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物流专业质量工程建设

2009-10-25 1:1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李卫卫
    10月18日,2009年物流管理专业质量工程建设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与会专家畅所欲言,为北京工商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质量工程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颇具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国内物流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以下简称教指委)主任、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黄有方,教指委副主任、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刘秉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教指委秘书长任豪祥以及教指委的部分委员应邀出席了此次会议。
    研讨会由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教指委副主任何明珂主持。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张耘、教务处副处长祝钧、商学院党总支书记庞毅等到会致辞。
    何黎明在发言中指出,举行院校专业质量工程建设研讨会可以有效的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以后可以多进行类似的研讨会,甚至可以逐步将其常态化。而对于北京工商大学倡导的“高校形成物流教学联盟”的做法他非常赞同,认为通过这一联盟,区域内的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学术活动、评审专业论文、建设实习基地、开设专业课程、共享实验室和实践教学经验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优化、最大化。
    同时,今后各个高校的物流本科教育,在课程基本设置及教材上不可差异太大,要逐渐形成一批可以在区域,甚至全国范围内推广的精品课程,进而使国内的物流教育可以在突出各校特色的同时,形成一定程度的标准化。
    何黎明在发言中还透露,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下一步将会同教指委进一步推动各个区域高校物流教学联盟的建设,使高校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任豪祥在会上强调,北京工商大学之所以能够在质量工程的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主要得益于拥有一批物流学科带头人。由此可见,在质量工程建设中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这就提醒各个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时要着力强化教师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他介绍说,在这方面,上海海事大学就进行了一项有益的探索。该校将一批物流教学人才输送到相关企业担任中层领导职务,完成 “挂职锻炼”后重新回到课堂。因为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操作经验,这批老师 “回归”之后在教学岗位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的课被学生认为有趣又有用,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任豪祥看来,上海海事大学的这一尝试,不失为是一个培养教学人才的好办法,很值得具备条件的其他高校加以借鉴。
    除此之外,任豪祥还提醒相关院校应重视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他建议,各高校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性的设计大赛之余,还可以根据各自实际,在每个学年开展小范围的设计比赛,以推动质量工程的建设。
    张耘向与会的专家介绍说,北京工商大学一直将质量工程作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提出了质量工程是实践工程、创新改革工程和特色工程的指导方针,切实将该项工作落在实处,推向深入。而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北京工商大学的优势专业,一直是学校质量工程建设的关注重点。她希望专家能够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为物流管理专业质量工程项目的后期改进多提宝贵意见。
    会上,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物流系主任杨浩雄从专业建设计划、情况、成果、专业优势及特色四个方面对该校物流管理专业质量工程的建设情况作了详细汇报。与会的专家在听取了情况汇报之后,也纷纷把脉支招。
    刘秉镰建议,在教学中要重视本科课程设置及专业体系,与研究生教育如何接轨的问题。而黄有方则提出物流专业教学不但要强化学生的专业及通用学科的基础,还要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作为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的院长,张锦更看重本科层次物流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特色。他认为,只有定位清晰,才能突出本科与高职高专、研究生教育的不同;只有特色鲜明,才能避免每个学校千篇一律,让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无从选择。东南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赵林度,将跨院校、跨国家的合作项目加入物流教学团队。而华中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物流系主任刘志学则建议,在进行中青年教师培养时,要让他们从重视科研活动转而关注教学问题的研究;另外,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的结合也成为一种趋势。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黄福华强调,在体验式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同时建立起对质量工程效果的评估机制。
    据了解,质量工程始于2007年,是继 “211工程”、 “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该工程实施近3年来各高校掀起了一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热潮。在此过程中,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的质量工程建设也在相关高校如火如荼的展开。目前个别学校已经逐渐进入到了项目验收鉴定阶段。
    延伸阅读: “探秘”北工商物流建设之路
    作为国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先头部队”,北京工商大学承担了教育部的物流管理质量工程项目。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学校通过一系列有益尝试,在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不少成绩。下面,我们就管中窥豹,来 “探秘”一下北京工商大学的建设经验,希望能够为其他高校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为了做好质量工程项目,北京工商大学首先将本校物流专业的建设计划确定为:围绕市场对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学校在教学实践中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面向国际,依托商业流通,服务首都经济”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质量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为了组建一个优秀的物流管理教学团队,学校除了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推动跨专业合作之外,还多方引进了不少优秀的博士。并在实践中逐渐探索行之有效的新教师培养方式,以使得这些引进的博士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从目前来看,由老教师进行传帮带,吸纳新人参与科研项目等形式已经初现成效。至于课程和教材建设,也确立了依托国家级精品课程,发展规划教材、构建精品课程群的发展思路。
    为了培养出能够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物流人才,物流管理教学团队总结归纳出了独特的 “432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 “4”指的是学校、学院、专业和课堂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3”指的是三个实践教学模块,包括沙盘模拟、计算机模拟和校园及全国性的专业物流设计比赛; “2”指的是分别以学生和教师为主导的两种体验式实践教学方式; “1”指的是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同时,还配合开展了大平台招生(学生在大一、大二不分专业,大三才进行专业选择)、双学位、本硕连读、多元化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 (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课程并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型教学和国际交流等多项创新性实践。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