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航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2008-8-15 12:4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今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也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要求。新一轮的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整合现有行政管理资源,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行政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对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的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安排,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水运是基础性、先导性行业,具有很强的公共服务属性。港航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要通过优化配置港口、船舶、航道等各种水运资源,提高水运系统的综合效能,充分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这就要求港航管理部门要将服务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港航管理工作之中,把服务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水运行业发展的特点,全面把握做好服务的深刻内涵。
    第一,水运行业的关联度高,要求港航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全面协调。水运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要桥梁,连接着煤炭、原油、矿石、化工、钢铁、能源等众多上下游企业,是国民经济中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最高的行业之一。这就要求港航管理部门树立服务大局的意识,运用科学发展的理念,从健全综合运输体系的角度出发,强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引导基础设施合理布局,提高船舶运力有效供给,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满足各行各业对水路运输的需求,满足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水运行业的差异性大,要求港航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水运行业分布广,层次跨度大,内河、沿海、远洋运输在发展速度、水平和质量上不平衡,差异性较大,对港航管理的需求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港航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要注重不同地区、不同河流的差异性,有重点、有策略、因地制宜地做好港航管理工作,尤其要重视内河航运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水运行业的专业性强,要求港航管理工作更加注重队伍建设。水运行业的专业特点突出,港口与航道的建设、运营、养护,以及水路运输组织等
    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随着水运事业的快速发
    展,水运建设新技术不
    断涌现,港口深水化、
    专业化和船舶大型化趋
    势明显,水路运输越来
    越繁忙,船舶流量越来
    越大,通航环境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港航管理部门要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更好地服务水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水运行业覆盖面广,要求港航管理工作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水运行业涉及港口、航道、航运等多个领域,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这种特点将更为突出。这就要求港航管理部门要树立整体服务意识,统筹好港航管理各方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效引导并发挥各方积极性,更好地服务港口、航道、航运等的平衡发展。
    第五,水运行业安全责任重,要求港航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安全和应急管理。水运行业承担着国家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责任重大,同时受台风、洪水等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的影响比较大,安全和应急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这就要求港航管理部门要切实增强安全责任感,不断强化运输组织协调,保障国家经济运行安全;不断强化港口安全和保安工作,以预防防控为重点,加强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好地服务行业安全发展。
    面对新的形势要求,港航管理部门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行业发展为目的,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依法行政为原则,以规范管理为内容,以人才和信息化建设为保障,以政策创新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港航管理向服务型转变,建设服务型港航管理部门。
    实现港航管理向服务型转变,建设服务型港航管理部门就是要突出建设以公共服务为重点的服务体系,突出建设以预防预控为重点的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突出建设以市场诚信为重点的监管体系,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备、管理方式更加科学、管理行为更加规范,管理队伍素质显著提高,行政能力显著增强,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本文为作者2008年7月在全国港航管理工作会上的讲话摘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