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的玉带镶嵌在大别山上
2009-12-23 14:0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巍巍大别山,纵横八百里。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曾留下无数革命先烈的战斗足迹,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然而,这片革命老区也一度成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代名词。如今,老区的交通发展如何?农村经济社会取得哪些进步?在建军80周年前夕,记者随"老区新路"采访团走访了安徽六安市的金寨、霍山等区县。
水泥路串起小山村
在青翠的群山之间,我们的汽车盘旋在农村公路上,时而爬上山颠,时而悬在山腰,时而沉入谷坳,平稳快速。平整的水泥路,宛如一条条玉带,串起了散落在深山里的小村落。
可是就在几年前,这些区县还没有几条像样的通村公路,根本无法跑运输。交通落后成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回顾交通的不便,采访到的农民都是一肚子的苦水:"山里的路一下雨就更危险了,娃们上学都让人好担心,害怕小孩滑到山崖里。""路不通,板栗、毛竹长得再好都不值钱,只能当柴烧,因为运不出去、卖不出去。真是又心疼又着急啊。"有些山村大理石资源丰富,外商前往考察后,却由于通村公路路况极差,只好"望洋兴叹";还有的村虽然拥有丰富的绿色资源,但由于公路等级太低,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山区老百姓是眼巴眼望地盼着路修好啊。"常年跑基层的安徽省交通厅厅长宋卫平饱含深情地说。
近年来,乘着国家加大对老区交通建设投入的东风,六安市迎来了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潮。自2000年以来,六安市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超百亿元,其中农村公路建设投资35亿元,农村公路通达率稳步提高,路面等级不断提高,市到县区实现"1小时左右交通圈",县到乡镇实现了通油路或水泥路,全市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连心路成就致富梦
交通是经济的命脉。条条水泥路如一把把金钥匙,为锁在深山里的农民,开启了通向山外的致富大门。
在金寨县河家湾村,记者碰到了开着大卡车前来运竹子的叶乃斗,他从事这行20多年了。"最初是老土路,车上不来,老百姓得用肩扛下去,一次一、两根,一天只能扛一趟。后来修了砂石路,小三轮车、手扶拖拉机能上来了,每次也只能拉六七十根,路窄装多了翻车。如今可好了,最多可装700多根,路好车子不颠,到叶集市场一小时就到了。早先才4块钱一根,现在都能卖到10多块了。"
霍山县石河村一位正在板栗林里除草的大爷,道出了而今山区农民的另外一番心声。他朗声笑着对记者说:"我们山里空气好,景致好,现在路也好走了,东西能卖出去了,不愁没钱花了。城里人的日子不见得有我们舒服啊。"
对外交往通道的畅通,既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也带来了资金流和技术流,实现了空间位移,更促进了老区人民思想观念的快速转变。
村路漫漫更看明朝
"听说有些地方班车像公交车一样了,班次很多。"采访中,一位农民满是羡慕的话,让记者心头不由一酸。这在城市里平常的事情,甚至在浙江等发达地区也都已实现了的客运公交化,对老区的百姓而言还只是梦想。
山区的交通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进入金寨境内,当地交通局的工作人员就提出三盼,其中一盼就是:"盼尽快建立道路养护机制,使水泥路走得更好更久。"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崭新的水泥路面上,却有不少被压坏的小坑,如若不及时修补,小坑变大坑,最终会损毁整个路面,公路的使用寿命势必大大降低。据介绍,南方雨季长、雨量大,主汛期降雨集中,公路坡坝、驳岸、护坡、桥涵及路面水毁现象十分严重,应急管护和水毁修复亟须加强。此外,通车总里程还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通行质量和通行效益也都有待提高。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问题都已被当地政府提上议事日程。据悉,未来3年六安市还将修建6000多公里、沟通2300个行政村的村级道路,提前一年在安徽全省率先完成"村村通"公路建设目标。
银色的玉带镶嵌在大别山上,道路串起了一个崭新的革命老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老区的新路一定会继续延伸,老区人民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