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承接产业转移有六策略 首先需要产业链整合

2009-1-11 14:2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同一商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过程被片断化,呈现出以不同企业或机构为主体的链条结构,即为产业链。由于不同的产业链环节具有不同的附加价值,从区域发展看,产业链整合方式可概括为:参与产业链环节分工、截取高附加价值环节、弥补关键环节缺失、打造完整产业链、延伸创新产业链等。 
  湖北在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工业产业链整合策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加强产业链研究工作。由省市州工业行业协会牵头,组建产业链分析研究专家组,研究各工业行业的产业链构成、附加值高低、发展趋势,指出湖北各工业行业目前的缺失环节,提出产业链发展的有关建议。加强对全球产业的动态跟踪研究,掌握新型产业链的参数要求(技术标准),研究湖北工业需采取的嵌入对策。
  其次,根据产业链特点采取多元化整合策略。截取现代装备制造业和湖北重点战略性产业的产业链在湖北具有比较优势的区段,发挥这些产业发展后发优势,抢占行业制高点;沿着产业链上下游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按照产业链生产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的不同类型,分别强化研发设计或品牌营销环节,逐步实现产业链向更高层级跃迁,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价值。
  第三,以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并举升级产业链。拟定需要引进的关键技术项目和国内外重点企业;鼓励湖北工业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组建企业战略联盟,实施联合研发攻关,实现关键技术的原创性突破,修补产业链的重要缺失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制定模式,突出抓好产业链上重大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开放型经济策略
  开放型经济是指将“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的优势相结合,以“外源内化”和“内源外化”实现工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外源内化”是指通过引导外源型企业重心内移,变“无根企业”为“扎根企业”,借助外源型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提升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内源外化”是指在资源环境紧约束条件下,内源型企业走出湖北,在全球范围开展投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循环,增强工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根据发达地区的经验,允许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并存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因此,政府应扶持发展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行业优势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和企业集团,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对高成长性的中型企业,实施质量提升计划,以政府采购、信贷保证和上市培育,扶持其做大做强;鼓励民营中小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实施低成本扩张;鼓励国内知名大中型民营企业来湖北设立管理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和结算中心。
  产业集群化策略
  产业集群化就是形成“狼与狈的合作机制”,通过强化专业分工,促使每个企业把产品做强做精,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关联效应,形成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产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扎堆”,关键是通过集群中纵横交织的有效联系机制,降低产业发展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优势,并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速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有效破解土地、能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获得产业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类型主要包括蜂窝型、专业市场领导型及主导企业领导型,具体特点如下表。
  湖北的产业集群化策略应坚持以选择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坚持以产业规划、园区规划,推动和促进产业集聚;坚持以行业协会及中介机构为纽带,强化集群的创新;坚持以培养集群优强企业,带动集群的整体升级。湖北工业产业集群化策略具体如下:
  一是建立产业集群发展协调机制。参照日本的技术先进首都圈区域(TAMA)的产业集群化经验,由大中小企业和大学、专科学校等教育机构、官方研究机构组成“产业集群化协会”,由政府各部门提供必要支持,促进产学研协作和交流。
  二是坚持产业集群选择高端化。在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会呈现出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和技术密集化趋势。因此,在发展新的产业集群时,应遵循产业演进规律,跟踪产业发展趋势,把产业集群建立在带动作用强、成长空间大的高端产业或产业链上。
  三是强化集群产业合理布局导向机制。对有空间集聚需求且已有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属于湖北的优势或培植型产业的,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空间集聚引导;对有空间集聚需求,也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目前分布还比较分散,属于湖北的主导或优势产业的,引导并促进其在一定空间上集聚发展。
  产业园区带动策略
  园区带动策略就是通过工业园区的合理规划,利用其完备设施、优惠政策和完善配套服务等,形成适宜工业企业成长的“经济温室”,从而构筑一个在地理空间上相对集中的企业群体,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实施产业转移项目向园区集中政策,着力推进以完善产业链为重点的产业转移项目向园区转移。整合优化全省产业园区,对全省的工业园区分门别类进行整合:对重点发展园区,吸引产业链中带动性强的企业入驻,逐渐形成以重点园区为“龙头”、周边园区为配套的产业集聚区;对需要培育园区,优先安排大型工业项目进驻,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建成一批具有一定产业特色的园区;对需要提升园区,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强化园区综合管理,引导其与邻近重点园区的产业发展相配套。
  生产性服务引领策略
  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吸引投资的重要条件,也是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力量。湖北需要从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视角,构建高度知识技术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工业的辐射能力和范围。
  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统筹研究现代物流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项目立项和投资,推进现代物流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和规模化。重点扶持一批综合性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发展科技研发服务业。在各级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划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重点引进国内外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产品销售、技术服务、软件开发、管理咨询、测试测量(质量鉴定、技术检测)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打造服务园区经济的创新孵化平台。
  发展工业设计服务业。以工业设计为依托,在武汉城市圈构筑模具设计、软件设计、服装设计、工程设计、印刷包装设计等设计平台。
  政务效能提升策略
  为了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成效,湖北省要围绕经济发展抓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起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政府服务体系。
  1.下放经济领域的审批权限
  自1988年2月中央把广东列为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开始,广东就提出了“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放宽、对下更加放权”的改革思路,大力推行经济领域的审批制度改革,下放审批权限。当前,湖北要推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必须推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下放省政府审批权限。“1+8”城市圈地方政府及襄樊市、宜昌市享受省级经济审批权限,扩大其他县(市)政府的审批权限范围。
  2、简化流程,并行推进
  一是建议凡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审批的申请事项,应尽可能实行并联审批。例如:在项目建议书、可研、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审批阶段,分别可组织发改、规划、国土、安监和环保等相关部门组成“一站式”、“并联式”审批平台;凡能“一审一核”办结的审批事项,力求“一审一核”办结;凡能同时进行的事项,尽量同时进行。如土地预审和环评可以同时进行审批;拆迁谈判准备工作与前期设计工作同时进行;施工招标、施工准备工作与用地调整手续反馈同时进行。二是建议积极探索联合踏勘、联审会议、窗口首席代表制等新举措,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争取实现审批事项的承诺时间比现有的承诺时间平均再提速20%以上。三是建议加快出台湖北省及各市州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分类改革方案,结合不同配套设施建设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不同的审批流程。
  3、集中审批,提高效率
  一方面,将城市配套设施中同一或相近领域的管理部门进行适当合并重组,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确立“大中心”概念,构建上下联动、三级审批服务网络。以省市行政服务中心为主中心,相关单位办事大厅为分中心,集中审批招商引资等项目。争取各市州内部实现绝大多数审批事项的全过程网上办理。
  湖北省可选择的产业集群类型
  产业集群类型蜂窝型产业集群专业市场领导型产业集群主导企业领导型产业集群
  主要特征
  由专业化的产业链体系的不同环节的小企业组合而成的“企业网络”。
  依附于专业化销售市场或销售网络的中小企业网络。
  以具有垄断力量的主要企业为核心,其他企业分布在其供应链的上下游的分工协作体系。
  产业升级
  缺乏推动集群升级的内在动力,多选择改良技术以降低成本的路径。
  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但功能升级和链升级较难发生。
  具备在产业链中争夺高附加值核心环节的内在组织能力及可能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