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对链条的战争

2008-8-5 14:2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长江商学院院长 项兵
    自2007年以来,全球钢铁行业焦点不断,行业竞争已从企业层面延伸至整个产业链——链条对链条的竞争。钢铁大王、印度米塔尔正是凭借这套“组合拳”,在起步晚和缺少本土政府支持的环境下,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颠覆了全球钢铁行业,并使钢铁这样一个百年传统行业步入全球化竞争时代。具体而言,在米塔尔钢铁的引领下,全球钢铁行业业已展现出的链条对链条竞争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产能进一步整合,“米塔尔效应”充分显现。
    在过去一年,全球大型钢铁生产企业纷纷加速全球市场布局,以强化全球竞争力。全球钢铁生产业加速整合的趋势充分展现了“米塔尔模式”的魅力。即通过全球并购快速扩充产能,强化生产企业对市场控制力,同时以庞大的产能优势强化对产业链上游铁矿石资源的控制,从而避免自身陷入行业周期性波动之中。在此基础上,以最优的生产管理与铁矿石成本优势的“组合拳”,改变行业传统的价值链组合方式,给以竞争对手更大的经营压力,进而继续推进更大规模的行业整合。
    “米塔尔模式”在20世纪90年中期开始显现威力。在此之前,钢铁制造业仍主要以区域市场竞争为主,行业周期性波动明显,制造企业常常受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自身经营行动的制约。“米塔尔模式”改变了这一切。随着行业整合潮流兴起,产能快速集中,主要钢铁生产企业借助全球化运营管理,使全球钢铁行业供求关系实现了动态平衡,保持了10多年的景气向上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产业链控制力的增强提升了米塔尔钢铁的盈利能力,并大大增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目前,米塔尔钢铁所需铁矿石的60%可以自给。而其在乌克兰、利比里亚、波斯尼亚、墨西哥和哈萨克斯坦等地拥有的矿山增产后,铁矿石自给率将达到80%。
    在市场向好、全球铁矿石价格与钢材价格交替涨价的背景下,“米塔尔模式”的价值进一步提升。目前,全球主要钢铁生产企业纷纷开始向产业链上游扩张,加入铁矿石争夺战。例如,日本新日铁结盟韩国浦项制铁,与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达成包括开发铁矿在内的合作协议,在每年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占据了主动地位。印度塔塔钢铁也正在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非洲各地寻求铁矿石和煤炭资源,与相关企业建立投资合作关系以确保原材料供应。
    第二,铁矿石企业加速整合。
    全球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BHP-Biliton)于2007年11月向其主要竞争对手、全球第二大矿业公司力拓(RioT-into)提出换股收购,报价接近1500亿美元。收购一旦达成,新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铁矿石、铜、铝生产商,在煤炭、锌、钻石行业占据重要地位。其中,两者共同控制全球铁矿石市场37%供应量。
    近年来,受中国市场强劲需求推动,全球钢铁行业景气向上,由此推动全球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且有进一步被抬高的预期。为此,铁矿石需求方与供应商之间每年年底进行的价格谈判,已成为全球钢铁产业上下游之间博弈的重要体现。对于铁矿石自给率较低的钢铁企业而言,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和市场谈判中的被动地位,不啻为最大经营挑战。
    此次必和必拓竞购力拓,使业已紧绷的全球钢铁产业链关系愈加复杂。表面上看,铁矿石价格上涨趋势对产业链上游企业长期利好。然而,深入分析全球钢铁行业竞争的内在逻辑与竞争结构,“米塔尔模式”的穿透力更加凸显。
    钢铁生产企业之间的全球整合提高了行业集中度,米塔尔这样的大型钢铁企业已具备较强行业控制力。而围绕“金砖四国”新兴市场战略布局的完成,又将全球大型钢铁企业推向新的发展周期。这意味着,主要钢铁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会进一步提高与上游铁矿石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另一方面,主要钢铁生产企业向上游扩展,提高铁矿石自给率,又挤压了现有铁矿石供应商的市场空间。在此背景下,必和必拓竞购力拓,将可能导致更为激烈的产业链竞争。
    第三,海运竞争成为新焦点。
    铁矿石、钢铁供求量连年增加,也推高了海运市场价格。由于坐拥铁矿石资源,三大矿业巨头在全球铁矿石海运市场中渐成主导力量。一方面,三大巨头通过控制铁矿石出货量来影响海运期货市场价格,致使铁矿石海运费大起大落,而其自身则在海运期货市场频繁出手牟取暴利。另一方面,必和必拓、力拓两家公司已拥有自己的海运船队,在铁矿石海运市场赢得竞争主动地位。这种“自上而下”的链条竞争思路,与米塔尔钢铁“自下而上”的行业整合相得益彰,各具优势。
    不过,目前真正掌控全球铁矿石海运市场的则为日本海运巨头。自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海运企业就开始了在中国石油和铁矿石运输市场布局。通过建立完善的海运市场及中介服务体系,日本海运企业逐步拥有了通过对运输价格的期货买卖操纵特定领域运价的能力。近年来,中国钢铁企业产能巨增,对海外铁矿石和钢铁的海运需求快速增加。日本海运企业则通过港口布点、签订长期协议和扩大运能等方式,逐渐控制了中国钢铁进口原料运输业务。日本三大海上航运企业——日本邮船、川崎汽船和商船三井在近年来中国“钢铁热”中获利丰厚。
    以上分析可见,无论是米塔尔钢铁,还是必和必拓,或是日本海运企业,尽管身处产业链不同环节,但围绕钢铁业的产业链价值转移而展开的竞争,已使全球钢铁行业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链条对链条”的全球化竞争时代。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