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协作推动福建省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2008-8-18 13:1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火热的八月,福建宏远集团有限公司每位员工的干劲也一样火热,丝毫没有受到今年初以来国际市场一些影响经济的不利因素的影响。这种信心,很大一部分来自公司的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公司的竹纤维产业化项目在山区建瓯正式落户,仅仅2个月时间,项目的第一个工程5000吨竹纤维纺丝车间就已完成三通一平,进入施工,年底可投产。      
    宏远集团的竹纤维产业化项目投资3.5亿元,将建设从竹纤维纺丝、纺纱、面料到成衣的一整条竹纤维产业链。首期完成后年产值将达14亿元,超过整个集团现有的近10亿元的年产值,两期全部完成后将超过50亿元。 
    作为一家坐落于沿海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宏远缘何选择山区作为新的战略投资地?      
    “我们主要看中了建瓯竹子原料、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三个优势。”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作为一家大型纺织企业,宏远2002年落户泉州后,即把目光瞄准纳米材料、竹纤维材料等高新技术。前年底,公司开发的竹纤维针纺织品通过了省经贸委组织的鉴定后,即把竹纤维整个产业项目作为最重大的战略投资。然而,新项目需要用地,公司所在的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资源相对紧张,用地成本较高,于是,他们就把目光瞄向我省广阔的山区,经过多方比较,最终在建瓯一举拿下了3100多亩的土地。 
    对于宏远把项目投向外地,泉州开发区也持支持态度。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游成志说,开发区经过几年的发展,现正在进行转型升级,一方面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着力发展光电、汽车、电子、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另一方面推动纺织、制鞋、运动器材等传统产业的升级。目前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还很低,这就需要“腾笼换凤”,腾出更多土地资源给这些产业。要一下拿出3000多亩地给宏远这样的传统纺织企业是不可能的,因此开发区鼓励这些企业走出去到土地资源相对富足的山区发展。 
    宏远这样的沿海企业到山区谋发展已不是个例。今年5月13日,省外经贸厅和省政府农办在南平联合组织了福建省山海协作示范园区开发区项目对接会,组织沿海和山区的开发区面对面对接。对接会得到了沿海和山区开发区的一致好评,效果出乎主办方的意料。对接会上,共有58个投资项目签约落户山区开发区和协作示范园,投资总额85.6亿元,利用协作方资金近70.6亿元。宏远的项目也是在此次对接会上签约的。此外,8个沿海开发区与13个山区开发区、协作示范园区结成对子,签约了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协议,建立产业转移对接的长效协作机制,将在人才培训、信息交流、项目对接、建立产业转移园等方面进行长期合作。“对接会的效果并非完全是主办方的功劳。”省外经贸厅有关负责人说,“随着两个先行区建设的推进,沿海产业向山区梯度转移已是大势所趋,是沿海和山区的共同需求。政府部门只不过是因势利导,按照市场规律搭建了一个平台,加速这一进程。” 
    据介绍,福建省85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去年以占全省1.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约占全省39.5%的工业增加值、60.54%的进出口总额和59.6%的外商投资。然而,我省开发区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沿海开发区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产业聚集度较低,或有企业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空间受限、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已有22个开发区国家核定的规划面积已经开发完成,一些好的大的新项目难以落地;另一方面,地处山区的工业园区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有比较优势,但招商引资比较困难。 
    “这几年,随着海西交通体系建设的突飞猛进,交通瓶颈被打破。而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沿海产业向山区转移正当其时,这也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结构,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省外经贸厅有关负责人说。 
    “现在我们每天排队等着落户的项目非常多。”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人士说,开发区鼓励一些有扩张需求的传统产业企业向山区发展。“这几年有不少来自山区工业园区的负责人来我们这里考察,我们都热情接待。我们不怕企业走出去。”这位负责人说。 
    山海对接,给山区带来了项目,给沿海腾出了产业升级的空间。 
    长泰县经济开发区对接厦门,融入厦门,与厦门按照“传统产业互补、新兴产业共建、协同配套发展”的原则,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协作。截至去年底,园区从厦门就累计引进企业163家,投资总额达48.9亿元,并依托厦门形成了体育用品、机械制造和光电照明三大主导产业。去年,长泰县强势挺进2007年度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行列,且高居第二位。 
    厦门湖里区与山区开展区域协作的除了长泰外,还有大田县、连城县,一大批项目从湖里转移到这些地方。老工业区内的一般性传统工业外移后,湖里把腾出的厂房经过重新改造装修,吸引了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物流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以及物流企业和各类研发中心的入驻。 “腾笼换凤”,湖里区“腾”出了工业集聚力,“换”来了57%以上的年工业增长率,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福建省山海协作示范园区开发区项目对接会的首次举办,我省产业山海对接已经从各地依据市场规律的自发行为,提升到省级政府部门搭建平台引导发展的层次。 
    “本次对接会成功举办,充分说明了加强山海协作的必要性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省外经贸厅有关负责人说,这项工作要深入推进,关键要有效地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充分调动山区和沿海双方的积极性,推动我省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记者赖文忠 通讯员苏金波 实习生林端 )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