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扶助民企政策惹争议
2009-2-1 15:3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艰辛 信心 迎新 让民企“喘口气”
不处罚,不追缴,不吊销,特殊时期浙江省出台特殊政策。
资金链紧张,流通性不畅,政府试图有所作为,想让民营企业喘口气。
金融危机让浙江的不少民企,尤其是那些出口依存度比较高的民企元气大伤。怎么能够让这些企业喘口气,活下来,很多部门都在想办法,比如说浙江省工商局前不久就出台了19条措施来扶助这些民营企业,其中有三条特别引人注目,被媒体称作是“三不政策”,这“三不政策”就是不处罚、不追缴、不吊销。“三不政策”出台之后,马上就有人说了,这不是违反了法律的刚性的执法吗?但是也有人说,不,它恰恰是体现了一种社会的需求。接下来我们的特约观察员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先生、与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官员共同解析一下,浙江省是如何帮助民营企业度过经济寒冬。。。
特邀观察员: 我觉得我们现在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下,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百年未遇的危机中,在特殊的环境下的特殊情况应该有一些特殊处理的办法。
主持人: 汤先生用三个特殊来面对浙江省工商局出台的“三不政策”,接下来我们不妨看一下有哪些企业已经从“三不政策”中获益了。
浙江民营企业业主: 当许多人正在计算离除夕还有多少天的时候,杭州的王女士计算的却是离8月10日还有多少天。作为企业负责人,在未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她需要组织1600万的资金来补上企业注册资金的缺口,而如果按照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去年12月以前实施的相关规定,出现这种注册资本金逾期不到位的情况,她的企业很可能现在已经关门了。
王女士的公司是一家进行实业投资的民营企业,主要销售建筑及金属材料,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的大股东资金流严重断裂,资不抵债,结果导致2000万的注册资金在规定足额出资期限前只到位了400万。
浙江民营企业业主: 一旦注册不到位,就是说跟政策法规有冲突的,到时候要上黑名单,马上接着年检就有问题。
钮建平(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监管处副处长): 违反了出资的规定是要接受处罚,并且要限期到位,或者是办理注销。
浙江民营企业业主: 这个压力可以说是不是一般的压力,有时候半夜都会惊醒,就想着我明天该面对什么。
解说: 浙江有民营企业240多万,其中出现类似王女士公司这种情况的不在少数,面对资金链的严重断裂,很多企业都处于倒闭的边缘,这就导致像年检、注册资金有些本该遵循的规定,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成为了民营企业头疼的事。
去年12月30日,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民营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19条政策中,关于不处罚、不追缴、不吊销的三条引起了媒体的热议,被媒体总结为“三不政策”。“三不政策”放宽了企业在出资期限、停业时间、年检材料等方面的要求,以不处罚为例,除了对危害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的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外,对未造成直接危害后果或主观恶性不大,事后能够及时消除违法状态的行为进行提示、警告、告诫、责令改正,一般不予以处罚。
浙江省民营企业业主: 有这么一个“三不政策”,我马上就把报告打上去了,作为省工商,我是第一户享受这个政策。
解说: 因为根据政策中对不追缴的规定,参加2008年度年检的公司因为受宏观经济影响,已经逾期出资的经企业申请,经批准后免予处罚,因此王女士的企业被通知延迟至2009年8月10日再参加年检,为企业赢得了喘息的时间。
另外,来自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最新发布的《全省民企生存状况及发展态势报告》中显示,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浙江民营经济在2008年受到严重冲击,困难企业和行业开始扩散,全年有22000多家民营企业注销,死亡数创下六年来最高。如何为民营企业甚至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民营企业找寻生存的空间,让他们获得喘息的时间,是政府职能部门必须要面对的一道难题。
郑宇民(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 过去经济形势好我们对这个问题不以为然,经济形势严峻的时候就引发我们思考了,当企业在特殊困难的时期犯了一次小过,而且是初次犯,我们监管部门怎样文明的执法、理性的执法,我们可以原谅刘翔不跑,更应该原谅民营企业家疗伤。
解说: 三不政策”出台近一个月以来,已有不少企业打电话咨询和申请办理,寻求政策上的扶持和宽容,“三不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创造一个让民营企业喘口气的空间?特殊时期要提振经济,是不是必须出台特殊的政策?为企业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政策的天平究竟又该如何倾向哪里?
主持人: 汤先生,我们看浙江省工商局出台这“三不政策”能解决什么问题,我们首先要看需求是什么,就是说民企这时候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您觉得现在对民企来说是资金问题是最需要迫切解决的,还是说库存问题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
特邀观察员: 现在实际上民企需要解决问题很多,我觉得对很多企业来说第一要解决的是市场问题,因为现在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突然间他们的市场没有了,当然这些在短期内不太容易解决,需要一段时间,所以需要一段消化的时间。
第二个就是资金问题。如果这个企业它有一部分资金的话,当然它可以撑一段时间,其他的还有很多很多别的问题,像刚才我们看的工商管理局谈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资金问题,有很多原因它可能资金没有到位,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放宽一点执行的措施,那么它就能够撑过这一段时间,因为这次危机应该它只是一段时间,它不会永远的这样下去。
主持人:
您刚才说两条,一个是进,一个是出口,都需要解决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时间,浙江省工商局出台这“三不政策”,是不是就是给这些中小企业以时间的?
特邀观察员: 我觉得从根本上来说是这样的,它需要一个喘息时间,因为这个问题不是企业本身造成了,是大的市场环境造成的。企业涉及到很多的,我们的就业,企业撑不住我们就业就没有了,就业没有了咱们内需就没有了,整个经济增长就没有了。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帮助企业家就是帮助我们就业,就是帮助我们内需。所以在这种时候,我觉得浙江工商局能够想出这些办法,其他跟企业有关的各种各样的政府机构,各种各样的协会什么都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来做一些帮助企业的措施。
主持人:
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您的话,就是作为工商局,浙江省工商局,他们作为一个程序性方面的更多的有所作为的单位,他们可以做这么多,那么在实质上可以给这些中小企业帮助的一些部门更应当施以援手。
特邀观察员: 我觉得是的,比如说金融部门,这是最需要的,包括物流部门,包括我们很多的监管部门。实际上很多东西是灰色地带,这时候看我们执法有没有一定的弹性。当然原则说大的问题,比如说犯罪的问题,比如说食品安全的问题、生产安全的问题、环境的问题,这个都要严格执法,刚才说了,但其他那些非原则问题我觉得有很多的弹性。
主持人:
就是得饶人处且饶人。
特邀观察员: 我觉得在特殊情况应该比较灵活一下。
主持人:
有一种说法叫市场经济的原则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但是现在他们要这么救的话,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要把那些本来市场是要淘汰出去的,有给它挽回回来?
特邀观察员: 对,所谓市场淘汰我们有一种是正常情况的淘汰,是他不能生存了,还是一种特殊情况下,即使是这样,像刚才这样帮助,我想还是有一些企业被淘汰了,那是太弱的。但是有很多其实还是不错的企业,有市场的企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资金链断了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一下撑不住了,像这些企业如果我们帮它一把的话,它往往能撑得过去。我觉得目前我们更重要是要帮助这样的企业,真正十分强、十分好的企业也不用管它,它自己就能抗得住这个风浪。
主持人:
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市场的新陈代谢?
特邀观察员: 也是,因为我们这个市场本身也不是一个非常完善的,本身我们在学经济学我们就说,市场本身也可能有市场失败,这个就是需要政府、需要各界来帮助它,中小企业在目前情况下更需要帮助。
主持人:
这个度我觉得不是很好把握,因为上来就有人说,你不是破坏了法律的刚性吗?法律这么规定的,你说就可以放它一马,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特邀观察员: 这个看怎么看,比如说注册资金应该到位,这个是不是法律规定的,是法律规定的话,在特殊情况下法律本身它也可以以一种特殊的处理,比如说像这种它不是非常原则的问题,它有一个非常像刚才说了,是初次初犯,像这些问题我觉得应该来说可以有一些弹性。
主持人:
好,接下来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看这个问题。我们接下来连线的是浙江大学政府管理系系主任郁建兴先生,他将从公共事务管理的这个角度考察一下政府政策和民营企业的关系,郁教授您好。
郁建兴(浙江省政府管理系主任):
您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
我们知道金融危机以后,各个地方尤其是浙江出台了很多帮助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有些民营企业主就说这是政府在帮助我们穿过冬的“棉衣”,但是也有的中小企业主说“棉衣太多,非诚勿扰。”我想听听您的看法,什么样的“棉衣”是最好的,能够给中小企业主提供最好的御寒的能力的?
郁建兴:
对于政府救市,现在人们议论纷纷。在我看来,一场争论之所以能够延续,表明真理不明显在哪一方,因为争论有利于我们接近真理。
我想换一个角度来参与这场争论,就是从政策所产生的绩效来评估政策的好坏。政府的救市政策究竟好不好,不能仅仅与政府出台了多少政策,投入了多少钱为标准,而是需要结合政策目标来考量,具体的来说,就要从这场危机中的风险主体,也就是企业的生存状况有没有得到改善来考量,如同政府救灾不能仅仅从救灾款拨了多少,出动了多少救灾人数来评价,而要看灾民的状况得到了改善来评价相应的,什么样的政策才是真正的“棉衣”,关键要看这些政策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真正改善了企业的生存状况。
另一方面,刚才汤敏先生也说了,市场会失灵。政府干预市场的合法性就来自于匡正市场失灵,如果纯粹地遵循市场机制的话,往往会产生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因此政府的救市政策就要避免这种倾向,要能够惠及广大的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
关于政策改变了合法性、合理性问题,我倾向于区分不同的类别。刚才汤敏先生说了,有些是可以改变的,我觉得类别区分很重要,如果满足了社会发展,创造幸福的原则,一些政策当然可以改变,但是如果不是的话,就需要予以刚性的约束,比如说企业的生产质量标准、安全生产、环境,这些方面就不能开口子,否则的话就会导致更多更大的问题,主持人。
主持人:
郁教授,刚才您说,需要看到市场的反映才能够知道政府的政策到底是好是坏,那多长时间有反映,才能够反映出它的好坏呢?
郁建兴:
这个事情像我们浙江工商局出台这些政策,其实刚才我看到那个片子里面王女士企业主,她其实已经马上体现出来了,她这个企业用我们通常的话说,它已经能够过冬了,它已经获得了一个真正的“棉衣”了。
主持人:
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浙江省工商局这回推出来一个商标质押的做法。比如说,绍兴有个品牌,叫做会稽山酒厂,它是通过把自己的商标质押,获取了8200万的贷款,您认为浙江省工商局这种做法是不是有些过头了?
郁建兴:
我的看法是,浙江省工商局这一举措体现了对政府监管职能的一种全新的理解,政府监管不是为了监管而监管,而是致力于推动发展而进行监管,商标作为一种监管资源,同时也就成为了一种发展资源,商标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也就转化成了一种实际的资本,所以在我看来工商局的这种举措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政府创新行为,主持人。
主持人:
好,谢谢郁教授,今天我们演播室关注的是在目前这种经济状况下,浙江省工商局推出来的一系列帮扶中小企业的措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产生效果,我们的节目稍后继续。
主持人:
今天我们演播室关注的是,浙江省工商局在目前这种经济形势下推出来的一系列政策,其中最为关注的就是“三不政策”,我们不妨听听当事人是怎么说的。我们来连线浙江省工商局的局长郑宇民,郑局长您好。
郑宇民:
您好。
主持人:
有一个问题,刚才我们在演播室里也讨论了,就是说市场的规则是优胜劣汰,你们出台了这一系列比如“三不政策”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想过万一要是把那些市场准备淘汰的企业要给挽救回来的话,那这不是违背了市场的原则吗?
郑宇民:
没错,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的规则,但是这个规则在处理经济危机过程中不完全适用,海上航行遭遇风暴,谁生谁死,船长决不会说优胜劣汰按原则。事实上这一次首先遭遇困难的企业并非都是弱小的企业,而是外向依存度较高的企业,因此简单化的强调优胜劣汰是不作为的托词。危机来临,市场失灵,政府必须出手,要有救援的情怀,奉行企业人道主义,要像农民保护耕牛安全过冬一样来保护生产力。
主持人:
对于你们来说,这个保护要保护多久呢?还有一个,你们要保护的这些企业,他们在被保护的时候应当做一些什么事情?
郑宇民:
我们其实没有能力完全保护所有的落后企业,“三不政策”只是在企业困难的时候不雪上加霜,不成为压制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只是让企业有一个喘气的机会,让他们慢慢捱过风暴。我相信好的企业都会立足于自救,他们会痛定思痛,总结教训,没有成活是因为没有转型,要成活必须得快转型,只有转型才能活得长久。浙江省委领导说,没有金融危机也要转型,有了金融危机更要转型。我认为当前企业首先应该满足成活,战斗就是总结,活着就是胜利。如果浙江的民营企业大难不死,会更加自觉的转型,包括技术升级、产品换代、市场调整,化危机为生机,把转型作为新生命的开始。
主持人:
您说得对,存活肯定是第一位的,作为中小企业来说,谁都不想死,谁都想活着,但问题是怎么能活着,他们的活路在什么地方?
郑宇民: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不是经济学家,只是工商的角度,我始终认为搞活经济首先要搞活企业,因为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搞活企业一是稳定性,二是流动性,流动性是企业活力的源泉,这里面主要包含要素的流动和商品的流动。通常现在大家都说资金不够,银行贷款难,其实资金是滑润,流通是根本,库存积压商品不流动是最大的困难。物尽其用,货畅其流,才是比资金更为重要的真正的流动性。所以要支持企业在国外市场的占有力,要保护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提振经济,消费有责,应该牵手消费,指引消费,责任消费。流通性好了,一通百通。
主持人:
好,谢谢郑局长。那回到演播室,汤先生,您怎么看当时郑局长说,他把最后企业的生存放在了流通方面,他说了一句话“比资金更为重要的是真正的流动性”,您怎么看待他这个观点?
特邀观察员: 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现在很多的企业特别目前碰到困难的企业,它不完全是资金的问题,当然有资金它能撑更长时间,现在一下突然市场没了,比如国外的市场突然一下订单没了,订单没了企业就非常困难。这种情况下,一个它需要撑一段。为什么需要撑一段?因为订单像他们生产这些东西,实际上国外还是要需要的,只不过现在危机来了,他有一些库存,买家能撑一段时间,可能过一段时间订单还会慢慢来的,很快把它转移到其他国家去,也不是那么简单,因为中国的竞争力、中国整个交货的能力等等,它还是有它的优势的。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像刚才郑局长说,咱们不要轻易地放弃这个市场。
第二,对于有一些产品可能我们已经失去了我们的竞争力了,或者说对这些企业趁着这段时间可能要赶紧开拓我们内需的市场,也就是打国内的市场,实际上我们很多的出口产品卖到国外去,那是很便宜,实际上不见得比卖到国内的贵多少,也就是说国内实际上有市场,但因为长期以来他们依赖着国外的市场,没有注意打进国内市场,也没有注意宣传,也没有很好的渠道,所以现在正好趁着这段时间,把它往国内市场打,可能产品要做一些修改,可能要品牌等等,但是应该看到最终还是看国内的市场,因为我们这么大的依赖国外市场,这是很难持续下去的。
主持人:
这是一个转型的问题。
特邀观察员: 对。
主持人:
刚才在采访到郑局长的时候,我们也举了一个例子,就是给企业穿过冬的“棉衣”,实际上我觉得如果从一个人的感受来说,不妨把企业比做一个人,因为知道逢是能够抵御寒冬的,决不是说因为他穿的暖,而是他身体本身就是健壮,在健壮的情况下外界给他足够的暖,他才能撑过严寒。如果说政府给了他无数御寒的衣服,但是本身素质不行也不行。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说,刚才您说一个外向型的,一个内向型的,现在外向型的要等待整个世界回暖,内向型的恐怕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缓回来的。所以他们的政策要实行多久,我们的企业才能够自己恢复过来?
特邀观察员: 我想至少一年多时间,因为整个的国际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因为国内市场现在也在往下下,估计到今年年终以后才慢慢开始复苏,国外市场时间更长,企业不是说市场一复苏,他马上就能活过来,我觉得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长一些的时间。我不是指的仅是这个政策,就是我们整个政府来扶助中小企业发展这些政策,我觉得可能要有一段时间。
还有一些好的政策实际上可能要一直执行下去,比如说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我们现在有很多的新的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包括刚才说的商标抵押的方式,这个实际上有没有危机,其实都应该可以做的,国外也是一个普遍的事情,趁着这次危机,为了解决危机,我们把这个政策推出来,那可能是得一直坚持下去,那么这样使我们不断能够抵御这次危机,而且使我们的管理水平、我们的监管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使我们整个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好,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
主持人:
所以就像刚才咱们分析他这个“三不政策”,他可能最核心的意思就是能够给中小企业,尤其那些处在困境中的中小企业,让他们有一个喘息之机,也就是给了他们等待的时间。这个等待的时候中小企业应当做什么?
特邀观察员: 我觉得像刚才说的,一个是赶紧打开内需市场,也就是说,如果原来出口的话,争取要打进内需,或者说原来就是内需的,看怎么样往其他的市场扩大,比如说原来做城市的,现在是不是来探索一下农村的市场,农村其实也是非常大的市场,现在中国农民的平均收入等于中国城市在1997年、1998年的收入。1997、1998年的时候城市市场也是很活跃,如果现在九亿农民有当时1997年、1998年那样的购买力,农村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包括一些边远地区。现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起来奋斗才行,光等还是有很大的危险的。
主持人:
所以从今天我们来分析浙江省工商局推出来的这一系列措施我们看到,各方面应该从自己能做的去给中小企业以最大的扶持,而中小企业从自身角度来说,不是说等着这些扶持的到来,而是说只要我奋斗,我自己先站起来,别人才能给我更多的施以援手,这些政策才能发挥它的效用。
特邀观察员: 我完全同意,实际上最重要的还是得靠自己,外面的帮助都是一些外因,实际上还是得靠自己。我们的企业不用我们说,人家自己都在奋斗,因为他把这个企业办起来,他是轻易不会放弃的。
主持人:
没错,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他的发家史,他自己辛辛苦苦的不可能轻易放弃。
特邀观察员: 对。
主持人: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天我们说来说去,不管是融资也好,流通性也好,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他自己要努力,但是话还是分两边说,一方面需要大家帮忙,一方面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特邀观察员:
另外我觉得还有一条,就是我们的大众要有一种同情心,容忍心。因为我们现在有一些情绪,认为我们那些企业可能赚钱赚多了,大家甚至有一种所谓的仇富心理,其实我们的民众也应该有,有些是企业的错,真是企业家的问题,我们应该用法律制裁,但有一些我们应该可以容忍的,我们应该容忍,我觉得这样的我们才能说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