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庶明:"十二五"规划将具有八大特征

2009-10-14 18:2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十二五"规划将具有八大特征 
刘庶明 
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月底召开全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十二五"规划编制要突出体现"统筹兼顾、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原则。规划编制要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新特点,突出体现统筹兼顾的要求,正确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中央与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关系,使发展中各个方面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基于对"十二五"期间国内外形势的分析预测,我国国情及"十二五"期间任务,我们认为"十二五"规划比较之前的十一个五年计划,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要求,将突出八个方面的创新性特征。 
1、转型发展规划特征。 
"十二五"规划是一个反映"十二五"期间我国处于转型阶段特征的规划。要研究好转型升级的主要内涵、主要任务和主要途径,实现在转型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型。 
一是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取向是必要的,但只是暂时的应急之策。投资收益递减的数据证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难以继续,必须花大力气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扩大投资增量向优化资产存量方面转型,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二是要推进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为主型特别是居民消费为主转型。通过编制扩大内需规划,夯实好扩大内需的基础性环节和配套性工作,建立扩大以居民消费为主需求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2、创新产业规划特征。 
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挑战,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必须创新产业发展规划。过去经济危机周期性规律证明,国际经济危机都会带来重大科技创新并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应用于产业而实现产业创新。以国家意志强力扶持某些重点产业技术进步,是世界经济强国产业复兴的共同经验:美国历来对军事工业和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等战略产业加以扶持;日本战后众多产业崛起就是现代产业政策的经典案例。要通过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催生科技创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并以此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培育新型战略型产业,优化整体经济结构。 
技术创新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结构层次的引擎。"十二五"规划应进一步加大投入,继续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强化国家级实验室,支持产学研相结合,培育一批企业工程中心,重点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技术创新,促进在一些关键行业和领域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切实提高我国产业发展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十二五"期间,要在以先进科技、龙头企业领衔、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优势产业整体产业链竞争力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新型战略型产业,抢点国际竞争至高点。现在可以观察到的,一是新能源产业:我国破解能源约束、发展低碳经济,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契机。要规划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以及清洁煤利用、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分布式能源等新兴能源科技装备技术与产业,发展我国新能源经济。二是生物产业:有人将21世界称之为生物时代。"十二五"期间,要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产业为重点,大力规划发展现代生物产业。三是物流产业: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需要挖掘第三利润源的物流产业;网络营销市场规模快速倍增对物流产业需求也在倍增。要以生产型物流为重点,规划发展包括消费品物流、网络营销物流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四是创意产业:信息技术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平台。重点规划发展以智力为核心要素的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及旅游、博物馆和美术馆、遗产和体育等产业。五是新材料产业:它是指新出现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传统材料性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规划发展包括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汽车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稀土材料、新型钢铁材料、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等产业。六是休闲产业:它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我国进入小康社会,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产业市场空间日益拓展,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要规划发展包括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及其产业群。 
3、统筹城乡规划特征。 
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及其人口向城镇聚集的需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需要突出城乡统筹规划。国家已批准成渝城乡统筹实验区就是一个政策导向。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需要编制城乡统筹规划,推进城镇化和加快新农村建设,以缩小城乡差距,调整优化城乡结构。 
要从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城乡一体化规划,研究城镇体系、城镇规模和城镇功能及其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包括规划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加快形成城乡公共事业协调发展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资源的均衡配置。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我国富裕阶层、中产阶层的日益增加,对休闲度假产业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开始出现以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为定位的生态城市(镇)。如,位于长白山腹地的松江河镇开始打造新型生态旅游城市;位于长春市近郊的卡伦湖镇有望打造成为国际生态新城--创新高地、生态名城、和谐城区、高端社区;位于延吉市近郊的东盛涌镇有望打造成为世界顶级中国朝鲜族民俗生态休闲旅游新城;位于长春市与吉林市中间区位的三岔河镇有望打造成为高端生态旅游城市。这将成为一个风尚,"十二五"规划需要统筹规划一批生态城市(镇)、生态卫星城市(区)。 
4、空间功能规划特征。 
适应市场化要求,在主体功能区基础上,突出空间功能规划。强化经济疆域观念,针对我国历来比较注重产业结构布局及调整、忽视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规划而造成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空间结构失衡、功能结构冲突等问题,打破行政壁垒,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体现资源优化配置空间要求的特色功能区。近年来,国家批复长株潭、关中--天水、长吉图等一批跨行政区的经济区规划,就是明确的空间结构优化政策导向。 
"十二五"空间功能规划,就是要将一个地区放在全球化视野中,分析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发展基础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确定在国际、全国、全省、周边区域等不同层次发展战略目标中的功能定位,合理布局既符合当地比较优势又体现全局性要求的特色产业,促进各地区间功能及产业的优化、互动、耦合、一体化,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促进全国空间布局的集约和有序,产业以及经济的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5、绿色发展规划特征。 
21世纪是一个回归自然的时代,是一个环境能源革命时代。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依靠大规模消耗自然资源获得高速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资源的高度消耗和低效利用、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为代价的。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性的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的问题日益严重,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生态相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应该把加快建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放在重要位置。编制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灾害应急、气候变化及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等规划,增加资源环境方面约束性指标,进一步利用生态资本,促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合理化,理顺资源有关税费征收使用体系,加快探索建立江河流域上游、自然保护区、重要资源开采地等不同类型区域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国家。 
6、民生为本规划特征。 
民生为本是"十二五"规划一大重点。这既是缩小贫富区域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长远保证;也是通过落实扩大内需方针,千方百计增加百姓收入,完善保障机制,推动经济转型到内需为主上来。 
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国强民富,让我们一起打拼"要求,十分关注民生发展。其规划重点:一是人口规划。从"以人为本"这个战略性角度研究人口规划。科学测算各地区在享受小康社会生活品质情况下的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规模,经济社会发展实力对城镇人口的承载量,并以此指导产业结构、城镇体系、城乡统筹和社会发展等规划。二是就业规划。就业不仅关乎人的尊严、地位和收入水平,也与社会稳定和谐、以人为本息息相关。我国总体上仍然处于新增劳动力快速增加阶段,需要规划持续创造更多的新增就业岗位以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确保创造就业岗位、稳定就业水平。三是社会保障体系规划。建立城乡统筹的包括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失业保险和救济在内的适应国情、现实可行、保障基本需求的社会保障体系规划。四是提高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规划。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老龄化、和谐社区与村镇等规划。江苏省编制"十二五"老人分类实施养老保障规划就是一个创新与细化。 
7、改革攻坚规划特征。 
改革开放是30年来我国发展的最大动力,也是"十二五"发展的强大动力。针对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实际,规划好"十二五"改革攻坚规划。通过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编制重点改革领域和关键环节规划:改革税收体制和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和保障水平;改革价格体系特别是资源价格体系,使资源价格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并将资源溢价收益通过税收收回国有;改革垄断行业,引进民间资本,并将垄断行业溢价收益通过税收收回国有;改革金融体系,建立多元化的现代金融体系;改革财政体制,增加县级财政收入增长能力;改革行政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统筹、覆盖全民的保障体系;改革行政层级管理体制,建立省管县体制,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8、跨境合作规划特征。 
适应我国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与地区经济合作,编制跨境合作规划。 
中俄政府批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我国政府批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2009-2020)》、《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等,标志着我国跨境合作规划提上重要日程,反映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我国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为此,需要进一步编制相关规划,包括国家间合作规划及自由贸易区等跨境经济合作区规划,以推进对外开放的继续深化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