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从紧货币政策方向未变

2008-9-23 11:4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讯 (特约记者 钟证)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近日在新浪长安论坛上表示,我国目前面临通货膨胀以及经济下滑的风险,应该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央行此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体现货币政策的微调,但结构性的调整不代表货币政策的根本转向。如果放松银根将对控制通货膨胀不利。
控制货币是必要的
    吴晓灵指出,通货膨胀最终表现为一种货币现象,目前应更多注重结构的调整,同时还要辅之以货币需求的控制。
    她表示,在财政政策方面,可以通过减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通过一定的财政支出改善金融环境,比如成立一些中小企业的担保基金等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央行资产缩水财政收入减少
    吴晓灵表示,由于我国的贸易绝大多数使用美元结算,因此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外储尽管有所缩水,但并非人们所想像的那么严重。但如果拿美元去买欧元或日元的产品,或者把美元再换成人民币,确实是有缩水的。
    “这是在市场经济当中每一个投资者都要面临的汇率风险。作为中央银行来说,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我国外汇体制和汇率机制的改革,都是要减少被动积累储备的状况。”
    吴晓灵指出,央行在外汇干预以及投资美元资产等操作时形成的成本是由央行的利润来承担的。这样会减少央行的利润,但各国的中央银行都不以利润为目标。
    我国央行最终所有的利润都要上交财政, “从这个意义上讲,干预成本大了、利润减少了,财政的收入也会相应地减少,也可以说是财政最终承担了干预的成本。”
    对于中投公司海外投资的表现,吴晓灵指出,一个机构如果遇到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其面对的问题不是自身单方面能够解决的。
以改革搞活金融
    “中国需要新一轮的金融改革”,吴晓灵说,未来我国需要从三方面进行金融改革:
    一是解放企业和个人运用金融工具的自主权;二是适度放松金融监管,真正涉及到社会公众利益的金融活动应从严管理,不涉及众多金融机构的一些非银行的信贷活动以及私募范围的活动,应该创造条件鼓励;三是在控制货币的情况下,一定要搞活金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