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 发展流通生产力的强大引擎

2008-9-30 3:3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绩,是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结果。思想的不断解放,是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前提和保证。回首30年的改革历程,正是在解放思想的推动下,从流通体制改革着手,从而打破了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的阻碍,极大地促进要素在国内外的流动。在此基础上,长期被压抑的社会生产力得以充分释放。 
  解放思想促进商贸大发展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商贸产业取得极大发展的30年。这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模式,正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由传统的生产主导型逐步转变为现代的流通主导型,市场和需求正在成为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商贸流通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商业业态、多种流通渠道并存发展的良性竞争格局;良性竞争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发展。
  从全国情况来看,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1558.6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89210亿元,增长了57倍多;商业网点由1978年的12.5万个发展到2007年的2000多万个;城镇居民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在1978年至2007年间,年均分别增长10.54%、11.3%。经济的快速发展确保了人民群众收入的大幅增长和国内消费能力的释放,从而推动了国内商贸的繁荣发展。
  与此同时,30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同样发展迅速。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2.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1.67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5282.49亿美元。30年的改革开放,已使中国从一个外汇极度匮乏的国家,跃升为世界外汇储备大国。而这一切的成就,都是源于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促进要素大流通
  改革开放30年来,资本成为发展最活跃的资源要素。2007年,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高达826.58亿美元,资本流通渠道得到有效扩展,形成了除银行系统以外的股市、债券、信托、保险等金融集成体系,资本流通也更为自由、有效,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资本环境。
  在体制和机制的作用下,流通的发展已经由有形物的流通发展为多元要素的流通。大量无形要素不仅参与社会化的大流通,还参与分配。诸如无形市场、无形货币、无形资产、无形商品等虚拟经济,已成为社会化大流通中的重要资源。30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和要素市场在流通中的重要价值不断显现,社会财富不断积累。而流通的发展,不仅激活了要素市场,更激活了全社会的存量资产,吸引了增量资产,做大了总量资产,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此外,30年来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强,为商品的流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与此同时,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在市场的主导下,在流通中的附加值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总之,在思想解放的进程中,在社会化大流通条件下,除了有形的、刚性的和以要素禀赋为主的市场体系以外,更多无形的、更高级的要素禀赋进入市场。这种更多的非物质载体通过流通加速膨胀,不仅加速促进了流通的社会化、国际化、信息化程度,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促进了我国对国际市场的利用和对全球资源的配置。
  解放思想促进流通业大飞跃
  30年来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流通产业,无论从功能还是从内涵上都发生了质的飞跃。思想的解放,突破了商贸流通业“保障供给、发展生产”的传统功能,赋予了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产业功能,即“创造需求、刺激消费、发展内需、引领生产”。
  30年来,我国流通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3.74%提升到2007年的39.06%。随着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的消费需求升级越来越快,城镇居民用于文化、娱乐、保健等精神享受的商品销售比重正逐步上升。同时,2007年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2.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8%,其规模和增长速度均达到自1981年有核算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
  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仅带动了生产资料市场的需求,而且与终端消费品市场一起,形成了我国较长一段时期内强劲的内需动力。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市场价格的发现机制正在日益完善。
  可持续发展依然要靠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每一位中国人都倍感欣慰和无比自豪。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趋势未变,整体形势仍然偏好。然而,在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面对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
  从国内环境来看,国内投资增幅仍处于高位,货币信贷增长仍偏快,贸易顺差仍在扩大,结构调整仍然滞后,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亟待解决。从国际环境来看,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为起点,导致美国经济的衰退,并由此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美元的持续贬值,促使国际市场的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加大了世界性通胀的压力。在这样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中,中国不可能自我封闭、独善其身。因此,如何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趋利避害;如何在世界经济逆转时,发挥中国特有的影响,不仅要靠过人的智慧,更要靠有胆有识的思想解放。
  新时期新情况下的解放思想,已不再仅仅是对传统理论的突破,而是要紧密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主题。一是要突破30年来成功经验对思想形成的新束缚;二是要突破30年来所形成的新的利益束缚。要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进一步冲破一切保守的、阻碍要素流动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人民创造力的藩篱,以解放思想集民智、聚民气、鼓民劲。要在转型期中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体制转型的步伐,以改革促发展,继续把解放思想作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流通生产力的推动力。(作者柯妍楚 单位: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