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3-10 16:0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

  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新的起点谋划和推进四川跨越式发展,提出建设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

  虽然四川遭受了“5·12”汶川地震,但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没有动摇,步伐没有放缓。按照中央“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改善的良好局面。去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5%,达到125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9%,达到1041.8亿元。四川抢抓机遇,超前谋划、乘势突破,重大工作进展好于预期,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去年全省开工建设铁路项目10个,投资规模1087亿元,完成投资172亿元。其中,新开工了成都至都江堰等7个铁路项目。前不久成都至兰州铁路开工,成都至贵阳等5个铁路项目年内将陆续开工。预计到2012年,四川省铁路新开工建设里程将达到3760公里。14条高速公路正加紧建设,3年将新建成高速公路1600公里,到2012年四川省将建成高速公路进出川通道12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500公里。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以及宜宾、泸州港口工程也于去年底开工。

  二是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四川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水电、天然气、钒钛等战略资源开发力度。1000万吨炼油、80万吨乙烯等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川东北地区一大批投资过亿元的天然气开发利用项目加快建设。投资300多亿元的攀钢西昌钒钛钢铁项目正式开工。向家坝电站成功截流,锦屏Ⅰ级、瀑布沟等水电开发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各地产业园区发展加快,对口支援合作园区建设有效推进。

  三是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取得成效。去年四川省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220.4亿美元,增长53.3%;出口达到131.1亿美元,增长52.3%;外商直接投资31.2亿美元,增长76.2%。与18个对口支援省市共同开展重建招商活动,签约项目投资2460多亿元。筹办第九届“西博会”,签约项目达675个,投资额2644亿元。

  四是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大。四川制定和实施了“八项民生工程”,去年全省各级共投入501.4亿元,重点解决就业促进、教育助学、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去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8%,达到126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2%,达到4121元。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克服地震灾害带来的影响,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把“止滑提速、加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全省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9%。今年投资规模要突破1万亿元,力争达到1.2万亿元。四川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全面推动“八项民生工程”、“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发展规划实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建设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本报记者 钟华林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省长罗志军———

  转变发展方式保增长

  去年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带来的严重冲击,江苏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相统一,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大幅增加有效投入。坚持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扩大投资规模,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政府性投资引导力度,调动全社会投资积极性。2008年年底,省财政安排投资100亿元,2009年将完成政府性投资300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1.4万亿元。去年全省新增贷款比上年增加700多亿元,今年前两个月新增贷款大幅度增加。去年以来,总投资2000亿元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启动,一批铁路、机场、港口、水利等重大项目提前开工,总投资68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顺利推进。

  二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以调优调高调轻为基本取向,实行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扎实推进主导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大、传统产业做精。一手抓先进制造业发展,把握国家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的机遇,制定江苏12个产业振兴规划纲要,实施百项千亿技改推进工程,着力构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去年全省制造业产值突破6万亿元。深入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年翻了两番多,去年超过1.8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8%;一手抓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自2005年开始连续4年出现服务业增速快于GDP增速、服务业比重提高的好势头,去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占GDP比重38.5%。

  三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江苏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抗风险能力的战略举措,充分发挥科技力量雄厚、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更多的“江苏制造”成为“江苏创造”,主要是做到“五抓”:一抓投入。去年全社会科技投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其中研发投入540亿元,同比增长25.6%。二抓转化。省财政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由5年前的3亿元提高到去年的10亿元,累计实施项目409个,引导社会投入486亿元。三抓研发。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和“双百工程”。四抓载体。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已有5个,科技创新服务“四大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五抓人才。省财政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助资金,抓住当前引智成本较低的有利时机,加快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

  四是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三管齐下”,建立健全监测、统计、责任、监督四个体系,组织实施节能改造、减排治污、太湖水污染治理、循环经济示范、全社会节能减排五大工程。去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左右,连续3年完成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计划。把治理太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建立防控太湖蓝藻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切实抓好应急治理,全面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抓好调水引流、控污截源、捞藻清淤、生态修复和入湖河流综合整治。去年太湖水质总体好于上年,湖体富营养化状态有所改善,国家考核断面水质有所改善,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有所改善,蓝藻水华聚集程度有所改善。

  (本报记者 谢文哲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长黄兴国———

  滨海新区进入开发建设新阶段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天津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推动滨海新区进入开发建设新阶段。2008年,天津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增长23.1%,财政收入增长24.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2%,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9.4%,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高水平。

  一是科学发展的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功能区规划、生态城区规划进一步完善提升。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旅游发展等12个专项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是综合配套改革迅速推进。按照国务院批复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启动了3年实施计划,各项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总规模200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顺利运作,总规模200亿元的船舶产业投资基金获国家批准筹建,设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滨海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此外,东疆保税港区首期4平方公里封关运作,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

  三是产业功能区建设全面展开。东疆港区成陆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吞吐能力达400万标箱的国际集装箱码头、人工沙滩建成,邮轮母港、国际商务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中新天津生态城奠基开工,起步区4平方公里建设加快推进。临港工业区围海造陆达到40平方公里,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四大园区初步形成。开发区西区、空港物流加工区、临港产业区、滨海旅游区加快开发。

  四是重大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9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产运营,163个外资项目增资16.6亿美元,新引进25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储备大项目达到545个。空客A320项目第一架飞机今年6月份交付使用。全国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北疆电厂今年投产发电。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天碱搬迁改造等项目年内将竣工投产。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中船重工造修船基地、蓝星化工新材料基地、中航直升飞机制造基地等项目加快实施。

  五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滨海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6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本建成,20个省部级研发转化中心投入运营,10个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与国内30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实施了56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7%。

  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天津港深水航道提高到25万吨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成,北港池滚装码头投入使用,集疏港公路一期等重点工程相继竣工。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5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850万标准箱。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一期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新建了11.6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具备了起降目前世界上最大客机A380的条件,第二跑道加快建设。京津高速公路竣工通车,京津城际高速铁路通车运营并延伸至滨海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

  七是区域交流合作进入全新阶段。成功举办了“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和首届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实现天津与台湾海上直航、客运包机直航。建成了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开通了电子口岸与物流信息平台,在腹地省市设立了10个“无水港”。世界500强企业有96家落户天津滨海新区,外资企业达到1.5万家。(本报记者 康 华整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