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向经济强省跨越的重大战略任务

2008-9-16 13:5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又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得越早、抓得越紧、抓得越实,就越能够打开发展新局面,赢得发展新优势。江苏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应该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省委、省政府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部署,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发展,以调高调优调轻产业结构为根本要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以加强节能减排为重要突破口,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有力保障,大幅度提升产业层次,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降低资源环境成本,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我们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江苏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抓得更紧、更实、更有成效,努力开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一、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关键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经济年均增长12.6%,去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60亿元,进出口总额3497亿美元,城市化率达到53.2%,今年人均GDP预计可以达到5000美元左右,综合实力大幅度增强,经济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并进,正朝着“两个率先”的目标阔步迈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发展阶段新变化的必然要求。江苏总体上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一阶段发展基础更好、动力更强,但深层次矛盾也日益显露。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更加重要。为了适应发展阶段的变化,必须大力推动三个转变:一是要素支撑逐步从劳动、资源密集型为主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为主转变。我省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依然存在但将逐步弱化,储蓄率高的优势仍将保持但提高投资率的空间越来越小。能不能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归根结底取决于科技进步,使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二是产业结构逐步从工业经济为主导向服务经济为主导转变。我省服务业比重偏低,既是经济发展的“短腿”,也是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必须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根本上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和发展质量。三是城乡发展逐步从二元结构向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转变。我省城市化步伐仍滞后于工业化步伐,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必须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为切入点,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实现上述三大转变,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完成好这一任务,关键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在推进科技自主创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跨越“高成本”门槛的根本出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江苏发展正面临着“高成本时代”的严峻挑战。一是国际资源要素成本越来越高,2000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铁矿石价格上涨了5倍左右,这对资源市场“两头在外”、以制造业为主的江苏经济形成了新的压力。二是国际竞争成本越来越高,江苏的外贸出口依存度达到60.4%,在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跻身国际市场要比过去付出更大的代价。三是环境保护成本越来越高,我省经济规模较大,国土面积较小,人口密度高,既要加快发展经济,又要治理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做到不欠新账、多还老账,势必增加大量投入,提高发展成本。能不能适应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有效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关键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迈出更大步伐,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资源依赖向技术依托转变、制造业由中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高附加值攀升、“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提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增创发展新优势的战略举措。国际上许多国家走过的发展路子,给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当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如果发展方式转得早、转得快,就能跨上新的台阶,赢得一个较长的快速增长期;如果当转不转、贻误时机,往往就会陷入被动,发展处于停滞甚至倒退。近几年来,我省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出现了三大需求更趋均衡、三次产业结构更趋改善、三大区域增长更趋协调、节能减排成效更趋明显的积极变化,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把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和我省沿海综合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江苏实现经济发展“由农到工”的转变,关键是抓住了机遇发展乡镇企业;90年代实现经济发展“由内到外”的转变,主要是抓住了机遇发展开放型经济;那么,现在要实现经济发展“由低到高”、“由大到强”的转变,必须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机遇,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得早、转得快、转得好,走具有江苏特点的科学发展新路子。
  二、以产业优化升级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制造业是江苏经济的重要支柱,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7%左右,占全国制造业的1/8,占全球制造业的1.5%左右。从工业经济为主导到服务经济为主导,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不能削弱,水平必须提升,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又要坚持不懈地提升制造业。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产业,是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措施。当前,我省制造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传统工业比重较高,占70%左右,近几年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仅占27.5%。加工工业虽然总量较大,但多数处于中低端环节,产品附加值不高。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制造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围绕调整产业结构,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调高调优调轻”为取向,扎实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强化信息化对产业的渗透和提升,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形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提升、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提升、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提升。当前需要从三个方面下更大功夫:高新技术产业要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针对当前存在的“高新产业、低端环节”状况和突出矛盾,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鼓励制造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向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两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更加重视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产业高端环节,引进研发机构和地区营销总部,提高产业竞争力。新兴产业要在扩大规模、提高配套能力上取得突破。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大、爆发力强,既是经济发展的接续产业,又是未来的增长点和竞争的制高点。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一要上规模,二要提高配套水平。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环保四大新兴产业,占领市场制高点,形成先发竞争优势。传统产业要在改造提升、做优做精上下功夫。
  我省传统产业规模全国领先,纺织排第一位、冶金居第二位、建材列第三位、轻工为第四位。要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快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工艺来改造提升,降低消耗,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竞争力。积极推进集约发展,加快南京软件、苏州电子信息、无锡微电子、泰州生物医药、连云港新材料等10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三、以发展生产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服务业实现更大发展
  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背景下,国际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一是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普遍运用,缩短了时空距离,彻底改变了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催生了一批新的产业形态,使服务业可以跨地区跨国界经营,服务外包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潮流,极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效益。二是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分工越来越细,更多的专业化服务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服务环节在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生产服务业越来越具有主导地位。三是经济结构转型步伐加快,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上升,国际上高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在70%以上。江苏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三个偏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去年只有37.7%;生产服务业比重偏低,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只有31.5%;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为20%左右。我们必须把发展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推进服务业倍增计划,用现代的理念、现代的方式和现代的技术,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服务业发展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发展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服务业。我省制造业规模较大,去年产值达到49780亿元,但为制造业配套的现代物流、金融和信息服务等发展不够充分,既制约着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又影响着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要适应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的要求,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交通运输、信息传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现代金融、物流、信息、商务等生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和软件产业,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同步推进,提高服务外包企业的创新能力,以服务外包的发展促进制造业水平的提升、附加值的提高。为了适应软件和服务外包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在年内南京无线宽带网基本建成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苏州、无锡无线宽带网建设。二是突出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产业形态,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体现综合竞争力。江苏去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2.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需求越来越广,文化形态越来越多,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要遵循文化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文化品牌和培育文化市场等方面加大力度,把江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把文化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继续支持广电、报业、出版、演艺和广电网络等文化企业集团的发展,鼓励他们在更大范围整合资源,筹集发展资金,壮大规模实力,形成品牌优势。积极推动文化形式创新,大力发展创意、动漫、网络等产业。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升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竞争力。三是突出建设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依托城市、重点开发区、主要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技术,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功能完善、与生产生活配套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抓好软件园、创意产业园、现代物流区、科技创业园、中央商务区和产品交易市场等集聚区建设。积极推进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连锁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大力培育像苏宁、苏果、金陵饭店集团这样具有自主品牌、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促进服务业的更大发展。
  四、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为重点,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经济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数量与质量是重要的指标。我省较早提出了科教兴省战略,多年来,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分析其原因,除了科技创新投入有较大差距外,一是发展阶段的局限,主要依靠劳动、投资拉动增长,企业自主创新的压力和动力不足;二是体制机制的约束,各类科技资源分散,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创新的合力不强;三是创新环境不够完善,创投基金不发达,科技服务跟不上。大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着力点,也是企业做大做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的比重,提高企业研发人员和发明专利的比重,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推动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加快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型骨干企业,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和中小科技型企业在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二是推进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与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加大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力度,实现科研项目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对接,把科技创新创业对发展的实际贡献作为评价科研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促进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江苏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需要,编制消化吸收再创新规划。围绕关键技术,组织力量联合攻关,解决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中的共性难题,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四是推进创新型开发园区建设。各类开发园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自主创新要走在前面。在继续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要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努力建设创新型园区,特别是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要成为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的集聚区。五是在创新创业融资服务上取得新突破。风险投资是科技创新创业的助推器,没有技术与资本的结合,企业的自主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是不可能的。要大力发展各类创业风险投资资金,扩大政府创投引导基金总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风险投资,积极引进国内外创投资金,拓宽融资渠道,为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提供金融支持。
  五、以更宽的视野培养和集聚人才,加快建设人才高地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江苏要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新优势,必须始终把人才作为强省之本,把最大限度地集聚和开发人才资源作为工作之要,以人才高地建设促进产业高地建设,以高层次人才推动高水平发展。一是围绕产业发展加快集聚人才。要根据我省产业发展的重点,大力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引进通晓国际规则、熟悉国际市场的经营管理人才,以人才集聚带动产业集聚,靠人才优势形成产业优势。二是围绕建设人才高地推进人才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仅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而且人才资源也在国际间流动。江苏的发展需要大量引进高层次人才,现阶段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和环境,要抓住难得机遇,以更大力度引进各方面人才,千方百计广纳英才,汇集创新智慧,促进江苏发展。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作用,更加突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地位,为他们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条件,让更多的创新资源向领军人才集中,实现资源产出效益的最大化。三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幅度提高各类人才素质。教育发展的目标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对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开展大规模的各类人才培训,大幅度提高现有人才素质,重视加强各级干部的培训,使大家眼界更广、思路更宽、掌握更多的现代知识。要更大力度推进全员职业技术培训,强化人力资源优势,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江苏三大区域发展基础、发展水平不同,都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定不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同时,又要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找准工作着力点,实行分类指导。苏南要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着力发展高端化规模化现代服务业,着力推进向苏北的产业转移,为全省转变发展方式发挥先导作用。苏中要继续以沿江开发开放为依托,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新医药等优势产业,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苏北要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为核心,更大力度承接产业转移,更加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更大力度培育新的增长点,走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进一步创新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与制度创新协调推进。要深化以市场为导向的各项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使转变发展方式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和内在动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强化工作导向、利益导向和考核导向,真正使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而且使转得快的早得益、转得好的多得益。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江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全省上下统一认识、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合力推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努力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