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物联网产业的政策导向上需慎重

2009-11-5 15:3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9月中旬,物联网(又称传感网)概念在国内迅速窜红,不仅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也引发资本市场的热度追捧,多只股票连续涨停。国内各大媒体和门户网站也纷纷高度关注,将物联网摆在了显要位置。甚至有不少评价称,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科技会议上表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显然,国家目前已经将物联网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此前,国内一些省市已经开始大打物联网的牌,希望借此抢占新兴战略产业制高点。
物联网到底是什么?难道真的是全球金融危机又催生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革命吗?中国是否应将物联网作为重点政策导向呢?对此,安邦策略分析师陈功指出,物联网这个概念的发展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技术标准和技术协议。解决协议问题,困难重重,尤其是中国,意识形态与西方严重不同,观点难以被国际接受,推广的成本极高。所以政府现在大力提倡物联网,恐怕是受了某些技术倾向的误导。陈功认为,在这些问题上,要汲取过去手机技术标准的教训,一个3G手机的协议问题,就闹到现在实际都没解决,最后出了几个鸳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各获得一张3G牌照,表面看平衡了利益,但实际上wcdma、tdscdma、cdma2000几个标准还都是世界标准,各自有各自的地盘,谁也不买谁的账,未来3G的漫游成了大问题。陈功指出,如果我们现在不看到这个问题的实质,弄得不好,用政策硬推物联网,会导致物联网这个概念实际变成国外技术产品大促销的噱头,那样的结果就太糟糕了,公共政策出现了事与愿违局面。
回顾一下信息技术发展历史就可以发现,物联网并不是什么新概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0年前就提出来了。根据其最初的含义,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到了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的年度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了扩展,当中所提到的物联网,除RFID技术外,更多的新技术,例如:传感器、纳米、嵌入式芯片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其实,说白了,物联网就是物质产品和网络有效地合为一体。而不管是美国抛出的“智慧地球”,还是中国提出的“感知中国”,实际上都和发展物联网是一回事。
在我们看来,目前物联网在世界的风靡,很大程度上源于全球金融危机之下,各国试图通过物联网来走出危机、振兴经济的产物,实际上物联网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概念阶段,技术内容也并没有什么新鲜的,而国内炒作成分更重,运营商成了宣传物联网的主力,人为地放大了物联网的发展前景。要知道,至今被列举的所谓物联网应用还没有一个在商业上获得了较大成功。
陈功认为,物联网其实就是利用传感器将物质运动的信息传递出去,接收进来,通过网络实现控制。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涉及到物质对物质,也涉及到物质与人际,所以技术协议是必须的,而传感器本身根本算不了什么,很多产品几十年前就有了,技术上要突破也相对很容易,关键的还是互联需要的技术协议,否则智能化还是实现不了。而达成这样的协议,困难重重,涉及许多规划、管理、国际合作,甚至还有个人隐私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虽然目前全球尚未形成物联网统一标准,但中国要想掌握技术协议的话语权恐怕并不容乐观,这种本质性的东西不解决,物联网的发展最多就是一种工业网络。
结论:
目前物联网在国内不仅受到通信巨头的鼓吹,也得到了中央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然而,在陈功看来,国内对物联网的理解现在更多的强调了技术支撑,强调所谓的新技术突破,而忽略了最关键的本质东西——技术标准和技术协议。陈功建议,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上,国家政策部门最好还是不要碰触具体的技术项目为宜,政策就是政策,应该仅仅是方向的表述和框架,以不体现选择性为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