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直航 船企竞争激烈

2009-1-10 23:0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洪厚兴
    海峡两岸海运直航已经运行了20多天,大陆许多地区的民众早已品尝到了来自台湾新鲜而价格便宜的水果。在两岸民众受惠直航时,两岸的船公司却在直航市场上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海运直航后,两岸距离大幅缩短,船公司成本降幅明显,随之而来的是运价进一步下跌。近期,有船务公司指出,上海至高雄航线已出现了零运价。
    “海峡两岸航运协议”指出: “经营两岸航运业务,不得低于正常、合理水平提供运价服务,妨碍公平竞争。”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理事长胡汉湘也曾表示: “大陆目前共有1600多家远洋航商和2800多家内河航商,大家都争先恐后希望参加首航。但是,如果一下子都开放,势必造成货少船多,给恶性杀价竞争埋下隐患。因此,我们会根据市场情形进行安排,并会照顾到小企业的生存需求。”
    尽管如此,两岸直航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依然很快显现出来。
    “现在是市场经济,而且海运也是我国市场化最早的领域之一,所以,海峡两岸海运直航市场最主要的还是市场因素在起作用,政府方面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中国远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张永坚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海集运的相关人士也同样对记者称: “影响两岸海运直航最主要的还是市场。”
    根据交通部水运司公布的 “从事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业务的航运公司及船舶名单”,截至2008年12月31日,从事两岸直航业务的各类船舶已达81艘,其中近一半是集装箱船。
    “现在两岸直航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市场需求非常惨淡,肯定会存在供过于求的局面。”中海集运的上述人士对记者称。目前,中海在两岸直航市场上投了2艘集装箱船,运力分别为8500标箱和4500标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直航前,市场景气时,上海至高雄一个20英尺集装箱的运价达到400美元。自2008年9月份起,航运市场整体处于低谷,两岸航线开始出现舱位供过于求的情况。以一个标准箱为例 (下同),上海航线、华南航线因为运距短、舱位供给过剩,运价早已跌到50美元以下。运价的低迷,迫使船公司将盈利中心放在了燃油附加费和各种杂费上,而华北航线由于运距远,运价尚能维持200美元左右。直航后,两岸船公司依然在低运价中进行着激烈竞争。此前,有航商指出,华北的运价比较好,每标箱约130~250美元;华中上海地区因舱位供给过剩,则为10~20美元,华南也是只有10美元,甚至香港已传出0运价。
    “受金融危机影响,无论是哪一块市场,竞争都更加残酷。前不久,在中日航线上甚至有船公司提出了负运价。推而广之,就可以想像两岸海运直航市场的竞争同样残酷。”中海集运的相关人士称。
    “不过,相比于大陆船公司,台湾船公司在两岸直航市场上更有优势。因为,台湾船公司的航线密度比较大,可以充分利用各支线的货源,然后再汇集到干线运输。而且海运直航后,台湾的中转地位就更加突出,台湾船公司在利用台湾的中转地位方面更有优势。虽然中海等大陆船公司也可以更深入地开发直航业务,但肯定会在相关方面加大投入,这就会影响整个公司的经营布局。”中海集运的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