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4大地震断裂带 绵茂路在余震中前行

2009-11-11 12:0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会议室里,德阳市交通局副局长、绵茂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刘仁森召集施工方负责人召开会议,为建设者鼓劲——自9月8日举行开工仪式以来,历经雨季、泥石流、炸药管制等困难后,绵茂公路施工于11月5日全面提速。 
  既要保施工进度和安全, 
  又要兼顾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到处是松动的山体,到处是不稳定的地质结构,绵茂公路建设者必须统筹解决所有遭遇到的"疑难杂症"。作为"5.12"特大地震基础设施重建的重要项目,得到香港特区政府20亿港币援助的绵茂公路建设进展,始终受到高度关注。 
  动态设计专设"设计变更处" 
  绵茂公路全长56公里,连通绵竹与茂县,结束德阳与阿坝"相邻不相通"的历史。又因其建成后将缩短成都至九寨沟的距离,因此被认为是一条未来的黄金旅游线。 
  绵茂公路有43.5公里在绵竹境内,沿途地质结构十分复杂,施工难度很高,但也有迄今为止很少为外人所了解的风景绝佳地。 
  车将行至云湖隧道,刘仁森指着右侧一段山体特别告诉记者,"这片山体将做全面的防护工程。从30米高的山顶开始用空压机在坡面岩石上打进4—9米长的铆杆,灌浆固定后挂上粗细两层钢丝防护网,这叫‘主动防护网’。同时,要在山脚现浇修筑至少2米高的挡墙,这叫‘被动防护’。" 
  一般来说,遭遇8级大地震的地质结构需要10年方能稳定下来。然而,重建的步伐不能因此搁浅。从去年9月起,江苏交通科学设计院的20多名设计人员即在省内交通部门的配合下,深入龙门山脉,历经艰险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但由于余震不断,地形地貌和地层结构不断变化,必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确定大的框架下,设计方案经常变更,指挥部因此专设了"设计变更处"。金鱼隧道出口就因遭遇古滑坡体,向北移动数米。"主动防护网"也是在动态设计理念下加入的措施。 
  超前预报装配200万元检测设备 
  在路线走向图上可以看到,绵茂路穿越龙门山前山断裂带、中央断裂带、九顶山支断裂带、后山断裂带,桥隧比达到68%,路况非常复杂。今年6月30日,绵竹遭遇5.6级强余震。余震袭来时,两声源自地底的怪叫呼啸而过,随之即是山梁如筛糠般抖动——亲身体会过这样的危险后,指挥部更加强调要加强科学预报手段和实验室建设。 
  一种先进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随之进入。这种技术用超声波、雷达探测仪器反复测试,可以探测到局部地段100米外的地质情况,知晓其是否会发生余震、山体松动、涵水层是否被破坏等准确数据。 
  绵茂公路指挥部位于山口,也是建成后的养护中心。这里将建绵茂路中心实验室,价值200余万元的各类检测设备将陆续运抵,其中包括GPS定位仪、落锤式弯成仪等。还有由西南交大工程检测技术中心人员组成的专项检测组,专门监测桥梁、隧道安全。 
  绵茂公路设计等级为二级,但这条路预算资金为26.1亿元,每公里耗资约5700万元,与高速公路费用相当。安全、舒适、环保将为这条穿越断裂带的"非常之路"带来非常感受——21个碧绿的堰塞湖沿路依次闪过,两边山坡和路基挡防全面绿化,同时还有观景台设计。按照设计,"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将是绵茂路通车后的真实写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