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下的物流发展

2008-9-7 0:4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的特点 
  与传统物流中心相比较,在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中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实体性与虚拟性并存。在过去及现有的条件下,物流中心大多是具有一定实体形态的经济组织,比如进行物流作业的工具、对象都是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在未来的经营环境中,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物流中心将会成为物流运作和物流信息集聚的中心场所,具有了虚拟化的特征,如虚拟的管理、虚拟仓库、虚拟物流作业等。物流中心所输送的产品也可能成为无形的信息或可信息化的产品,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传输。尽管在电子商务下,物流中心具有虚拟性的特点,但是,其并不能完全取代过去和现有物流中心所从事的物流工作。因为,货物以及进行货物运作的工具是不会被"数字化"的。它仍然具有实体的性质。这就是说,在电子商务下,物流中心具有实体与虚拟并存的特点,他们所传输的既有实体特征的货物,也有虚拟并存的产品一一信息和对物流进行虚拟化的管理等。
  2.实时性与预测性并存。实时性是指在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中心可以有效地通过网络系统来实时地掌握和了解自身内部、外部的各种物流信息和物流作业的动态,并依据环境的变化通过虚拟现实的方法和手段,实时地对企业自身物流活动进行调整和协调。实时性的特点,使物流中心的物流活动更具效率和活力,更能有效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实现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网络系统为企业和社会进行物流的实时性运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但是,对于物流中心来说,大规模和高频率的实时性运作,需要具有一定的物流作业设备和相当数量的库存,这必然会带来物流作业成本的大幅上升。因此,要较好地进行实时性的物流运作,物流中心必须具备较强的预测能力,不仅要准确地预测用户的需求规模、时间和地点,而且也要比较好地把握经济的发展趋势。
  3.合作性与竞争性并存。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用户要求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对物流中心现有的竞争形态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它要求物流中心不仅要从本企业的角度来考虑物流活动,而且也要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考虑物流活动。在此状况下,物流中心应转变原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竞争业态,树立新的竞争观念,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网络系统的优势,联合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弥补自身在区域和功能上的不足,从而形成一个在较大区域范围内,有多种物流功能的物流供应链系统。在这一供应链中,物流中心同其他物流企业之间,既存在着竞争关系,又存在着利益的一致性,既合作又竞争。
  4.个性化与大众化并存。电子商务为物流中心创造了一个个性化的商务活动,在物流的运作过程中,物流中心可以根据某些用户的特殊需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个性化物流服务尽管给物流拓展了市场,带来了用户,但对于物流中心来说,仅仅开展个性化物流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应根据用户对物流服务的共同需求,开展大众化的物流服务。就目前来看,这应作为物流中心开展物流服务的重点。这样,物流中心的物流规模才能得到有效的扩大,效益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5.安全性和开放性并存。开放性是互联网络的一大特点,对于物流中心来说,其网络系统也应该具备开放性的特点,用户可通过此网络查洵相关的物流信息,掌握物流中心所提供的物流服务项目及自身委托物流服务项目的实施等情况;物流中心也可通过此网络掌握和了解用户所需要的物流服务,传输物流信息,与用户进行沟通,对物流活动进行协凋。互联网络的开放性同时也带来了互联网络的安全性问题,对于物流中心和用户来说,网上信息的传输和存放可能被非法截取和非法利用,从而泄露了商业机密,使双方受到损害。因此,对于物流中心来说,如何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使用户和自身的商业机密不被泄露或被非法截取和使用,将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6.信誉更加重要。信誉是企业形象的标志,也是企业服务水平.质量高低的代表,在传统的电子商务活动中,商家和消费者大多足在同一地域完成交易活动的,物流活动大多也是在同一时间完成的。而在电子商务时代,商家和消费者的交易活动是在网上完成的,而物流活动则是在网下来进行的,如果一个物流中心在自己提供的物流服务项目中?不能准时地根据商家和用户的要求完成物流活动,那么该物流中心将会在商家和消费者中丧失信誉。商家和消费者在下一次交易活动后,将会放弃对该物流中心的选择,而选择其他物流中心或其他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物流活动。
  二、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的发展对策
  1.物流中心信息化的发展对策。物流中心信息化是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的基石,其发展对策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要重视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搞好物流信息化的关键,主要是要解决好物流信息资源的采集问题,获得准确、全面、系统和及时的数据。这就不仅要收集包括订货单、存货单、应付账、交易条款、用户情况等在内的大量内部数据资料和信息,同时还要收集大量的外部信息。要降低库存,减少积压;采取正确的供应链,加速资金周转,保证合理周期;控制成本,减少开销,提高收益,创造更好的条件。
  其次,要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在这方面关键要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能够充分体现现代化物流管理思想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营造综合数据环境,以提高物流中心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提高物流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数据仓库应以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为主,要能有效地提供集成化和历史化的数据,并使最终用户可以直接从数据仓库中提取信息釆进行各种决策分析。经营决策系统应以支持经营管理,提高物流决策的效率,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有效和可靠性为出发点和归宿。此外,在信息的获取对经营决策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时代,为提高信息的质量,增强信息的覆盖率,物流中心要加强信息机构的网络化建设。
  2.物流中心合理化的发展对策。这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考虑。
  首先,在微观方面要实现物流中心合理化。从物流中心的物流作业角度来看,一般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根据物流对象的物理特征、运输难易建立中心的物流活动一览表;二是要根据物流活动一览表制作中心物流现状图,并分析物流现状;三是评价并确定合理的物流方案。
  其次,在宏观方面实现全社会物流的合理化。这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物流体制,提高物流中心的社会化与专业化水平:二是合理规划与配置物流中心布局。协调物流各环节的相互关系;三是增加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物流手段。在实现物流中心合理化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处理好物流中心与用户的关系。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协调好物流中心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包括利润分享、市场开拓、信息传递等等,使两者组成命运共同体,形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二是要合理布局物流中心的地理位置。便于物流作业,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三是要构建物流中心与用户的信息网络设施。达到点与面的合理结合、优化结构,提高二者之间网络化性能,保证物流中心与用户之间信息畅通,增强两者对市场反应的能力。四是要增加物流中心物流基础设施的投人。两者要相互配合,合理分摊费用,提高物流速度,提高双方的竞争能力。
  3.物流中心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对策,在电子商务时代,随着物流规模的扩大,必然要求物流中心向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发展对策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改造途径,二是联合途径。前者主要是通过改组、改造传统批发企业、储运企业,建立单体物流中心或综合物流中心,使现有社会仓储资源得到重新配置和充分利用。后者是指物流中心可以由企业之间联合发展,如中小零售企业联合投资兴建,实行配送共同化,也可以是系统或地区规划建设,达到本系统的或本地区内企业的共同配送,或多个企业系统、地区联合共建,形成辐射全社会的配送网络。此外,还可以对目前不规范、无规模、无效率的物流中心进行联合重组,赋予新的生命力,使其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提高物流中心的实力。这不仅可使物流中心通过大规模取得价格优惠的能力,降低釆购成本,又可实现优势互补,促使资源的合理利用,使我国物流中心"小、散、差"的结构状况得以改善。
  4.物流中心管理科学化的发展对策。要实现物流中心管理的科学化,一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二是要实现物流的标准化。在物流标准化改造中,要重视物流标准体系的建设、规范物流用语。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流设施标准。同时,要注意环境对物流标准化的制约以及物流标准化对环境的影响。三是要重视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四是要重视人才的作用,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