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计划的实施

2009-12-8 13:1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交通的发展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与保证,对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国务院在《“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交通是西部开发的第一要务。本世纪头十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时期,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取得突破性进展”。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贯彻“科教兴交”战略,是实现西部交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财政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交通部于2000年启动了“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计划”(以下简称“西部项目”),即:每年列支不超过2个亿的专项资金,用于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攻关。目的在于凝聚社会科技资源,攻克长期困扰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技术难题,打破制约西部交通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西部交通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这是交通部党组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做出的,关系到西部交通科学发展、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科学决策、重大决策,是交通行业依靠科技进步,坚持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行业的重要体现。 
  在近十年的攻关历程中,遵循部党组提出的“以实用工程为主,以重点公路、水路交通建设中的技术问题为主,以长期想解决而现在还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主,以交通运输发展需要的共性技术和基础研究为主”的指导原则,西部项目围绕西部地区9条国道主干线、8条省际公路通道、9条主要通航河流等重点工程,依托2098个公路实体工程和124个水路实体工程建设的技术需求,用近20个亿的财政拨款支持了756个项目的研究,涵盖了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运输服务、交通安全和绿色交通五大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在西部地区交通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缓解了制约西部地区交通发展的技术瓶颈,有力支撑了西部地区的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测算,西部项目总经费的投入产出比为1:27,直接经济效益达到800多亿元。西部项目的实施,还有力支持了交通运输部重点工作的开展,并为西部地区的交通科技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在创新科技成果、提升科技水平、带动科技投入、培养科技人才、锻炼科技队伍等方面,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开启了西部交通科技的新时代。 
  重大技术突破与创新为西部交通建设“保驾护航” 
  十年攻关历程中,西部项目取得了30个方面的重大突破,形成了特殊地质条件下公路建设成套技术、世界级桥梁隧道建设技术、港口建设技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及绿色交通技术等一大批重大技术成果,在提高工程质量、延长设施寿命、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保障交通安全、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为西部交通建设的顺利实施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在公路建设方面,围绕长期制约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建设发展的特殊地质筑路技术难题,从勘察、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开展系统性研究,形成了沙漠、冻土、膨胀土、岩溶、黄土、盐渍土等6大特殊地质筑路成套技术,攻克了沙漠高速公路路基压实、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机理、膨胀土路堑边坡稳定、隐伏溶洞顶板变形监测、黄土浸水入渗工程特性、盐渍土四场耦合等世界性技术难题,支持了特殊地质地区1.2万公里高等级公路建设,推动了大规模国道主干线和省际通道建设向西部地区的延伸;保证了集中国地质病害之大成、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的在建山区高速公路--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其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典范。 
  在桥梁建设方面,重点攻克了桥位勘测、适宜大跨结构设计和生态保护施工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形成了大跨千米级钢桁悬索桥、钢管混凝土拱桥、高墩大跨弯坡斜桥、大跨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等的设计施工成套技术,成功指导了世界最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巫山长江大桥和同类桥型世界最大跨径的茅草街大桥的建设;保障了四渡河大桥、坝陵河大桥、矮寨悬索桥建设的顺利进行。围绕在役桥梁安全运营方面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重点攻克了桥梁检测诊断、安全与耐久性评估、维修加固改造、剩余寿命预测与全寿命周期设计等关键技术,大幅提升了我国桥梁养管技术水平。全寿命周期设计技术成果为湖北鄂东长江公路大桥节约成本近5.6亿元。 
  在隧道建设方面,重点解决了特长公路隧道通风、防灾、运营、监控,特殊结构形式公路隧道设计计算方法、爆破控制、合理支护设计等技术难题,支持了雪峰山隧道、龙潭隧道、沪蓉西高速公路八字岭隧道、都江堰至汶川公路的紫坪铺隧道、雅泸高速公路干海子小半径双螺旋隧道等486座隧道工程的建设,缔造了秦岭终南山隧道“天下第一隧”的壮举,见证了我国特长公路隧道从不敢建到敢于建、善于建的全过程技术发展周期,使我国山岭公路隧道建造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在航道建设技术方面,解决了山区河流不同类型特性的滩险整治、枢纽上游变动回水区及枢纽坝下近坝段航道整治、整治建筑物型式及其稳定性等技术难题,形成的一整套山区河流不同类型滩险整治理论和技术成果,为西部地区加快提高航道等级提供了技术支撑,保障了长江、西江、黄河流域内河航道建设工程及航运梯级开发的顺利实施。 
  在枢纽通航建筑物建设技术方面,解决了上下游引航道水力学计算的理论问题,攻克了超高水头船闸输水系统阀门空化的世界难题,突破了通航枢纽、船闸建设、升船机建设等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支撑了西江、嘉陵江、乌江等航运梯级开发和重庆草街、长江小南海等航电枢纽建设。围绕提升三峡枢纽综合通过能力,开展的标准船型、船舶动态监控、三峡-葛洲坝两坝航运联合优化调度等一系列研究,为三峡船闸年货物通过量由2004年的3400多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5300多万吨提供了保障。 
  在港口建设技术方面,攻克了山区河流在大水位差条件下建港的码头结构型式和装卸工艺等技术难题,解决了沿海港口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港口建港条件、码头结构新型式、材料耐久性等关键技术问题,推动了我国港口建设从优质岸线向普通岸线、从优良地质条件向一般地质条件、从沿岸近岸水域向离岸深水水域的发展。 
  在交通安全技术方面,构建了公路交通安全基本理论体系框架,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理论研究的空白,实现了应用技术、管理技术、标准规范、长效管理手段的创新,在西部12个省区6000多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得到了应用,有力支持了全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实施。示范路段年均重特大交通事故数降低了77%,死亡人数降低81%,减少损失数十亿元。 
  在绿色交通技术方面,以突破解决生态选线、植被恢复、地景融合等技术为重点,“在设计上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在施工中最小程度地破坏和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支撑了云南思小路、湖北神宜路、四川川九路等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引领了我国公路建设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材料节约与循环利用专项行动计划”大力推广了机制砂、岩沥青、硅藻土、火山灰、工业废弃物等地方性材料筑路技术成果,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以废旧橡胶粉应用、路面材料再生、温拌沥青路面为代表的资源节约技术的普及应用,改善了区域环境,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为交通行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升行业科技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计划自启动至今,已有299个项目完成鉴定验收,86%以上的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项目成果在各级科技奖项评选屡获殊荣。截至目前,已有3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个项目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27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74项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1项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获奖总数达168项。 
  依托西部项目成果,行业学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明显增强。目前,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关于西部项目成果的学术论文已达2560篇,并有869篇被三大检索(EI、SCI、ISTP)收录;出版学术著作89部;申请并获得国家专利232项,其中发明专利87项,实用新型专利14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90项。 
  带动地方交通科技投入,促进西部交通科技发展 
  西部项目对西部地区交通的推动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吸引带动地方资金投入,二是促进了当地科研活动的开展。据统计,“十五”期间,财政预算每投入1万元,能够吸引5645元的地方配套资金;而在“十一五”期间,财政预算每投入1万元,能够吸引8904元的地方配套资金,是“十五”时期的1.6倍。西部项目财政预算资金的吸引和带动作用促进了地方交通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加强了各地方针对本地交通建设特点和需求的科技攻关,提升了西部地区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支持部重点工作,支撑标准规范制修订 
  西部项目成果所支持的部重点工作主要包括生态示范工程、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治理车辆超载超限、农村公路建设、危桥改造、节能减排、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三峡库区运输船舶船型标准化等。西部项目支撑的各类标准规范制修订共计304项,其中国家标准35项,行业标准199项,行业或地方规范70项,形成设计施工指南和技术手册148个。以公路工程规范为例,现行的公路、桥梁、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共有27本,其中有西部项目成果支撑其制修订的12本,占总数的44%。12本规范中,仅《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就有14个西部项目的研究成果支撑了其制修订工作。充分发挥交通科技对行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 
  在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发展的重大交通工程里体现价值 
  西部项目成果不仅应用于西部地区的交通建设,在许多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交通工程里也得到了应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体现了应有的价值。公路桥梁抗震性能评价与抗震加固技术、震后桥梁性能评价及加固技术、县乡道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和山区支挡结构物施工技术等成果为汶川地震灾区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修复重建提供了技术指导,支持了震后重建工作;温拌沥青技术在奥运道路建设和长安街改造中应用,在支持奥运和献礼国庆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大跨径桥梁设计技术在苏通大桥、杭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中应用,滨海潮差路段道路修筑技术成果支持了辽宁滨海路建设,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农村公路建设和公路保通保畅方面的成果加快了边疆和民族地区公路建设的步伐,使当地的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日益改善,使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维护了边疆的稳定,巩固了民族的团结。 
  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在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方面,西部项目支持了行业重点实验室的培育和发展,支持了西部地区的交通科技人才培养,进行了科技管理体制的有益探索。目前,已有23个行业重点实验室参与西部项目研究,占到重点实验室总数的71.9%。23个实验室中,参研人数超过了70%,涉及58个研发方向。西部项目参研人员中,已有1119人晋升为高级技术职称,1245人晋升为中级职称;有1980位西部地区在职人员通过西部项目的培养获得硕士学位,有624位西部地区在职人员获得博士学位;“5531”交通部支持西部干部培训计划,共累计培训西部地区交通管理和技术人员超过5万人次,培养研究生700人;涌现出一大批行业的科技领军人物。西部项目管理工作从科研管理的基本程序入手,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为基础,以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为重点,构建起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体系,并不断推进管理改革与创新,尤其是立项和成果推广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走出了一条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之路。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