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工业绿色化之路

2008-9-3 1:1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的钢铁工业历经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以来,有了巨大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钢产量增加速度加快,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但是,钢铁工业也是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产业,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大户。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会带来一系列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中国钢铁绿色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化迅速发展的状况。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此后我国钢产量一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2002年实现钢产量1.8亿吨,到2003年钢产量突破2亿吨,达到22234万吨,2004年全国共产钢27279万吨,比上年增长22.7%,生铁、钢材的产量分别达到创纪录的25185万吨与29723万吨(含重复材),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下。在钢材品种和质量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能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从1991~2003年钢产量增加近2.13倍,总能源消耗量只增加1.84倍;吨钢耗新水量下降了75.2l%;吨钢废水排放量下降了82.56%。尤其是吨钢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去年我国重点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764.06kg/t,比1991年下降50.53%;吨钢可比能耗为741.48kg/t;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达到90.59%;废气处理率达到98.31%,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钢铁工业确实以举世瞩目的速度发展着。但是,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11.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美国的4.3倍。因此,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仍是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
    二、我国钢铁工业环境危机的原因。
    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看,基本上是“大量开采-大量生产-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我国钢铁工业仍然是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尚未完全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与世界其它国家的钢铁企业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着很大环保差距。
    第一,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装备技术落后。我国现有技术装备平均单机能力小、技术水平低、部分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不配套,使得生产消耗高、效率低、质量差。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国内总生产装备中仅10%~20%可以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已实施高效连铸的铸机只占总数的10%,相当一部分的普通钢材生产能力面临淘汰或改造。我国钢铁企业有几千座高炉,大多规模较小,大型钢铁企业高炉平均容积为1600立方米,这与国外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例如日本高炉平均容积3000立方米以上。
    第二,节能、环境保护的层次水平低2004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比2003年增长15.2%。其中,煤炭消费量18.7亿吨,增长14.4%;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增长18.5%;水电3280亿千瓦小时,增长15.6%。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3.1亿吨,增长15.1%;氧化铝1284万吨,增长9.7%;水泥9.6亿吨,增长12.4%。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吨钢能耗仍高出15%左右。
    除宝钢的吨钢综合能耗已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外,其他大中型企业尽管有较大的进步,但仍然有相当差距。比较国内大中型企业的综合能耗,在能耗大于100万吨标煤的45家企业中,综合能耗大于宝钢的有39家大型企业。
    第三,能源循环利用率低下。目前,我国废旧金属回收率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80%以上。我国每年平均约有200万~300万吨废钢铁、10万~15万吨废杂有色金属尚未被合理回收。据资料显示,高炉矿渣的利用率约50%,而钢渣的利用率还不到10%,这些废渣中实际上有做水泥的原料、可以轧钢的原料等;钢铁企业把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出去,实际上把二次能源水资源浪费掉了,如果把这些污水循环利用,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同时,粉尘经过处理也把它倒掉了;高炉的煤气向空中排放,如果把这些废气如二氧化碳、氮气等进行回收,也可以作为资源。
    第四,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差,法制法规不健全。我国一些钢铁企业尚未认识到实施绿色化生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缺乏参与行动和采取有效的绿色生产措施。
    三、钢铁工业绿色化的必要性。
    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不断开发“绿色产品”,实现 “绿色制造”。绿色化是指企业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的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企业活动的全过程的各个方面,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实行清洁生产,使企业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 “绿色冶金”即符合环保要求,做到低能源消耗、低资源消耗、低排放再循环使用。绿色化钢铁制造的目标是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从世界范围看,绿色化是不可逆转的浪潮。现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都认识到,全球的资源环境危机正日益加深,而企业的粗放生产方式,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规定只有满足这些标准的产品才准许进入本国市场。
    绿色化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形势的要求。我国钢铁工业增长方式粗放,长期以来采用高投入来维持高增长速度的数量扩张型方式,实际上,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多年重复建设造成大量生产能力过剩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的到来,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市场与环境的双重严峻挑战。同时也说明了实施绿色化生产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企业应增强钢铁工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加强有关专业培训和普及环保知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产业技术政策等,以约束和指导钢铁工业不断改善环境状况并逐步向绿色化迈进。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没有钢铁工业就没有现代工业文明。但是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生产的不文明表现日益突出,工业排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制约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如何才能既满足当代人对钢铁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生存环境的问题,亦即钢铁工业的绿色化问题,是钢铁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承载着责无旁贷的责任,更孕育着无限的生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