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代缘何盛夏遇“寒流”

2008-8-15 12:4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洪厚兴
    2008年上半年,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外贸出口不断下滑,这让我国货代企业尤其是中小型货代企业备感“唇亡齿寒”。在货源不断减少的同时,货代企业又遭遇运营成本增加、账期、汇率等诸多压力,货代企业的生存日益艰难。
    “总的来说是旺季不旺。一般来说,每年的6~8月都是我们经营的旺季,但是现在的情况很不理想。”提起今年货代行业的整体情况,中远集装箱船务代理有限公司船代部总经理庄玉成对记者感慨道。
货源减少成本增加
    去年底,货代行业人士曾对今年的货代及物流市场有着较为乐观的预计,普遍认为今年将与去年保持一个基本的平衡。但今年上半年我国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货代业正面临着新的困难与挑战。
    “相比于去年,今年货代行业的情况不是那么好,这主要是受到国际政策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因为美国次贷危机,中国上半年的出口贸易受到了比较明显的影响,货代企业的货源也因此有大幅减少。”深圳中领域船务信息广告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骆健源对记者说。
    前不久,在广州从事服装出口生意的刘先生裁掉了2名工作人员。来自海外的订单越来越少,造成了原有配置人员的多余。
    据了解,受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贸易出现下滑。以服装出口为例,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1~6月广东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大幅下降31.3%,占全国服装出口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2.5%骤降为21.6%。其中,对美国出口下降27.3%,已由去年第一大市场退居第三位,对香港和日本市场同样呈现15%以上的下降趋势。
    作为整个出口贸易链条重要一环的货代业,受到出口下滑的冲击最为直接。而且沿海等地大量外资企业又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使得货代企业本已不断减少的货源又 “雪上加霜”。
    “新的劳动法出台以后,企业必须跟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造成生产成本有所提高,这使很多韩资、台资等企业大量 ‘出逃’。而由于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多数是用于出口,所以它们的大量‘逃跑’就进一步减少了货源。”庄玉成对记者说, “尤其是对很多依靠其生存的中小货代企业形成重大的打击。”
    在面临货源减少的同时,货代企业自身内部的运营成本也开始上升。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许多货代企业的用工成本开始提升。有企业统计,今年的用工成本已较往年上升10%以上。
汇率损失外商压制
    “汇率方面也对今年的货代企业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庄玉成还指出。
    前不久,上海东方国际物流集团总经理杨根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由于人民币升值很快,货代物流企业在兑汇上损失不少,因为收进来是美元,结汇换成人民币,银行兑换有一个时间差,慢半拍都会对企业的资金收益造成负差。据东方国际物流集团统计,仅1~4月,该公司的收益损失就高达450万元,而这些都意味着企业利润减少。
    此外,他还指出,在国家银根收紧、实行货币紧缩政策的背景下,货主和客户纷纷延长了付款期。去年,货代业的账期一般为44天,今年账期比去年增加了5天多,实际达到50天。由于贸易规则都是货到付运费,账期的延长意味着占用货代企业资金的时间随之拉长。这对货代物流企业的资金流转必然带来不利影响。不但如此,船公司又压迫货代公司将付款期从45天改为30天,在事实上造成一个月结两次款。货代物流企业承担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实际上,货代企业承受的压力远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这些,一些隐形的压力同样悬在货代企业的身上。
    “我国既是贸易大国又是航运大国,但当前我国出口货物多数选择FOB条款,占到了85%以上;进口则大部分选择CIF条款,致使国家外贸运输主导权丧失。境外买方控制派船或订舱,形成垄断优势,控制外贸运输价值链条上的各个利润节点的源头,与境外强势的船公司、航空公司共同挤压我国货代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副会长刘占芳表示,例如今年6月,经营台湾、日本至香港及华南地区航线的航运公司陆续宣布从今年7月1日起,对从台湾、日本运往香港和华南等地区的货物征收紧急燃油附加费(EBS),每标箱440港元或400元人民币,这项费用无论什么价格条款都向收货人收取。这是船公司滥用其垄断优势地位强迫收货人和发货人支付与其无关费用的典型案例。
    刘占芳还指出,货代物流企业具有集中采购运力、批量运输的优势,以及在商品流通市场上使不同市场属性船货双方之间的利益取得平衡,能起到调节和缓冲作用。但当前我国在货代物流行业后续监管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力度上,都滞后行业的发展,不能保持与国际接轨,难以有效解决货代物流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比如,我国缺乏真正的物流信息交换平台,货代物流企业无论向船东订舱、海关报关、质检报检,还是向美国海关进行AMS申报,都要向这些单位缴纳信息录入费用。再如货代发票不能抵扣增值税,所有这些都加大了货代的运营风险和成本。”刘占芳称。
多方应对 期待破局
业内人士指出,制造业、能源等产业的产品随着成本的上升可以涨价,只要价格合理,就可以获得消费者认同。同样,船公司也可以将油价上涨等作为附加费向货主和客户收取,但货代企业却难以将提供的订舱等服务费提价,管理成本、用工成本等只能自己消化。开源节流、降低成本将是货代物流企业当前乃至今后的一项长期任务。
    那么,货代企业如何积极应对,以突破困局呢?
    首先,货代物流业必须转变观念,转变经营增长方式,必须从传统的单一订舱服务转变为着力提高企业的运营质量和效益,即以订舱为主要服务内容的低级价格竞争阶段,扩展增加物流附加服务,如报关、运输配送等。在这方面,一些大型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如上海货代、中远物流、中外运等已完成了转型。
    其次,另有业内人士认为,货代企业还应注重特色经营,不一定是大而全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上立足。对于大部分中小货代企业而言,特色经营才是真正立身之本,农产品物流、工程物流、危险品物流、汽车物流、冷链物流、物流金融等都是不错的发展方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