局场区,将服喂养婴幼儿的哺乳室、不同装修档次的宾馆客房等,根据各地的经济情况和实际需求分阶段进行。考虑到私家车增长迅猛,大型拖挂车、集装箱汽车继续增长,因而场区布置上实现人车分离、安全高效。服务设施设计以实用为主、感受文化,服务区与停车区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对于地域文化的体现,服务区主要是从建筑风格上展现地方特色,计划设立地域特产专卖区,设立电子地图检索屏,设立文化历史展示墙,开展实物展示与各种活动等等。 
  “文化公路”的景观绿化设计,重在营造公路“动”感行驶氛围,树种选择及栽植适地适量,易于养护,采用露、透、封、诱的设计手段,近景好的要“露”,远景好的要“透”,景色不好的通过绿化“封”,景色不好又无法“封”的要“诱”开视线。同时要满足功能性要求,保障行车安全,交通诱导,交通隔离,防眩,绿化作背景,突出标识,缓解驾乘心理,生态优先(吸收污染,保持水土,降低噪音、滞尘)。注重人性化景观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由于沿途4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各不相同,在沿线绿化与景观设计上,要突出各自的历史文化特色。 
  “文化公路”的数字化工程,要在需求引导下,合理利用新技术展现文化,计划通过可变情报板、触摸屏或文字材料,实时显示周边路网的交通运行状况和到达主要目的地的预计时间、服务设施分布,同时要考虑整个建管周期内的综合成本,以满足功能需要为主要目标,确定沿线设施规模,本着经济合理的精神,确保系统较好的性能价格比,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优化和完善业务流程,建立统一、高效、信息共享的指挥调度管理系统,实现跨部门的联合协作。计划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将人、车、路、天气等交通因素加以统一考虑,显示在路边的电子可变情报板上,并计划利用可变情报板、电子触摸屏来介绍公路沿线特殊景点、相关游览指南及沿线特产或珍贵物种等,为展现204国道江苏段沿线地域文化提供电子平台。 
  “文化公路”的安保工程,确定的原则就是护栏设置要适当合理,交通标志要简洁清晰,沿线设施、震动标线要充分利用,栅栏高度要按需设置,标志立柱要使用新材等等。 
  从2007年开始,204国道江苏段开始逐段启动扩建工程。全线将由二级公路改扩建成一级公路,其中许多路段将另辟新线,把老线留作城市道路使用。全线建成后,204国道江苏段的总长将由现在的549公里缩短为538公里。我们期待看到一条别具一格的“文化公路”,一条展示着江苏历史文化和江苏公路先进管理理念和时代风貌的“文化公路”。 
  行走在这条路上,你将体会到黄、淮改造自然的力量,你会感受到范仲淹为民执政的情怀,你会聆听到生活在那里的古江苏人的生活之音,你会体味到千年未变的清新的空气和阳光。你不仅会被现代交通带回到过去,还可以在那里留下你的感悟,就像游历在路上的文人一样, 可以是诗, 可以是画,留下的那一刻,你也在创造新的文化、新的历史。这条宽容的大道,曾经是护佑民众的海堤,今天敞开胸怀告诉你他的历史故事,也接纳你的一切想象与文墨。 
  感悟烟水、共创未来。这是204国道的理想与胸怀,也是当代江苏公路人的理想与胸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