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保税港区:两岸交流的先行区

2008-9-15 10:0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9月8日 ,被称为中国目前开放度最高的特殊监管区域之一的“厦门海沧保税港区”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我国第七个获批建设的保税港区。 
  “海沧保税港区的设立,将为广大投资企业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创造良好的政策与配套环境;将大大增强厦门港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为北连长三角、南接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架设了桥梁和通道,提升了厦门港的国际地位,为厦门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确立国际枢纽港的地位发挥巨大作用。”厦门市委副书记黄杰成在开工庆典仪式上说。 
  厦门海沧保税港区位于海沧台商投资区南端,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分为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和港区等三个区域。 
  厦门海关工作人员介绍说,海沧保税港区这三个区域将以全封闭高架道路连接形成一个统一的监管区域。将按照海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入港退税”的监管原则,实行全封闭化、信息化、集约化监管方式,为企业提供24小时特别服务,提高了企业通关效率,大大缩短时间和简化报关程序,使企业实现“零库存”。根据国家规定,港区将实行港外货物入港保税;货物出港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政策。在参照国外自由港发展模式和国际惯例的经验上,目前,厦门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探索,结合厦门实际,制定更为完善开放的政策和管理模式。 
    9月12日,厦门市政府相关部门再次开会进行研讨,厦门市市长刘赐贵表示,海沧保税港区要从立足“海西”、服务大局的高度出发,把海沧保税港区作为一个服务全国经济发展和促进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往来的重要载体,做强做大保税港区,将港区建设成为海峡西岸功能完善、服务周到的港口群,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科学发展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 
  厦门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集装箱干线港。近年来,厦门港口生产持续出现良好发展势头。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468万标箱,今年有望达到530万标箱。厦门港通往世界各地航班有280多条,基本覆盖了全球各主要港口,是中国第四个可接待第六代大型集装箱船舶的港口。 
  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建设管理单位厦门海沧投资总公司总经理邱金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海沧保税港区地理位置优越,发达的高速公路、便捷的铁路交通网络可以直接进入港区。厦门港到台湾高雄港仅165海里,货运直航不到10小时。根据厦门海沧港与高雄港的航程距离、国际航线走向和相近的地理位置,建设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将充分考虑到与台湾高雄港对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厦门将在学习高雄港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实行更加符合国际惯例的现代海关监管模式,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大大简化船舶进出港的手续,提高国际中转运输效率,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 
  邱金山还介绍,厦门海沧保税港区主要开展集装箱港口运输装卸、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业务,以及与国际航运配套的金融、保险、代理、理赔、检测等服务业务。 
  据悉,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厦门市委市政府“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精心组织建设高层次的、有特区意义的保税港区”的要求,保税港区分三期开发建设。目前保税港区建设正全力推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