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钢企:在并购重组中发现机会

2008-8-14 15:5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今年上半年,中国粗钢产量近6年来增速首次回落到10%以下,政府层面的很多新闻报道中将此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成绩而言,相信很多民营钢铁企业为此而担心,业已占据中国钢产量40%的民营力量,在未来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1日的中钢协信息发布会上,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后,他的回答不失官腔和圆滑,但民营钢铁企业还是可以从他的话中坚定信心,就是市场的力量决定中国钢铁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尤其是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蕴藏着众多机会。
    罗冰生回答说,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态势来看,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带来的特点是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全社会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未来若干年国内市场对钢铁市场的需求仍然会处在一个稳定增长的态势。 “也就是说,中国钢铁工业是市场拉动的,未来若干年需求还会稳定增长,继续拉动钢铁工业发展,粗钢还会适度增长。”
    罗冰生用了 “适度增长”这种表述,对此我们应有自己的理解。过去,有人把中国年产4亿吨钢作为我国钢产量的天花板,认为超过这个数字就应该进行限产,但去年我国钢产量已近5亿吨,部分产品不是依然供不应求?所以,钢铁产量这个预设的天花板是根本不存在的,市场才是检验钢产量合理与否的唯一标准。
    论及国有与民营的关系,罗冰生表示,钢协对所有企业——不论国有、民营还是合资都一视同仁,考虑到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特别是这些年一大批民营企业通过装备升级涌现出了大规模、高水平的民营钢铁企业(如沙钢已经进入国内前三大钢),我们觉得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应该是共同发展的。 “在推进钢铁工业联合重组上,我们主张跨地区、跨省市、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对于民营企业,应该从这样一个总的发展态势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今年上半年,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国企钢厂的合并重组可谓风生水起,山东钢铁集团、广东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先后挂牌成立,但由于税收分配和人事问题一时难以理顺,很可能仍旧面临 “联而不合”的局面。而民营企业因为不存在国企“出资人不一致”的问题,联合重组的效果上一直优于国有企业,但并购数量和规模还无法和国企相比,6月复星集团注资38亿元成为天津钢铁集团第二大股东,是今年上半年民营钢企并购的唯一重大案例。看来,民营和国有的一视同仁,还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