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如何低谷中超车

2009-1-12 13:3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李霞
    喜欢看F1赛车的人都知道,落后的车手总是在经过弯道时最容易超过前一辆车,而在很平直的路况下反而不容易超越对方。相信大家对 《头文字D》不会陌生,拓海用一台1.6L,只有130匹马力的车,跟一台有380匹马力的GTR32飙技,最终靠精湛的弯道飘移技术赢了对方。
    如今,钢铁行业面临同一个 “弯道”——全球经济危机。此时 “超车”,风险大,但机遇也很大,风险就是前面一个个巨大的 “弯道”,如果没有过硬的超车技术,一不小心就会被甩出车道,甚至一命呜呼;如果超越了对手, “弯道”就变成了成功之路。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许多小钢厂被迫停产,大钢厂亏损严重,有的民营企业无奈地退出历史舞台,而一些并不具备先天优势的钢铁企业,恰恰在此时利用 “弯道超车”,化危为机。
    “弯道”给了潜力巨大、暂时落后者一个赶超的机会,但是要把握好超车的最佳时机和地点,并不是谁都能顺利完成 “超车”,这就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胆识,二是优势。
    华菱集团便很好地利用了 “弯道超车”的技术。 “技术最好的司机是善于弯道超车的司机!”华菱集团董事长李效伟在2008年末 “危机与发展论坛”上说,2008年虽然遭遇了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和钢铁市场危机,钢铁产量下降幅度比较大,但华菱集团仍然实现了31亿的利润,比去年略有增长。李效伟认为,“超车”的关键是主要是品种结构调整, “这几年技术改造所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起了很大的作用”,为战胜危机、超越对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8年第四季度,全国钢铁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而华菱宽厚板、无缝钢管等产品长协价格未受降价影响,公司得以快速消化高价位原燃料存货,轻松地进入2009年。
    在危机中 “超车”的不止华菱, “弯道”成为考验赛车手综合技术的地方。而这次危机,也给了沙钢这个民营钢企里最大的 “赛车手”更多的机会。2008年下半年以来,当许多企业因需求萎缩、钢价持续下跌、煤炭价格上涨等一系列问题而焦头烂额时,江苏沙钢集团的成绩格外惹人注目:全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超过1400亿元和150亿元。
    “比别人跑得快,首先要适应环境,然后再深入挖潜。”沙钢副董事长贾祥瑢在之前接受 《现代物流报》记者独家专访时,特意强调秘诀就是 “挖潜”。当金融海啸向钢铁行业蔓延之时,沙钢并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盲目停产,慌忙抛售,而是迅速调整状态,制定出一套 “弯道超车”策略:其一,国内外市场并举,紧抓重点客户,稳定提高了用户订货量;其二,与山西阳煤集团成立能源企业,保证了焦炭的稳定供应;其三,发挥循环经济及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仅年处理矿渣能力达到400万吨,年增经济效益约3亿元。恰恰源于民营企业自身强烈的危机意识,以及对需求的本能渴望,同时沙钢又善于发掘自己潜能,明白自身优势所在,因此才能化“危”为 “机”,在逆势中加速,在国有企业面前一较高下。
    经济低迷期,实际上也是钢铁企业重组、兼并、调整的最佳时期,民营钢企瞅准这一时机,或是强强联合,或是集弱敌强。如2008年末,在钢铁行业低谷期,唐山两民营钢企联合组建渤海钢铁和长城钢铁两集团,总产能接近宝钢本部,在全行业成功完成 “超车”,挤压对手。
    在这场金融风暴中,民营钢企业利用 “弯道超车”,奇迹般地把危机变成了机遇,不仅救赎了自己,还在夹缝中闯出另一片天地。而金融危机这个公认的弯道也是把 “双刃剑”,淘汰实力差的同时,优秀者脱颖而出,使钢铁业这个 “赛场”更加规范、公平。
    F1赛场上没有永远的输赢,同样在钢铁行业内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机遇永远给有准备的 “后来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