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从美国到中国

2009-12-16 20:4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996年,戴尔的销售额只有25亿美金,到了2005年,戴尔的年收入达到542亿美金,已经连续数年在全球计算机厂商中名列第一。在中国,戴尔也获得了成功:1998年8月进入中国后,戴尔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短短七年后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接近10%,排名第三。戴尔在中国的利润率是最大竞争对手的2到3倍。
  数据已经显示供应链的竞争已经走进我们的竞争世界,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来自美国的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上海圆桌秘书长王曦接受我们的采访,世界知名品牌的竞争优势的源头初见端倪。
  CLM(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在U.S.A
  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前身是美国食物配送协会,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成立之初是以运输配送领域的科学理念为主。经过之后二十年的发展,通过企业、军方、政府的共同努力,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和学科设置,美国的物流行业已经过渡,于1985年更名为美国物流管理协会。
  “这样的管理学科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所以中国在后来的学科研究当中,以CLM为出处的物流概念频频出现在教科书当中。”王曦秘书长这样回忆道。
  “物流”与“供应链”
  随着20年的发展、研究,2005年,两万多名物流协会中的会员聚集开会时,大家纷纷发现,物流已经不能够完全涵盖企业、政府、保税港口这些物流需求方所涉及的问题了。除此之外,加上资金流、信息流、商流才是大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而最初讨论的物流反而仅仅是作为供应链当中的一个载体、一个过程。
  美国供应链物流专业协会2003年初到中国时,在清华园的一间办公室。“现在协会已经发展到包括北京在内,上海、深圳、广州等四地都有分支机构。”王秘书长补充道,“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对物流和供应链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现在一般都只能把供应链和物流绑在一起说,但实质上两者还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学习并有发展
  2001年,中国采购与供应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作为中国大力推动物流概念的标志。“我想说一下,中物联的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其实他对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包括从人才的培养到学科的设置和企业的认证,这些准备工作都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从1985年到2001年,这二十多年的时间,美国的供应链管理,已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从简单的概念到细致的划分,整个社会的认知,行业的发展。供应链和物流的概念都已经不同程度地渗透到了各个服务环节,生产、管理阶段。“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到这个差距。”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