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实施五大工程做强劳务经济

2008-9-18 16:1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日获悉,平泉县现已转移农村劳动力20.7万人,其中在外务工总量7.3万人,年创劳务收入5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半壁江山"。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确立了"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劳务经济新理念,强力实施基础保障、技能提升、就地转移、域外输出、回归创业五大工程,实现了劳务输出组织有序化、信息网络化、培训基地化、输出集团化、服务综合化、扶持制度化,先后被省、市评为劳务经济示范县。 
    基础保障重服务 
    该县实施基础保障工程,完善劳务经济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劳务经济上水平、上层次、上规模。通过出动宣传车、召开座谈会、安装大屏幕显示器、电子触摸屏等方式加大宣传的同时,在电视台开办了《劳动保障专栏》,更广泛地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和法规、权益保护等方面知识,宣传外出务工创业、自主创业、返乡创业等不同类型的典型,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及时发布用工信息150多条近2万份;为了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开通维权热线,设立了外出务工人员办事处,配合当地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劳务纠纷,并启动"双百日维权"行动计划,成立5个检查组对全县所有用工单位进行排查,共追讨农民工工资91万元,签定劳动合同3500多份,补缴社会保险200多万元;为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该县强化帮扶服务,从今年起开展了劳务派遣业务,为务工者代收养老保险费950万元,工伤保险费14.7万元,医疗保险费9.2万元,失业保险费3.4万元。 
    技能提升强素质 
    该县按照"以培训促输转、以技能促就业"的思路,建立以县就业培训中心为龙头,职业教育和民办培训机构为主体,乡镇引导性培训为基础的培训机制,大力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该县把"订单式培训"作为重中之重,创造性地推出"先找岗、再培训、后就业"的劳务经济新模式。为了拿到可靠的"订单", 3名经验丰富的干部,常年深入北京、内蒙古等地效益好、规模大、用工规范的用工企业,了解企业用工要求,并适时签订用工协议。目前,仅向华北石油管理局就输送"订单"技术人员5000多人次,其中4000余人的月工资在1800元以上,实现了用工、培训、输出的有机结合;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意向,将培训内容列成"菜单式"表格,通过"集训课堂"、"田间课堂"、"示范课堂"、"网络课堂"、"流动课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截止到今年8月份,共开展各类培训班200多期,大批外出务工人员正在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知识型"转变;此外,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储备式"培训,培训大量热门、抢手专业的人员,进行充分备案储备,一旦市场需要此类急需人才,第一时间占领劳务市场。 
    就地转移促产业 
    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该县把发展劳务经济的着眼点放在本地用工上,让更多的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务工不出县"。该县以"工业强县"为主战略,推进新型工业,着力培育壮大承德燕塞汽车城、红山工业园区、华北物流公司等支柱产业,就地转移了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辐射半径300多公里、辐射人口1000多万、可容纳300多家商户的承德燕塞商贸有限公司,仅2007年就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先导,发展省市县三级龙头骨干企业30家,筹建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8座,壮大了食用菌、设施菜、林果、畜牧养殖四大主导产业,形成了以贸、工、农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经济,带动了近14万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就业;以城镇建设为契机,以橡胶坝公园、西山公园、市民广场等数十个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了卧龙、南五十家子等中心集镇建设,吸纳了大量富余劳动力进入建筑、装修、物业等从业队伍,形成了"闲时务工、忙时务农"的灵活就业新形式。 
  域外输出树品牌 
    该县在发展劳务经济工作中,通过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扩大输出途径、打造劳务品牌推进劳务输出的形式,使劳动力由数量扩张向"数""质"并重转变。近年来,该县主要以开发大型稳固的劳务基地为目标,先后创建了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大港油田等15个大型劳务输出基地,并派专人到北京园林局、香河工业园区等用工单位进行定期、不定期回访, 加强联系和沟通,对输出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与北京、天津、任丘、唐山等地4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按照"突出特色输出,树立精品意识,强化品牌战略,打造劳务经济"的工作思路,坚持以"抓特色、创品牌,抓质量、上档次"为重点,初步形成了以"培训型、技能型、长期性、基地型、服务型"为特色的平泉劳务输出品牌。如今,"石油钻井工"、"平泉保安"、"平泉服务员"已经成了叫响全国的优秀劳务品牌。与此同时,不断延伸输出触角,积极尝试向国外输出劳动力,今年上半年有85名农民工已远赴蒙古国从事石油钻井工作,年创劳务收入350多万元, "出国务工"正逐渐成为劳务经济的新亮点。 
    回归创业谋发展 
    该县大力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吸引外出务工者回乡二次创业。通过向外出务工人员发放《致平泉籍务工人员的一封信》、春节期间举办务工人员联谊会、座谈会、制作播放平泉发展专题片等形式,向外出务工人员和在外工作人员宣传家乡变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反哺"平泉,形成 "挣了票子,换了脑子,回家办起了厂子,带富了一大片子"的外出务工与回乡创业双向流动的良性循环机制;对返乡创业者大开绿灯,劳动保障、工商、物价、税务、财政等部门,在手续办理、税收减免、环境保障、场地、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倾斜和照顾,最大限度鼓励外出务工者带着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返乡创业;利用区位、资源、人文等优势,先后建成设施菜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林果生产基地、矿产采选基地、华北物流园区、红山生态工业园区、辽河源契丹文化产业园区等特色产业,搭建了广阔的创业舞台。两年来,返乡创业人员728人,创业投资2015万元,创办企业55家,带动1.5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转移,实现了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