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中外运

2008-9-24 10:0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刘杨
    一次一次与国外豪门 “联姻”曾经艳煞旁人,可惜无可奈何花落去,当年轰轰烈烈美满 “姻缘”大都以豪门单飞结束。现在惟一与敦豪 (DHL)的甜蜜虽然有延续50年的合作保证,可是在那些前车之鉴面前谁也无法保证现在的幸福能维系多久。
    成立之初一直享受国家垄断保护的中外运在直面市场的时候,明显有些力不从心。旗下优质资源金鹰国际被收购之时,中外运高层无奈表示,金鹰国际的客户资源主要还是DHL方面的,如果不同意出让股权,金鹰国际的客户资源也很容易转移出去。出售UPS合营业务时也有高层回应市场质疑说,UPS就是花1亿美元保证客户资源的稳妥转移。业内人士对此一致认为,中外运认为其一再应合资方要求,出售旗下优质业务非常被动,也会对其业务盈利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从中外运数次被迫出售旗下优质资产明显看出,中外运在合资业务上并未能掌握核心业务资源,缺失话语权。试问如果敦豪(DHL)羽翼丰满,时机成熟后提出单飞,中外运将如何应对。要知道,最新的报告显示,中国外运快递业务增长主要依赖于其与DHL合资的中外运敦豪。
    国际巨头非常清楚他们进入中国市场需要什么,中外运强大的政府资源非常有利于他们在中国搭建网络,而中外运当然也非常希望能够学习到国际巨头先进的管理经验。可是就市场情况来看,国际巨头非常珍惜学习机会,成绩斐然,然后迅速另辟山头。然而中外运吸引合资方的除了资源,在软实力的发展上一直没有重大突破。有人认为是国企天生面对市场不够灵活,无法掌握业务话语权。事实上,中外运推出自有品牌中外运快递,就是因为此前甘做嫁衣,眼见着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 (UPS)、TNT、欧斯爱西 (OCS)等在中国抢占市场,已经了然他们合资战略背后的真实意图,希望借此培育自主竞争盈利业务、摆脱对外方严重依赖。作为中外运快递的富爸爸,是否应该考虑给宠爱的孩子以资金支持时,更多一些市场化的突破,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企业之间合资,期待的是双赢的皆大欢喜局面。如果始终是以一方痛心放手结局,那么是否应该深究一下原因: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