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评价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2008-8-20 15:4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漯河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集约节约发展,漯河市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昨日下午,副省长张大卫在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启生、省发改委副主任朱焕然、省建设厅副厅长黄旭升、省环保局副局长马新春等的陪同下,就产业集聚、集约节约发展等来漯进行专题调研,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市长祁金立,市委常委、副市长曹存正陪同调研。
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张大卫首先来到临颍县,考察了正在建设的颍北工业园区和新瑞物流港项目,认真听取了物流港项目规划建设汇报,勉励“要发挥漯河食品产业优势,做大做强粮食物流产业”。在召陵区,张大卫视察了泰威新型墙体材料公司,听取了该区“破旧立新”,拆除砖瓦窑、积极培育新型产业的情况介绍。2007年,召陵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大干100天,拆除了区内300多座砖瓦窑,复垦土地1万多亩,取得了砖瓦窑场治理的全面胜利。砖瓦窑全部拆除后,全区财政收入减少52%、GDP减少10个亿。为了弥补损失,召陵区围绕“破旧立新”的指导思想,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催生了一批新型企业。张大卫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称赞“经受住了阵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张大卫还认真听取了该区一、二期标准厂房规划建设情况汇报,称赞此举“合理配置了资源,实现了集约节约发展”。在银鸽集团,张大卫察看了15万吨瓦楞纸生产项目,称赞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下转2版)
在经济开发区,张大卫听取了漯河食品工业园建设情况汇报,并深入花花牛乳业项目建设工地,详细了解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张大卫听取了我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企业战略重组、食博会筹备、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等情况汇报和临颍县、舞阳县、召陵区、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主。
张大卫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从四个方面给予了系统总结:
一、漯河是河南省改革的实验区,也是全省开放带动战略的示范区。改革开放给漯河带来了极大的活力和动力。在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改革的实验非常成功。另外,漯河抓住了创新发展的机会,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使整个城市面貌和产业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实力大幅度攀升。外向型产业占据了经济总量的很大比重。
二、漯河在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优势企业上,走出了一条平原农区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以产业为支撑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成功道路。通过强力实施名牌战略、着力培育优势企业,涌现了双汇、银鸽等知名企业。
三、漯河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实现集约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四、漯河有值得称道的投资发展和干事创业的环境,有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的动力,有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巧干、会干的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投资发展环境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软件,也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漯河的干部、群众身上都焕发着无穷的动力活力和创新力,他们共同创造的投资发展环境是一个城市真正的精神财富。
就下一步的发展,张大卫指出,漯河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中原城市群的一个重要城市,在全省规划的四大产业带中,京广产业带和豫西南产业带在漯河交汇,是一个重要的结点。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漯河在今后的发展中思想要更解放一些,发展的步子要更大一些,要乘借“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的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为漯河大发展备足动力和后劲。就具体的工作,张大卫强调,
一是要立足当前,谋长远发展大计。漯河大发展快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谋划得更深远一些,尤其是在项目建设上,既要抓好基础性项目,更要坚定不移抓产业性项目。
二是要紧抓重点项目不放松。要紧抓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多引进一些科技含量高、块头大、辐射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抓重点项目,一定要把质量、块头放在第一位。10月份,全省要组织开展重点项目实地点评会,漯河市一定要及早组织准备,规划、论证好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漯河市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上要进一步探索创新,为全省提供经验。
三是要抓好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产业集聚区是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的主要载体。在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上,要把城市发展、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使之成为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漯河市在这方面应该为全省作出有益的探索。
四是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漯河地域小,在辐射带动上视野要宽广,敢于打破地域、区域限制。要结合产业发展,认真搞好城市规划;注重探索创新,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五是要坚持集约节约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集约节约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强化集约节约发展的理念,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十分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要时刻注重节能环保,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