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货会使市场混乱吗?
2009-2-27 4:2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杨钢作坊 大可
行情不振奋的时候,产业供应链上最薄弱的一环最容易遭到骂声。以前是这样的,如今也是,今后可能还会延续下去。
进入牛年后,钢材市场行情并未如预期那样地高涨,价格比去年底有所上升,交易量却仍未放大。过不了多久,钢价不但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反而又跌了数天。对此,供应链上的牛人发起了牛脾气,发话了:“销售市场混乱,中间商囤货加剧钢价波动。”此看法大致有两层意思,市场混乱表现在加剧的钢价波动上,而这样的波动起源于中间商的囤货。
在我国现有经济体制中,钢铁供应链上的中间商就是我们通常称的钢贸商,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是较为薄弱的一环,集中地表现在产品的定价上无话语权。经营各类钢材产品的价格都由钢厂定,有的钢厂虽然有追补政策,但往往十补九不足;订了货后款要到账,十天半月后才能拿到货;订好的合同,有的钢厂随心所欲处置,价格上涨时货的量上打折扣,价格下跌时可能要商家超合同囤货等等。为了维护好进货渠道,钢贸商对于钢厂的违约历来是默默地承受,这样不合乎市场经济的做法,怎么会不引起市场混乱呢?
坦白地说,就我国钢贸行业的现状确实也够极其混乱的,全国有钢贸商20万,仅上海一地就有7000多家,大型企业所占比例不会超过10%,行业自身的分散自然而然地会引起市场混乱、服务质量差。但是,这仅仅是表面现象,稍为深入一点看,引起钢贸行业散、乱、差的根源,并不在本行业上,而是在于钢铁供应链上、下游两端上。在我国,钢厂不集中,大中型企业有1000多家,每个厂都有自己的供销渠道,管理水平又不在一个档次上,不少钢厂代理商的牌子到处发,这让有“宁做鸡头,不为凤尾”风气的我国,很难让钢贸商集中起来。当然,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正处在调整期,相对以前来说集中度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尽管如此,我国钢厂与先进钢铁工业国家相比,在集中度上还是差一大截。供应链的下游情况,可能比钢厂的集中度要好一些,纷纷成立了集团公司进行团购,但整合的程度还不是很高,真正称得上的集团为数依旧不多。在上、下游企业较为分散的现实国情下,为众多小型钢贸企业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即或在本轮经济危机中,真正被市场震出局的钢贸企业为数也是不多的。
这样一看,市场混乱并非起源于中间商的囤货。在我国,只要是合法注册的企业,都在担任应尽义务的同时,拥有自主经营的合法权益。一个钢贸企业在什么时候进货、进多少货,都是根据企业的下游用材情况决定的。因此,市场的混乱从本质上来说,与钢贸商囤货没有必然的联系。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在钢贸商囤货积极性高涨的时候,市场往往显得十分红火;而在钢贸商不敢囤货时,市场才会真正地出现恐慌性的混乱,稍微了解一些钢市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一点的。因此,市场混乱不关钢贸商囤货的事,倒是与钢贸商不囤货相关。不过,这样的相关度在市场混乱中充其量扮演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非决定性的作用。让没有定价权的、又相当分散的钢贸企业,在同一时间里步调一致地囤货或不囤货本身就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更不要说去搅得市场混乱了。当然,难以做到的事,有时会真的显示出来,那也与钢贸企业囤不囤货无关,而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
在钢市经历超低暴跌反弹后,相关部门、企业应鼓励钢贸商囤货,只有让钢贸商囤了货,钢厂资源才能较快地流通到终端。比照国外的情况,钢铁供应链上流通商囤货量一般占到总量的20%~25%。如果我国钢产量5亿吨的话,钢贸商囤货1亿~1.25亿吨也属正常。我国钢贸商号称有20万大军,真能囤1亿~1.25亿吨钢的话,钢市就不可能出现供大于求情况的。从这一点上说,也可看出:市场混乱与钢贸商囤货无关,而与钢厂供量过大或钢贸商一致地不囤货有关。
影响一个市场混乱与不混乱的因素有很多,习惯地把责任推到一个薄弱环节上,做做文章、作作报告是可以的,但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试想,让一个根本不可能引起市场混乱的薄弱环节去承担过大的责任,能使我国钢市稳定吗?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