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推进上海及周边联动发展

2009-1-27 22:0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培育能够代表国家参与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的城市区域,是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努力的方向。世博会对于实现上海崛起成为新兴的世界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崛起成为新兴的全球城市群这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支撑的重大目标,都无疑将起到加速推进的作用。 
增强上海的辐射和带动效应就目前而言,上海的对外辐射能力还未实现对长三角区域的全覆盖,有效辐射半径尚有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上海的城市经济总量还偏小、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生产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通过举办世博会增强上海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与带动效应,首先要求上海尽快提高第三产业的结构比重和发展质量,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有效辐射周边地区的服务能力。其中,尤其要加强上海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提高功能性服务业的比重与专业化水平。当代世博会在创新城市发展模式中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交流外部经济”在技术应用先导、产业整合、资源利用、价值链升级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对上海确立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助推作用;其次,区域联动是一个长期和双边的过程,举办世博会为联动关系的确立创造了区域经济主体共同参与的机会,但是要真正将这些机会转变为现实的成效,尚需要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就业与消费水平提高等方面形成长效机制,营造区域投资的市场一体化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营造一种开放的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办博过程中重点开拓上海与周边地区在要素、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方面的合作空间,促使世博会的接轨内容从物质层面的交通接轨纵深到制度与产业层面的市场接轨,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世博会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呈现出两方面的不均衡性:时间上的不均衡和产业上的不均衡。在时间上,可以将世博会效应划分为筹办期间的效应、举办期间的效应和结束以后的效应这三个阶段。筹办期间的效应主要体现为,大规模投资吸引的资源与要素迅速向上海聚集所产生的互补效应;周边地区的企业根据上海为世博园而进行的旧城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而率先布局的先期效应;周边地区的城市在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风貌、旅游会展硬件设施与服务网络及城市枢纽功能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投资的联动效应等。在举办期间,将因大量客流的实际形成而释放出巨大的消费带动作用,直接刺激旅游、会展、宾馆餐饮、物流、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在世博会结束以后,上海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模式的变化、城市形象的树立、城市功能的充实与提升、区域认同意识的增强等都将持续增强上海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上海举办世博会离不开周边地区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要加强地区之间在旅游休闲、会展、金融、交通、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办博、效应共享”。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引入多元化的融资机制、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商业资本的跨地区流动和促进资源的融合共享等,能够产生最大化的区域联动效应,对双方都是一个有利的选择。 
促使区域联动向纵深推进从长远来看,举办世博会只有作为城市连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承载起城市转型与区域协同发展的任务,才能够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为了增强城市创造价值的区域竞争优势,要求上海在世博会结束以后,重点在增强自主创新与应用成果转化及技术输出能力(科技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发展模式创新)等方面,实现以服务经济主导的新一轮城市转型。针对世博会以后会展业的兴起,应重点围绕会展产业链与会展城市群的形成,合理规划区域会展资源、贴近当地产业优势对会展城市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根据现代会展业对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发展程度、会展场馆设施、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区域交通条件的要求,集中突出各自的区位与竞争优势,打造以上海为中心、南京与杭州为南北两翼的亚太最大的会展城市群,根据专业化有序分工、城市体系结构合理和产业带优化布局的要求,推动会展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政策上,主张将世博会放置在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整体框架之中来看待,建立世博会增进城市功能建设的连锁响应机制。以世博会为助推力,找准服务业集群专业化与关联发展的突破口,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步伐;促进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在进一步细分市场和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增加稀缺要素的供给能力,突破人才、管理、品牌和合作机制等方面的瓶颈发展障碍;依托“世博之旅”,扩大以上海为中心的旅游经济圈辐射范围;发挥政府与行业协会在区域会展业合作与竞争中的协调作用,健全市场功能和设计专业化的会展项目群,避免会展业之间产生新一轮的恶性竞争;以世博会为契机,通过“内联外引”,营造世博效应释放的良好市场环境,提高长三角区域应对全球竞争的整体能力;树立完整、统一和富有层次的长三角区域品牌;探索区域管理的新模式,就“世博效应长久化”和“世博效应最大化共享”为内容开展城市合作磋商与协调,促使区域联动向纵深的制度层面推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