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经济拓展辽宁物流业发展新空间

2009-2-28 4:5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观点 
  ――加快建设和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是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我省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大中城市密集、交通网络发达的区位优势,提升在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区域中的经济地位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科技攻关及应急物流等九大重点工程,为我省抢占东北亚物流中心“高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近海经济”在我省悄然兴起,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拓展出新的空间。为实现辽宁港口群与东北亚腹地无缝连接,东北亚航运中心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物流中心做支撑。这一物流中心在功能上应既服务沿海港口群,又面向东北腹地,辐射东北亚。
  ――物流业被誉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最新统计,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89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回落了6.7个百分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物流业受到了严重冲击。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有约四成的物流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部分地区中小物流企业开始退出物流市场。
  正是在这种逆境中,物流业迎来了调整振兴的响亮号角。 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符合性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但同时,我国物流业总体水平落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进一步有效扩大内需,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
  此次通过的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为同样面临危机考验的我省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按照我省新近出台的《辽宁省服务业发展规划》,到2012年,全省以物流业等为主要载体的服务业增加值将超过8000亿元,年均增长15%,占GDP的比重不低于40%。
  物流业不做增长“瓶颈”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已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各界所关注。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被誉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国际经验表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一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在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企业而言,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客户服务能力,甚至是成为一项管理和战略上的革新。有关专家认为,无论对企业或国家,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本身就是竞争力高低的表现;而物流业的滞后发展,已经成为制约某些国家与国际市场经济往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瓶颈。
  当前,加快建设和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是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关专家表示,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我省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大中城市密集、交通网络发达的区位优势,提升在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区域中的经济地位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此,《辽宁服务业发展规划》特别指出,应努力使现代物流业成为辽宁的支柱产业。要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沈阳国家级东北区域物流中心和东北亚航空枢纽建设为载体,以辽宁沿海经济带物流园区开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发展以港航服务为主,以物流信息平台、交通枢纽设施、综合运输方式、连锁配送网络为基础,以大型物流企业为骨干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还要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分拨中心;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核心,显著提升物流企业的专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水平。
  抢占东北亚物流“高地”
  在国务院将物流业列为重点产业、并专门制定调整振兴规划之前一个多月,我省有关专家呼吁应整合全省物流资源,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二者前后呼应,凸显出发展我省物流业在当前确保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我国将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1月18日,中国中外运集团在沈阳地区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物流服务项目全面竣工。据介绍,中国中外运集团于2006年8月在沈阳成立沈阳中外运久凌物流发展公司,并投资兴建大型综合物流服务项目。该项目包括大型库房3座,总占地面积达2.7万平方米,总投资近亿元,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家集高架、平台、暖库为一体,集仓储、零担分拨、配送、大客户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化物流中心。这一现代化物流中心的建成,将成为推动我省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振兴规划特别提到,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 2月11日,大连港集团承担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大连数字物流港工程”提前半年完工并正式通过省发改委验收。该工程不仅是“数字大连”的重要支撑平台,同时也是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基础,它的建成使用进一步促进了东北亚航运信息与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同时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重要的港口环境支撑和信息化技术保障。大连数字物流港工程顺利通过验收,成为我省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的一个新的开端。
  除此之外,国务院常务会议还确定了振兴物流业的九大重点工程,其中包括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科技攻关及应急物流等。有关专家认为,这九大重点工程,为我省抢占东北亚物流中心这一“高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近海经济”拓展物流新空间
  一年多以来,一种名为 “近海经济”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在我省悄然兴起,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拓展出新的空间。 2007年6月8日沈阳近海经济区正式成立,并被确立为省级开发区。该经济区规划总面积66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100平方公里,核心区和起步区分别为20平方公里和10平方公里。
  在功能定位上,近海经济区立足沈西工业走廊,依托沈阳母城和营口港,服务辽宁中部城市群,辐射环渤海经济圈,面向东北亚,最终建设成沈阳对外开放门户、辽宁近海产业基地、中国近海新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
  近海经济发展模式的诞生,与港口和内地打通物流业瓶颈的迫切需求密切相关。据了解,在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之初便提出,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为实现辽宁港口群与东北亚腹地无缝连接,东北亚航运中心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物流中心做支撑。这一物流中心在功能上应既服务沿海港口群,又面向东北腹地,辐射东北亚。
  为此,沈阳近海经济区提出将建设综合保税物流、陆港物流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为“一心八区”,重点构筑服务东北和环渤海经济圈,面向东北亚的工业物流、商贸物流、涉农物流三大专业物流体系,建设连接国内外城市及口岸的物流大通道,形成高效、快捷、合理的现代物流网络,成为“五点一线”港口群物流服务基地,沿海和腹地互动发展的枢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