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规与法规

2009-10-21 2:4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洪厚兴
    最近,义乌一起中间货代诈骗案宣告破获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一方面,由于该案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货运代理诈骗案——连续注册20多家货代公司疯狂诈骗2000万元;另一方面,由于这起案件利用了货代物流 “月结”的行规漏洞而实施,因而引发了人们对物流业一些 “行规”的质疑。
    在义乌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按规定国外客商采购的货物要出口,必须挂靠一家出口单位。外商往往把货物采购后直至装船、签发提单的一切事务,委托给中间货代商办理。然后,中间货代商会将货物的运输部分转包给一级货代商,并由中间货代商支付一级货代商运费。由于中间货代商每月所揽货物具有总量多、每单货量小的特点,导致中间货代商与一级货代商每月要结算数次货单。这种结算方式不仅给双方业务带来不便,同时也增加了不少成本。在中间货代的强烈要求下,逐渐形成了一级货代商先自己垫付运输成本,然后再按月将所有提单运费一起结算的约定。这就是货代物流“月结”行规的由来。
    “月结”行规的出现,将按单付款变为按月付款。从而减少了交易次数,降低了交易成本,为货代物流的发展贡献了不少力量。但是,由于 “月结”这一行规是由处于强势地位的中间货代商所提出的,其更倾向于保护中间货代商的利益,而由一级货代商先垫付运输成本然后再 “月结”的做法无形中增加了一级货代商的风险。
    交易双方一方的风险增加,就意味着漏洞的产生。义乌这起业内闻名的中间货代诈骗案便由此发生:涉案中间货代商先从安全交易开始。其与一级货代商交易前期按单付款,极为爽快。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便要求按 “月结”行规进行交易。这样,中间货代商积攒了至少一家一级货代商一个月的运费。当中间货代商不怀好意时,就会以极低的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大量揽货,直至这些货物的运费达到一个惊人的数额。然后,中间货代商带着这些原本属于一级货代的运费逃之夭夭,而以极低成本建立的公司也关闭了之。之后,再组建另外一家货代公司,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实际上, “月结”的行规在物流业内并不少见。不只是货代物流,在其他物流领域同样存在。物流企业代收货款就是其中的一例。由于买卖双方的互不信任,市场逐渐形成了物流企业充当中间者替卖方代收货款。此时,物流企业也会采用“月结”的行规与卖方结算货款。利用与之相似的漏洞,发生在物流企业身上的卷款潜逃案件也多如牛毛。
    行规是指某一行业自律的一种行为,是经营者在经营中形成的行为自律规范,在整个商业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行规毕竟是经营者自身制定或者约定俗成的。这一单方面的举措,始终缺少法律的依据。一旦出现问题,势必失去法律的保护。 “月结”行规虽然便利了交易双方,减少了交易成本,但是漏洞的存在使行规的价值急剧下降,不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发展。如何堵上漏洞,发挥行规的真正价值,成为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现实问题。
    与行规相对应,法规则是经过缜密研究确立的,对交易双方都是公平公正的。在法制社会、经济社会,它的缜密性、强制性保证了其公平公正,任何行为都受法律法规的约束。因而,用法规来弥补行规的漏洞和局限性,发挥出行规的真正价值成为了必然选择。以法律法规为准绳的行规也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行规。全国最大的货运代理诈骗案被破获了,倘若仅止于案件本身,而没有后续的进一步措施——将 “月结”行规纳入法律法规的监管范围之内,那么这仅是一个案件的终结,新的类似案件并不会因此而终止。惟有用法规来规范行规,义乌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经营环境才能更加 “干净”,行规也才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